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輿情】這個河南女孩火了!地域歧視引輿論憤憤不平

2021-03-01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眾雲大數據平臺監測結果顯示,紅星新聞的《最新!女孩因「河南人」求職被拒案宣判:獲賠1萬元》、華商報的《女孩因"河南人"求職被拒案宣判 獲賠1萬元》,澎湃新聞的《河南女孩求職被拒獲賠1萬 法院:被告構成地域歧視》等文章被廣泛轉發。百度貼吧、凱迪社區也出現了相關帖子,微博平臺上,海寧法院、欽南檢察、定陶檢察等轉發了相關報導。

眾雲大數據平臺監測的熱門文章

媒體的報導集中在河南人、女孩、地域等熱詞上。

媒體關注詞雲(來源:眾雲大數據平臺)

觀點選登:

新華銳評:拒絕歧視!】求職錄用,本應公平公正,但卻意外成為滋生歧視的溫床。先入為主的排斥牴觸,簡單粗暴的「亂貼標籤」。「就業歧視」的背後,暴露出的不僅是某些用人單位的無知和狹隘,更折射出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放任自己做沉默的大多數,只會讓歧視之風愈演愈烈;勇敢拿起法律這把利劍,才能為維護自身權益斬開一條通道。消除「傲慢與偏見」的藩籬,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面對歧視,請大膽說「不」!

光明網:招聘搞地域歧視,司法就應該亮明態度】如果說這種偏見只是在話語層面的戲謔調侃,或尚可以一笑了之的態度來對待,但是,當它悄然變為某種真實的社會標準,拿來作為某種篩選工具,則顯然應該引起足夠的防備。這次全國首例就業地域歧視案,以受歧視人的勝訴而告終,也是重申一種常識——有些歧視性做法不再是「開玩笑」這麼簡單,而已經違反了法律,歧視者就該為此付出代價

北京青年報:法律就應對地域歧視堅決說「不」】社會輿論之所以一邊倒地對涉事企業的地域歧視行為予以討伐,主要在於這種以固執心理偏見錄用工作人員的做法,與法治精神格格不入。我國憲法明確賦予公民享有平等的人格權,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不得對他人進行歧視;《就業促進法》也明確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部分企業在用人中的地域歧視行為,已完全背離基本法治軌道,對此必須堅決說「不」。

四川在線:求職遭地域歧視被判賠警示了誰?】本案的宣判,無疑給那些搞地域歧視的人敲響了警鐘。這表明,對地域歧視,法律沒有缺席,而是起到了懲罰作用。不過,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地域歧視發生後,如何對用人單位或個人給予懲罰,多還僅停留在「譴責」上,只有像小閆這樣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才能使地域歧視行為減少甚至消失

煙臺晚報:根治地域歧視光靠法律遠遠不夠】但是,要根治地域歧視這個頑疾,光靠法律還是遠遠不夠的。很顯然,法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隨著司法判例的增多,很多抱有地域歧視觀念的言行,肯定會轉入到曖昧不清的範疇,繼續發揮它的影響力。這就要求大眾媒體、學校和家庭教育能夠適時跟上,採取各種有力的措施,積極敉平各種地域偏見的溝壑。

