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英國媒體報導 IU《zeze》引發質疑事件

2021-02-19 Kday

英國guardian報導IU《zeze》引發質疑事件

英guardian「IU《zeze》質疑」海外也舌戰

英國主要報紙guardian10日(韓國時間)報導了K-pop歌手IU的音樂被譴責對孩子進行性的表現的新聞。

媒體表示「巴西小說《我親愛的甜橙樹》出版超過40年,突然變成話題。」「小說中的zeze是作家講訴自己人生化身,這個5歲的小孩被家人虐待,是個充滿傷痛的孩子。1968年用葡萄牙語首次出版,之後英譯版本於1970年出版。幾年前絕版了,因為這次事件又於上周開始排名在前幾位搜索。」

接著說「這本小說在韓國很受到歡迎和喜愛,在學校還教授。」「翻譯出版該書的韓國出版社表示『把5歲的主人公描寫成性的對象,對此我們表示遺憾。』這樣的聲明一經發出,引發了質疑。」

guardian還介紹了IU歌曲中引發問題的歌詞。「zeze,快點上樹/親吻樹葉/不能開玩笑/不要把樹弄疼/把這裡最嫩的葉子拿走/摘下唯一的花 」

最後寫道「歌詞中的zeze雖然是從原著主題中得到的新的第三人物,但是不論怎樣發現因此引發了不快和難過,作為作詞人對於自己的不成熟也感受到了責任感。」用IU的道歉文字整理了新聞的內容。

該新聞發在線上guardian的書副主頁上,作為重要新聞編輯。看到歌詞的海外網友們留言加上IU的洛麗塔主題的MV的說明,對於是否造成問題進行了舌戰。

韓網新聞評論見下:

此部分為韓國網友在該新聞下的評論,與K-Day觀點無關

也不代表國內網友的觀點

也不代表國內網友的觀點

也不代表國內網友的觀點


1.[+6911 -706]不管外國有沒有質疑,出現在電視上的幾個藝人太護著IU了。自己做的事應該自己負責任,是嚴厲的人幫忙處理的感覺。

2.[+5945 -632]IU因為出道早所以對於世界上的事知道的比較早嗎...比起23歲的感情來說...有非常精明的感覺...

3.[+5663 -678]成為國際小兒性愛者了

4.[+5379 -630]呃;;;丟臉

5.[+4558 -633]啊 好丟人 好形象都不夠表現的 丟國家人

6.[+2037 -123]我雖然覺得IU可能會完的,但是不知道她會這麼華麗的完了;;

7.[+1893 -52]在海外更加擴散,讓這個概念被拔掉吧 Maxim的時候也是,我們國家韓國人一直都幫著自己,傳到海外丟人了才知道丟人,就算丟國家的人想著讓大眾清醒,不要做欺騙大眾的事了

