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庾巷聖堂前

2021-03-02 荔香大朗

聖堂,據相關古籍記載庾姓在這裡生活居住,所以在南宋年間叫作庾巷村,後曾有龍、陳、黃、周等四姓雜居。聖堂以前是沒有人姓葉的,後來抗元英雄葉永青後人葉貫臺娶庾巷一位龍姓進士的女兒為妻,葉貫臺得到龍進士的寵愛和重用,從此葉姓就搬進了庾巷居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葉姓慢慢壯大,龍、陳、黃、周等姓慢慢衰落,此後90%以上的居民都為葉姓後代。

(圖一:洋坑塘黃氏   圖二:關嶺頭周氏   圖三:聖堂葉氏)

在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大範圍出現乾旱天氣,引發旱災,百姓都種不出農作物,出現了大饑荒,糧食嚴重不足,可以說得上是「鬥米千錢」,民不聊生,當時官兵又不斷地催交糧食,並登門勒令繳交,庾巷村的村民害怕官兵紛紛四散逃離,不敢回到村裡生活。

(網絡圖片)

當時放棄家園逃離的村民,饑寒交迫,非常困難。有一個叫葉永才的村民不滿官兵的所作所為,帶領幾名同村兄弟回到村裡反抗,並打死了在村的官兵。

(插畫:劉晏銘)

但這次行動惹怒清軍,清軍當時馬上派出大軍駐紮進了庾巷村,軍隊駐紮讓村民徹底不敢回村裡生活。當時的庾巷村真可謂是有屋沒人住、有田沒人耕。

(網絡圖片)

得知情況後,朝廷派出欽差手捧聖旨來到庾巷村,擺設於祠堂中,招呼村民回家安居樂業,但村民仍然恐懼。此時,有一外地收買廢品者入村,見各街各巷閉扉,逃散一空,便乘機偷盜各家鋼鐵門鉤和零碎廢鐵,被官兵發覺,當場捕獲,送官查辦。欽差見狀,立即以此是壞人搞鬼定案。馬上貼出安民告示,稱壞人已捉拿歸案,村民無罪免賠錢,無須懼怕,勸村民速回家安居樂業。後得族長紳老帶領欽差立即將聖旨擺在祠堂前,為村民安心,村民才陸續回村。

(網絡圖片)

此後,庾巷村便改為聖堂前,取聖旨在祠堂前義。民間也有歌謠傳唱:「陳龍庾巷在神邊,打死官兵免賠錢。」龍姓逐年人丁單薄,現已失散,所以現在的聖堂只剩下葉陳兩姓。

  大朗的民間老故事還有很多,如果你知道,又有或者家中長輩代代相傳的線索,可在留言區內我們提供。



—終—

來源:大朗鎮志、吳沃根及網絡綜合

插圖:劉晏銘

編輯:爽朗仔

覺得不錯請給個zan!!

