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韓國電影「觀相」拍得很好看。這是基於朝鮮歷史事件「癸酉靖難」的電影,據說在韓國反響強烈,觀影人次已近千萬。一部古裝電影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難得。
中國古代皇帝交替一個重要的形式是父子兄弟相殺,叔伯宗室相殘。秦二世取得帝位前要先除掉公子扶蘇,呂后為扶惠帝上臺把他的兄弟幾乎殺了個淨,高祖的寵妃也成了人彘。這種宗室相殘的現象在小朝廷更加慘烈,十六國幾乎所有小王朝都發生了此類事件。南北朝的宮廷政變,一大半是皇親之間你死我活的廝殺。即便李世民這樣備受稱頌的賢君,也不免玄武門的血腥。這種宗室相殺的風氣相沿以降,到了明朝朱棣「靖難」的時候達到高峰。皇帝和逆賊之間爆發了戰爭,叛軍攻入京城,大量朝臣被瓜蔓抄家,血染官袍,庭陛為之一空。
朝鮮的「癸酉靖難」發生在明朝「靖難之役」之後不久的幾十年,叛賊打出的口號也是「清君側」,人物關係可以說是「靖難之役」的翻版。世宗大王去世,文宗繼位,但是文宗體弱多病,其兄弟首陽大君是朱棣似勇猛剛強的人物。文宗在位兩年就去世了,他將幼子託孤給大臣,希望忠臣輔佐,去除首陽大君的權勢。小皇帝也在暗中蓄勢,行動前計劃洩露,保皇派全部被殺。
看完電影去翻朝鮮王朝的歷史,發現這種東方式的宮廷殘殺很常見。李氏王朝的建立者李成桂就是通過政變上臺,他還沒死就爆發了王子爭權的內亂,此後幾乎每代必亂。對於這個民族的人們當然是不幸,對於現代文藝創作者而言,則是豐富的資源。歷史的顛沛反覆總有些動人心魄的故事,極端情形更能展示人性差異,悲劇故事似乎更能打動人心。韓國電影人把這個題材拍了出來,可惜中國似乎沒有精彩的古裝歷史題材電影。
最後說一下,我不同意電影關於歷史進程的認識。通過「觀相師」之口,電影似乎想說歷史大勢沒法逆轉。我認為宮廷鬥爭無「大勢」可言,狡詐陰謀,外加一點運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