針對激越的22項建議:2016年WFSBP專家共識

2021-02-13 醫脈通精神科

世界生物精神病學會聯合會(WFSBP)發布了《精神科患者激越的評估和管理:專家共識》,全文發表於2016年3月《世界生物精神病學期刊》。

以下為工作組針對精神科患者精神運動性激越評估及管理的22項建議:

1、若患者無既往診斷或信息不足,應首先將激越視為全科軀體疾病所致,直至證明另有病因。

2、針對激越患者的常規軀體檢查包括全套的生命體徵、血糖(指血)、血氧水平及尿毒理學檢測。

3、治療激越後,應系統評估患者所處的鎮靜水平。

4、針對激越患者,首先考慮使用的幹預手段永遠是口頭「降溫」(de-escalation)、改善環境及其他著眼於提高患者參與度的策略,而非軀體約束。

5、針對輕中度激越患者,應永遠嘗試口頭「降溫」,進而避免使用軀體約束。

6、只有當患者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顯著傷害,且其他方法均不可用時,才應使用軀體約束作為最後的策略。

7、面對暴力風險,當事患者、工作人員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應著重考慮。

8、若確有必要對激越患者實施約束和隔離,不僅需要進行適宜的監測觀察,還應使用質量指標(QI,評估住院醫療質量的指標)進行衡量。

9、針對軀體約束的患者,必須機警地記錄其監測情況:約束後的第一個60分鐘內,應每15分鐘測量一次生命體徵;隨後的4個小時內應每30分鐘測量一次,或直到其醒轉。

10、一旦患者經評估不再對自己和/或他人具有危險性,軀體約束即應儘早解除。

11、只要有可能,應優先考慮非侵入性治療,而非侵入性治療。

12、針對藥物類型及給藥方式,激越患者自己應儘可能參與選擇。

13、藥物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使激越患者快速安靜下來,而非過度鎮靜。

14、若計劃進行非患者自願的藥物幹預,醫療團隊內部應達成一致,且認真完善操作準備。

15、針對輕度激越患者,應優先考慮口服藥物(包括口服液及口崩片),而非肌注劑型。

16、針對嚴重激越患者,快速起效及可靠性是選擇給藥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17、針對繼發於酒精戒斷的激越患者,應優先考慮使用苯二氮䓬類藥物治療,而非抗精神病藥。