相關焦點

  • 介休法院拘傳連福鎮大埝村、介休市紅磚巷、定安巷當事人辛某、郭某、田某...
    介休縣城裡面有個后土廟,廟門口往西有個小巷叫「聽令巷」。說起聽令巷,故事就多啦,光這聽令巷名字的由來就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是當年李世民舉兵反隋,在這個巷裡給尉遲恭下過密令;有的說是尉遲恭給自己手下的兵馬巷在這個巷巷裡下過什麼打仗的手令;但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唐王李世民執政後期,在全國修建 了許多廟宇,山西本是唐朝發祥之地,所以比其它地方更加一等。
  • 劉醒龍:澳門戀愛巷
    再去已經知其名為戀愛巷的戀愛巷時,開車送我們的當地女子,竟然在附近找到一個停車位,惹得她山呼海嘯般地驚叫:今天的運氣太好了,一定要去買彩票,而且肯定可以中頭彩。那女子的意思是在澳門開車出門時想找個停車位,比中頭彩還要難。在澳門開車永遠想不到下一個停車位會在哪裡。人一生要走很多的路,也要有很多的經歷。有些路反而是自己事先能想到,日後肯定有機會踏上去的。
  • 玉林城最恐怖的巷子——九曲巷
    相傳,九曲巷,始建於清代年間,清代至民國是玉林建築最豪華、裝修最考究的巷子,也是當年玉林城最著名的煙花巷。巷長154米,因巷內有9個拐彎,故名「九曲巷」。曾經多少達官貴人在這裡吹嫖賭飲,尋歡作樂,喧譁一時。九曲巷陰森恐怖,寒氣逼人,它之所以在玉林聞名遐邇,始於各種鬼事傳說,嚇得人不敢走近。
  • 武林探秘:少林寺到底有沒有「木人巷」?
    關於少林寺「木人巷」的傳說有關少林寺「木人巷」的傳說,在武術界傳播甚廣。
  • 【泰星鮮】Tongtong《9巷1弄》
    部分內容轉自《天府泰劇》今天盤點的此位小鮮肉是泰國情景劇《9巷1弄》的主演之一——Tongtong。
  • 再見,夷陵三巷老街!
    當夷陵老街將被拆遷的消息出來後,每個人都關心著它的何去何從!        記得之前每次走進三巷夷陵,都是為了買菜,清晨的時候,老爹爹婆婆把自家種的菜,都挨個搶著擺在路邊,走著走著有時候還被人群給擠回去。偶爾不由的會心生厭煩,心裡嘀咕著,賣菜不能挑個地兒嗎?
  • 桂花巷為何「砍禿」桂花樹?官方回應……
    7日下午,家住成都桂花巷的市民李婆婆像往常一樣端著小板凳從家出來,準備在巷子裡納涼,一抬頭,明晃晃的太陽光相當刺眼。↑7日下午,記者在桂花巷看到,一些桂花樹被攔腰砍斷,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攝「周末去郊區女兒那裡住了兩天,今天一回來,突然發現遮陰的桂花樹沒有了。」李婆婆眯著眼睛說,「沒有樹來遮陰,真的太曬了!」
  • 兩株蘋婆樹入住三坊七巷
    福州的三坊七巷景區,路面大都是石板路,這給景區的綠化造成難題。福州市園林局計劃在今年11月中旬前,在三坊七巷種上16棵大樹。
  • 裡巷摘星記,這次抓到一隻小貝
    小貝作為時尚圈兒的愛豆,來逛逛裡巷一點都不意外,說起來他和這裡還很有淵源呢。遠的不說,他代言的Kent & Curwen在裡巷就有一家店! 既然有這樣的淵源,小貝來裡巷可就太順理成章了。只不過,他似乎還不是很滿足只簡單出席個活動什麼的。對於裡巷的角角落落,男神都興趣大大的。索性悠閒逛起來了。
  • 加強版女籃賽事再度來襲 波蘭美女韓國歐尼齊聚大朗巷頭
    △5月底在巷頭舉行的國際青年女籃亞特拉斯系列賽在比賽之於,外國的美女球員們還不忘到巷頭的各個地方走走逛逛,再品嘗一下大朗美食,讓她們的大朗巷頭之行變得豐富多彩。△美女球員們在社交網站發布大朗巷頭之行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巷頭發展成為「中國毛織第一村」。2016年巷頭社區的居民入住巷頭花園,讓社區居民過上了環境更美、服務更優、幸福感更高的美好生活。
  • 沿空留巷pro!古城煤礦降本增效再出「重器」