相關焦點

  • 河南人不行?信陽人怒了!愛奇藝、抖音你們必須道歉!
    5月11日上午@愛奇藝伯樂 發文稱:對於網友反映的愛奇藝招聘中存在地域歧視的問題,我們發現後即展開排查,經查實,該行為確係出自愛奇藝在職員工。我們連夜討論決定,辭退相關當事人,並對因用人不當造成的不良影響,向公眾道歉。
  • 【輿情人物】卡斯楚去世,引國際社會悼念(11月21日-11月27日)
    本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根據一周網絡熱點,通過數據抓取,分析梳理出上周熱點輿情人物。人物數據來源於新聞、論壇、博客、微博以及微信。
  • 河南人怎麼啦?這家酒企竟然說「河南人免談」!
    河南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我代表河南酒業協會強烈譴責義大利慷緹納·阿瑪利亞酒莊對河南人的不敬!!!!強烈抗議!!!鄭州糖酒會常務副主任王永祥:我對此種公開侮辱河南人的惡劣行為非常憤怒,鄭州糖酒會將永遠不會與這種公司合作。
  • 【人民輿情】從兩起豪車車主糾紛事件看熱點傳播的共性和處置建議
    一是短視頻成為觸發輿論關注的重要載體。當前,短視頻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為便捷的內容形式及輿情信息傳播的新路徑。特別是年輕網民熱衷上傳短視頻,傳播熱點社會事件。一個帶攝像頭的手機就可以讓人人都成為視頻的發布者和議題的發起者,完成一個媒體記者出鏡、採訪、剪輯、發布等複雜的新聞採集任務。
  • 河南一小女孩患水痘被蓋死亡證明章,虛驚一場,竟是醫院工作失誤
    醫者,以救死扶傷為天職這不河南鄭州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被死亡的「奇葩」事,讓一家人虛驚一場。事情是這樣的,近日,河南鄭州一位網友曝光一張診斷證明。證明顯示:11歲女孩郭某某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水痘,建議抗病毒、對症治療,避免局部刺激,預防繼發感染,不適隨診。
  • 【法觀察】歧視湖北籍員工?既傷感情又違法!
    《就業促進法》第三章專章規定了公平就業,進一步規定了就業歧視的類型及法律救濟的途徑,包括性別歧視、民族歧視、身體殘障歧視、健康歧視、戶籍歧視等。 目前,在復工期間涉及就業歧視主要有兩類情形。一些企業或中介機構明確打出標語或設定招工條件不錄用湖北籍勞動者,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歧視。
  • 地域拖油瓶:對不起,我給家鄉丟臉了
    『 地域拖油瓶 』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種,指的是當地人沒有大眾印象中的當地的特徵屬性。這次,我們總結了各個地方拖後腿的表現,請大家自覺對號入座。 / 北京 /喝不了豆汁。不會「侃大山」。沒考上清華北大。 / 河南 /不會偷井蓋。/ 東北 /說話不是東北口。不抗凍,不愛搓澡。 不玩快手,不會社會搖。不會二人轉,也不會喊麥。不吃蒜,不喝酒,也不愛吃酸菜。沒紋身,沒大金鍊子小手錶,也不穿貂。
  • 人民在線榮獲2020「抗疫勇為」最佳公益實踐僱主稱號
    作為「輿情領航者,數據國家隊」,人民在線疫情期間積極履行黨媒黨網的責任擔當,發揮大數據應用平臺優勢,推出多項社會公益服務項目:內容傳播方面,人民在線開設「抗疫情觀輿情專題」「防疫輿情聯播專欄」「疫情防控面對面專欄」「疫情資訊專報」「抗擊疫情系列主題策劃」,用原創內容為大家呈現最新疫情信息與觀點。
  • 這波輿論反轉,有件事不得不說
    24日晚,長沙藍天救援隊打撈起失聯女孩遺體。至此,作為治安案件,事情因果正逐漸清晰,只待警方進一步調查。然而,作為一個輿論事件,此事卻並未結束。我們一方面祈禱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另一方面也為此次事件中大部分網友的理性態度讚嘆——與以往涉網約車事件相比,網友們在本次輿情事件中表現出的公正客觀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此次事件中,網約車行業形象經歷了一波小小的輿論「反轉」。
  • 完善輿情處置機制 莫讓機組「單兵作戰」