18、針對與酒精中毒相關的激越患者,應優先考慮使用抗精神病藥治療,而非苯二氮䓬類藥物。

19、針對輕中度激越患者,若需要快速起效,可考慮使用抗精神病藥吸入劑型。

20、鑑於聯用可能帶來的危險效應(低血壓、心動過緩及呼吸抑制),不應同時使用奧氮平和苯二氮䓬肌注劑型。

21、儘可能避免靜脈給藥,除非別無他選。

22、老年激越患者所使用的藥物劑量宜低,通常介於標準成人劑量的1/4至1/2之間。

附:可能導致激越的潛在病因

激越的精神檢查要點




言語「降溫」原則



文獻索引:Garriga M, 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agitation in psychiatry: Expert consensus. World J Biol Psychiatry. 2016 Mar;17(2):86-128.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及藥物用法用量 | 指南共識
    相比於成人群體,針對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指南或標準化處理流程很少,尤其是藥物幹預,進而造成了臨床實踐中「有藥不敢用」、「有藥不會用」的狀況。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急診精神醫學學會(AAEP)兒科激越最佳評估及治療最佳實踐(BETA)指南共識工作組通過使用德爾菲法,撰寫完成了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管理共識,全文發表於West J Emerg Med. 。
  • 指南共識:膿毒症液體治療急診專家共識(2018年)
    早期目標導向治療(EGDT)就是針對膿毒症治療的一個指導性方案。對於急診科而言,患者能夠接受治療的時間遠遠早於ICU。因此,專家認為早期積極地治療對急診科膿毒症以及膿毒症休克患者仍然是重要的治療策略之一。
  • 經典文獻 | 拉丁美洲的「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華盛頓共識」一詞起源於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於1989年撰寫的一篇論文。其主張政策主要為:將政府支出重點轉向醫療與教育領域等基礎設施;降低邊際稅率、擴大稅基;貿易自由化、私有化、放鬆政府管制等。該思想反映出一種向新古典主義經濟思維的轉變,強調削弱政府作用,強化市場作用。
  • 【新能源新氣象】九項發明專利 大寫2016新能源
    2016年,新能源公司獲國家知識產權局9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外觀專利授權。
  • 腸桿菌目細菌碳青黴烯酶的實驗室檢測和臨床報告規範專家共識
    11月20日,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發表《腸桿菌目細菌碳青黴烯酶的實驗室檢測和臨床報告規範專家共識》,由30位權威檢驗與感染專家完成。
  • 2016ACR/EULAR 共識: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最新分類標準
    在 1965~2002 年,共有 11 個關於 SS 的分類或診斷標準發表,但沒有一個是為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和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所共同支持的。在過去的十年間,科研和臨床使用最廣的是美歐共識小組(AECG)制定的分類標準。2012 年,乾燥症候群國際合作聯盟(SICCA)制定了新的原發性乾燥症候群(pSS)分類標準,且該標準得到 ACR 的認可。
  • 這些50來歲的專家,靠什麼爭取到了G20綠金共識?
    2016年11月8日上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代表團赴英拜訪了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與審慎監管局高級顧問Michael
  • 中央昆士蘭大學針對中國高考直升2016年本科的各省分數線公布啦~~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回復字母獲取免費資料A 澳洲留學申請寶典C 八大名校申請攻略B 籤證申請寶典D 熱門專業大全獲取方法:關注本公眾號,並回復"QQ郵箱+編號"一起留學網小貼士*2015年入學的同學歡迎加
  • 採納中國專家建議 塞爾維亞做了哪些事?
    這期間,塞爾維亞政府採納中國專家的建議,迅速擴大新冠病毒檢測範圍、建設方艙醫院,積極借鑑中國經驗抗擊疫情。如今,塞爾維亞的疫情防控進展如何?後續還有哪些防控重點?來看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成員的觀察。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成員龍其穗表示,塞爾維亞在中國專家組到的第一個階段,就已經快速建立了貝爾格勒市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並投入使用。
  • 2016年印刷業務中預計哪項增長最快?尋求利潤增長點是關鍵
    此前 ,業內針對「2016年印刷業務「主題進行一次調查,深入探究未來一年裡增長最快的印刷業務
  • 食品標準法規動態回顧(2019-03-16至2019-03-22)
    微晶石蠟和烴蠟等10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公開徵求意見根據《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行政許可管理規定》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要求,微晶石蠟和烴蠟等10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審查,現公開徵求意見。請於2019年4月21日前將意見反饋至我中心,逾期將不予處理。
  • 共識易覽:血清降鈣素原指導兒童感染性疾病管理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了《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建議一:血清PCT是早期、嚴重、侵襲性細菌感染的標誌物。作為兒童細菌性感染疾病現有的可靠診斷指標。還可用於判斷預後和指導抗菌藥物應用;可作為判斷感染性質的輔助檢測。
  • 外媒:針對中美關係,中國已採取行動——
    話雖如此,中國專家承認,拜登的對華政策將繼續由兩黨在中國問題上的政治共識來決定。這將限制美國新政府收回川普時代措施的空間。李明江說:「(撤銷川普的制裁)將招致政治上的指責,有人會說拜登或他的人對中國態度軟弱,這將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或下屆總統選舉中成為話題。」
  • [年度回顧] 2017年腦膠質瘤400篇報導分類匯總 | 開欄寄語 | 神經腫瘤周刊第1期
    過去的一年,腦膠質瘤領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多部指南或專家共識進一步規範了腦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技術,多項臨床試驗初見成效,多個課題組取得了原創性重大發現,多個團隊獲得了相關榮譽。這其中既飽含了老一輩專家的辛勤積累、艱苦創業,也有中青年骨幹的辛勤付出、開拓創新。感謝《神經腫瘤周刊》為我們匯總的2017年度腦膠質瘤報導回顧,砥礪前行又一載,繼往開來啟新程。
  • 讀點|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的流程(國際共識)
    小編說明:這篇CPIP(即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國際共識,源自近期的
  • 2015年(乙未年)清明養生建議---針對今年風火相煽
    這裡就今年的到目前為止因氣候過於偏暖而導致的一些肝氣疏洩過度、心火上炎、中下虧虛的導致的一些症狀提些日常養生飲食建議。今年以來初之氣(1月21日到3月21日)主客氣皆為厥陰風木,去年冬季封藏不夠、陽氣外散、擾動陽根,至肝木之氣疏洩太過,膽氣上逆; 春分後(3月21日到5月21日)進入二之氣,主客氣皆為少陰君火,火借木勢,越加暢旺,加上2015年又為金運不及之年,木氣受金克伐之力不足,火克金之所需損耗之力減弱,就更助長了風火相煽之態勢; 肺金被心火所過度克伐
  • 專家建議 流感季節常吃「菇」
    專家建議對於當前的H7N9禽流感不要恐慌,在流感季節要確保膳食平衡,市民最好增加金針菇等菇類的攝入,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由於近期H7N9禽流感病毒出現,不少市民都「棄葷從素」,對此,專家們都有一些具體建議。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副教授說,「不是不能吃肉,而是要煮熟燒透,這樣才可以確保可以殺滅不小心沾染在肉上的病菌。」
  • The BMJ:Sepsis的概念與翻譯:內涵重於形式【評論】【2017年第3期】
    由於缺乏特異性治療措施,根據共識定義與診斷標準進行早期發現與早期診斷,成為降低sepsis病死率的關鍵。1992年發表的歐美共識會議標準將sepsis定義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SIRS)。儘管這一定義受到質疑,但其實質是認為感染引發的過度全身反應(即sepsis)才是引起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的主因1。這一概念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