    繼推廣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術後,經持續攻關,古城煤礦自主研發的沿空留巷無煤柱開採工藝創出特色,改良沿空留巷方式終於取得成功,推出了沿空留巷技術pro版——在不減少支護強度的前提下,採用剛性模板澆築留巷牆體。
  • 寧波50多家網紅鹿角巷是真的嗎?調查結果讓人吃驚……
    在網上搜索「鹿角巷」,除了來自臺灣的原版「鹿角巷」官網外,搜索結果中號稱是鹿角巷官網的,至少有10家之多。  在微信公眾號,搜索「鹿角巷」,除了原版公眾號外,其他通過認證的鹿角巷也至少有幾十個,都號稱自己是正品。  為什麼都號稱自己是正牌?
  • 閩南夜話 | 那年 那巷 那石磨
    有時石磨扶把的繩子斷了,使用的人就會去街上買來繩子換上;石磨用久了,齒會磨平,有人請來石匠鏨磨,工錢多少,有時巷裡居民組長挨家挨戶收取,也有家裡比較富裕的,一下子全付了。一到年關,家家蒸年糕、炸炸棗,石磨從早到晚一刻也沒得停歇。大清早,地上就已經擺上了裝著米的大大小小的木桶,一個挨著一個,井然有序。住戶們不用在那等待,可以各自先忙家務事。這家快磨完了,會讓孩子跑過去叫你,沒人會插隊。
  • 南寧明秀路北二巷地面塌陷
    南寧明秀路北二巷地面塌陷今天早上八點十五分左右,在南寧市明秀路北二巷,一地面突然塌陷出現大坑,目擊市民稱,塌陷時的情景就像煤氣爆炸還冒出藍煙。我們也提醒附近的群眾,如果您要前往友愛村,請儘量避開明秀路北二巷,從別的路進行繞行。事件進展,新聞頻道將持續關注。
  • 咖啡鋪子 | 十二月大井巷開放計劃
    我們特此附上大井巷店十二月開放計劃,以靈活的模式,為大家帶來關於咖啡的各種可能性。因天氣影響,原定於十一月下旬的湖心咖啡館未能成行,十二月,我們等待著暖陽的出現。同時,咖啡小課也將繼續推出。具體招募詳情,請關注Random公眾號。與過去的鳳凰御元老店不同,大井巷吧檯將不再提供甜點與餐食,我們專注咖啡及與之相關的體驗。
  • 走進社區看小康 | 欣欣「巷」榮 道道精彩
    其中,張家花園步道、紅球壩步道、第八步道、棗二巷步道最廣為人知。冉俊是土生土長的大溪溝人,這些家門口的步道是他最柔軟的記憶。「小時候,我家住在人和街,通過第八步道可以去文化宮看魚、去大禮堂餵鴿子,通過張家花園步道,可以去解放碑買東西。」有著令每一個老重慶人羨慕的「時髦」童年,冉俊在說起他如何爬坡上坎,去往各大「樂園」時,一種老渝中人特有的自豪感溢於言表。
  • 8月1日,星巴克「黃山體驗店」將落地黎陽n巷
    去年以來,市投資促進局積極推動黃山文旅公司與星巴克開展商業對接,初步達成在黎陽n巷引入星巴克項目的意向。目前,星巴克首個「黃山體驗店」已確定8月1日落地黎陽n巷。註:以上信息來自黃山市政府官網關聯閱讀:黎陽n巷,是脫胎於徽州千年重鎮屯溪黎陽的一條歷史文化街區——黎陽老街。
  • 風塵僕僕千裡送善款——茂名市錦堂村居委楊家雄一行專程到珠璣巷考察楊氏宗祠建設
    楊彪宗親,剛剛參加完8月28日宗祠開工慶典,回家後與一同參加開工慶典的楊富豪等宗親,積極向茂名的宗親們大力宣傳珠璣巷楊氏大宗祠建設信息,十天不到,再一次長途跋涉,當起嚮導,引領宗親們來到心中牽掛的珠璣巷楊氏大宗祠工地。  楊家雄等宗親獲悉珠璣巷楊氏大宗祠開建信息後,認為身為楊家人,珠璣巷楊氏大宗祠的建設是責無旁貸,表示要積極發動,大力支持。
  • 百色長壽巷:興旺30多年美容院的秘密
    如果不是今天偶然母親說去大菜市做紋眉,我跟著去看還真的很少注意到,這個已經存在30多年,幾百米的小巷子長壽巷她的美容院開了近20年最受歡迎的美容項目是拔臉毛、潔面和紋眉據說在90年代,有些手藝人靠美容起家,就選擇了長壽巷
  • 【勞熱】隆都鎮鵲巷初六遊神賽會,初五夜祭拜老爺精彩圖片!
    鵲巷村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市隆都鎮店市西南約1公裡處,現有人口2300人,旅居海外僑胞1000多人,是該市著名僑鄉,也是該市榮譽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