    採訪機長的真假新聞羅生門之爭,又讓英雄機長劉傳健再度進入恐怕並非自己所願的輿論話題。而背後折射出的,是國內民航業在輿情處置機制上,還有待補強的短板環節。但讓英雄機長再添輿情困擾,卻是所有人不願意看到的,為了避免此類情形再度發生,則確實有值得借鑑的他山之石。在民航產業更成熟、傳播學研究與應用更悠久的發達國家,航空公司對於涉及航空安全的新聞發生後,應該如何輿情應對,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機制。
  • 24歲深圳女孩,被罵「蕩婦」「妓女「,卻引幾百萬老外膜拜!
    24歲深圳女孩被罵蕩婦 卻引幾百萬老外膜拜不過妹紙可不只是曬性感身材的網紅,她高超的DIY能力才是讓科技男瘋狂圈粉的秘密武器。她的視頻從手把手一步步指導做3D印表機到詳細演示自己如何創造高科技設備在YouTube,Reddit和其他平臺上已經有了成千上萬的粉絲群。
  • 「12歲女童遭倆老師強姦」鬧得沸沸揚揚,結果女孩道歉:數字是編的
    據報導,此事有了最新進展——經西華縣人民醫院檢查,女童何佳佳(化名)處女膜「未見明顯裂傷」。7月4日,網民「白衣天使茉莉花」在微博就「河南12歲留守兒童被校領導強姦」一事發起求助。這位自稱是「受害人」的姑姑的網友聲稱其侄女何佳佳(化名)被該校領導強姦多達十七八次,有關公安機關卻不予立案,並威脅恐嚇她不讓說出真相。
  • 18年了,嫁給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弟弟的河南女孩,如今怎樣?
    歐巴馬大家應該都知道,作為黑人卻能當上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的總統,他算得上是一個傳奇。
  • 新年微課:實戰學習網絡輿情可視化工具
    不穩定輿論的發酵擴散,不負責任言語的謾罵與傳播,不僅易引發網絡暴力,更不利於社會和諧和國家穩定。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輿論在數據體量、複雜性和產生速度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以往的網絡輿情的內容樣本分析已無法準確的描繪熱點事件中網絡輿論的發展之勢了。而可視化工具的出現則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缺陷。
  • 新化農民伍繼仁,河南建築高溫作業腦溢血,命懸一線,請求父老輿論法律支持
    躺在病床上的伍繼仁,奄奄一息看看新化微友傳來資料,請求新化140萬父老鄉親的援助:小編您好,新化縣油溪鄉一農民工叫伍繼仁,在河南平頂山市葉縣一工地務工
  • 憤憤不平只因你太年輕.
    我可告兒你,我記仇兒。我來回跑了派出所一共算上明天的話3次,也許有人比我報到次數更多,可我已經很煩了,為什麼有些事情民警叔叔阿姨不能一次給我指明?今天「牙膏」又擠出一點兒,讓我去補開證明,這次聽到心裡全是火不過表面淡定的說了句:「哦,謝謝。」記得上次,自己還在派出所裡抱怨、朋友圈裡各種吐槽,發給朋友無釐頭的語音,好長,朋友們都懵逼了。
  • 《中國輿論場》央視廣告收費標準,央視廣告公司講述
    《中國輿論場》是國內首檔「融媒體」新聞評論節目,2016年3月20日全新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節目定檔於中國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每周日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1、《中國輿論場》央視廣告收費標準,搜中視海瀾傳播官網查詢,有詳細央視廣告收費標準價格表。
  • 胖女孩遭受歧視,姑娘反擊:吃你家米啦?!
    除了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外,肥胖還帶來了另一樣可怕的副作用,那就是——歧視。當看見肥胖人士遭遇歧視,人們會怎麼做呢?1月4日(今晚)21:10,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關注肥胖問題,共同擊碎歧視!胖女孩健身遭遇歧視 人們會怎麼做?
  • 數據報告||電動平衡車消費輿情數據分析(2019-2020)
    具體分析如下:在所有電動平衡車的負面輿情信息中,反映安全事故的輿情信息最多。輿情數據顯示,近年來,有關騎行電動平衡車摔傷或造成其它安全事故的事件時有發生,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動平衡車速度快,沒有物理剎車系統和保護裝置,加上很多人違規上路騎行,遇到突發情況很容易手忙腳亂,從而導致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