8.[+1864 -80]還挺好的。總是有事,挨罵了才之後才不會做洛麗塔設定什麼的。

相關焦點

  • 英國政治家:香港事件凸顯英國媒體的虛偽
    近日,英國政治家喬治·加洛韋在俄羅斯「今日俄羅斯」網站上撰文稱,在中國香港發生的事件凸顯了英國媒體和英國人的虛偽。
  • 飯圈引發的事件屢見不鮮,是她們的愚昧無知還是媒體的譁眾取寵
    某明星的粉絲公開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為明星應援,引發了大肆發酵,作為人民教師該不該運用私權為明星應援一時成為課題。  當然評判這種行為自然是不妥的,不妥的是公職私用。   這就上升到另一個層次,這是媒體的道德綁架。
  • 紐約爆炸第二天,美國媒體的頭條是……
    Buzzfeed一早更新了幾次頭條,都是艾美獎,從紅毯到頒獎。稍早一點的截圖,爆炸時間還在「新聞」這一欄的頭條(右下角):北京時間上午11點半的截圖:完全變成了艾美獎的專題報導……推特網友直接開罵:「不要臉的ABC,爆炸第二天就切換到艾美獎『特別報導』模式」。
  • 幾塊炸雞薯條引發的暴行令英國人髮指,真相竟然是……
    ▼英國某小鎮的生活突然就被幾塊散落在地的KFC炸雞薯條攪亂了,幾塊炸雞薯條瘋狂霸佔英國各大媒體版面,使得社會輿論幾度達到制高點。▼ 英國主流媒體相關新聞報導小編猜測興許是這個現象激發了當地媒體的「福爾摩斯」心膨脹,開始直播跟進……直到11點25分,炸雞神秘消失,只剩薯條。
  • 【郭美美登上澳洲媒體SMH頭條】被冠名:中國最無恥職業情婦
    雪梨大學中國學聯 官方微信平臺—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館官方認證機構微信號:sucssa「炫富女」郭美美,因涉賭博和性交易等被刑拘風暴越演越烈,今天早晨甚至登上了澳洲最大的英文媒體之一的《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簡稱SMH)的焦點頭條!
  • 媒體嘲諷英國人不會做三明治.這下英國人全民腹黑大反擊開始了..
    英國每日郵報今天的頭版.. 報導了這麼一個消息…M&S和Tesco被迫在匈牙利僱了300個人… 來幫他們做三明治…報導也就算了….關鍵他們取了一個群嘲一樣的大標題:「難道現在英國連一個會做三明治的人都不剩了麼?」
  • 巴西總統言語侮辱記者,遭各國媒體報導
    今日,英國、美國、阿根廷和印度等國家報紙和新聞網站都刊登了關於巴西總統博索納洛威脅環球報(OGlobo)記者的新聞。 英國大報衛報(The Guardian)首先發布這一對話,隨即反對派黨派和媒體人立即譴責博索納洛的這一番言論。獨立(Independent)報和每日郵件(Daily Mail)報網頁版也刊登了這帶有威脅性的言論。 法新社和路透社解決了有關奎羅茲事件繼續困擾著博索納洛一家的問題,這一事情違背了總統絕不容忍腐敗的承諾。
  • 媒體在Donald Trump事件上的選擇性報導
    wmr寫道 "很多西方媒體報導了關於英國議會網站上要求禁止Trump入境的請願,但很少有媒體報導請願人數接近,要求英國在ISIS被消滅前禁止接受移民的請願。Trump要求在弄清發生了什麼之前,禁止接受相關宗教入境。此言論發表後,媒體幾乎一致發表稱他是「種族主義者」的消息。
  • 620寶馬肇事事件:南京警方否認狂奔,媒體追問標準何在?
    一輛南京牌照的馬自達2 轎車,遭到一輛西安牌照的寶馬740轎車(實為寶馬730)撞擊後,車身後半部幾乎解體。馬自達轎車上兩名年輕人被甩出車外,不幸當場身亡。事發後,警方在距離現場三四百米處,找到滿臉是血的寶馬車駕駛員,並將其控制住。事件本身的悲慘程度與肇事司機的惡劣程度,使得假期輿論對該事件的聚焦分外密集。
  • 恐怖:「612英國斷崖事件」
    今日,據多家英媒報導,受疫情封鎖影響,今年4月份,英國GDP下降了20.4%,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
  • 今日頭條:英國時尚購物節將亮相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
    今日頭條發布時間:2015-08-07 21:23 來源:天山網8月12日至16日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
  • 英國《衛報》悄悄換圖了.
    當地時間22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波音747貨機發動機部件在荷蘭掉落」的報導,但卻配了一張帶有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標識的同類機型圖片。此事很快引起中國駐英使館高度關注,2月24日,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此事發聲,要求相關媒體給出解釋並立即作出更正,向假新聞圖片的受害者道歉。24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衛報》已更改了原報導中的配圖,但並未就此事進行道歉。
  • 每日精選丨今日油條回應被今日頭條起訴;已有超過134萬人預約...
    集微網10月16日消息,河南一家名為今日油條的店鋪被今日頭條起訴,引發關注。10月15日,媒體實地探訪,發現有店鋪店門緊鎖,周圍商戶稱,這家店一直沒開業。今日油條法定代表人張新亞對外表示,「傍大牌」只是覺得好玩,已積極應訴。其實叫今日油條沒有問題,只不過招牌樣式與今日頭條太相似了,妥妥的是碰瓷,被起訴真不冤枉。
  • 海外及臺灣媒體如何報導災難性事件中的遇難者消息
    但在此情況下,也應在報導時多一些人文關懷。在使用照片過程中,應尊重正在悲痛中人的隱私。3,儘管通過文字來描述現場可以傳達悲劇現場,但是為了最直接地表達事件帶來的死亡、創傷和悲痛,往往會使用更多的圖片材料。然而在整個災難中,我們需要尊重死者,尊重死者隱私和尊嚴。不應無端報導他們的死亡時刻,不應無端報導遇難者遺體的臉和他們受到重創的部位。
  • 俄電視臺進軍英國 挑戰西方話語霸權
    【CCTV-4今日亞洲】普京上周說、現行的國際秩序是失衡的,甚至是畸形的,打破西方對國際事務的壟斷一直是克裡姆林宮最重要的政策目標。就在本周早些時候,英國觀眾可以在家看到俄羅斯人辦的英文電視節目了。當地時間30號,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專門為英國市場量身打造的英國頻道正式開播。按照計劃、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英國頻道每天播出5個小時、由本土團隊打造的英國當地新聞,其他時間則選取全球重大新聞事件,提供與眾不同的解讀與分析。該電視臺表示,成立英國頻道的目的就是要挑戰目前所謂主流媒體對新聞報導的壟斷。
  • 國際新聞頭條報導
    A、十大頭條
  • 日劇 |《海妖的懺悔》前瞻 媒體的光與暗
    WOWOW 2020年10月18日 起每周日 22:00由日本作家中山七裡創作的小說,講述了一起女子高中生誘拐事件被媒體曝光後引發的一系列風波。某日突然發生了一起女子高中生綁架事件,多香美與前輩裡谷太一(池內博之飾)為了獨家報導開始跟蹤警視廳搜查一課刑警宮藤賢次(高島政伸飾),並目擊到臉部已被嚴重燒毀的被害者遺體。
  • 三浦春馬去世|名人效應下的「死亡」話題,媒體應如何報導?
    自殺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或事件的結果。導致個人自殺的因素通常是複雜多樣的,不應以簡單的方式進行解讀和報導。要理解三浦春馬的自殺行為,需要考慮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應激性生活事件、社會和文化因素。僅僅精神疾病不足以解釋自殺。將自殺原因歸為某個特定事件,比如事業失敗或關係破裂,幾乎總是會有誤導性。
  • VOA慢速:社交媒體熱議英國王室新成員
    人們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很多關於英國哈裡王子和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第一個孩子即將出生的消息。
  • 日本媒體拋出疑問:動漫是否會引發少子化現象?
    如女性向的《K RETURN OF KINGS》、《排球少年!!》《高校星歌劇》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男性方面也有包括《艦隊收藏》、《Lovelive!》等作品出現。對於這樣的情況,有人質疑:類似作品是否將導致年輕人遠離戀愛呢?  由於將大量的時間用在興趣方面,年輕人在戀愛跟社交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根據內閤府的調查,目前20~39歲的群體當中,沒有戀人的比例高達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