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當領了壓歲錢,就有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
來,媽媽先幫你存著,等你長大了給你交學費/娶媳婦/買房子……
總之,還沒摸熱乎呢,就這樣消失了。從此,再也沒有見過。
年僅11歲的小男孩濤濤(化名)就非常鬱悶,父母離婚後,78歲的奶奶分多次把濤濤卡裡的4萬多元壓歲錢取走了。為了討回這些錢,日前他將奶奶告上了法庭。
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院一審判決濤濤的奶奶向其返還壓歲錢及生日禮金共計4.5萬餘元,且二審法院支持了原審判決。
過去每逢春節、生日,長輩們都會給濤濤壓歲錢,尤其是奶奶,每次給的數額都不小。母親朱女士常對濤濤說,她不會動用兒子的這些壓歲錢,而是如數存進一張濤濤名下的銀行卡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動用卡裡資金的,居然是濤濤的奶奶施老太。
原來,這張卡雖然是以濤濤的名義辦理的,卻一直在施老太手上。「小時候孩子經常住她家,於是她就提出要替他先保管著。」朱女士說。
2014年7月,濤濤10歲生日剛過完沒幾天,這個家庭發生了變故,父母協議離婚了,濤濤開始跟隨母親生活。眼看著濤濤的戶口就要轉出去,也許是覺得孫子馬上就要成為「外家人」,短短幾天內,施老太分多次把卡裡的錢全取走了,共計4.5萬多元。
對於已經離婚的朱女士來說,這筆屬於兒子的壓歲錢顯然不是小數目。她多次向施老太討要這些錢,但都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她帶著11歲的濤濤把78歲的奶奶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濤濤和朱女士稱,這些錢都是濤濤從小到大積攢下的。即使如施老太所說,銀行卡裡的錢是她存入的,但其自願將錢款存入濤濤名下的帳戶,這本身就是一種贈與行為,雖然施老太從來沒有向其告知取款密碼,但濤濤憑自己的身份信息也能夠將這些錢取出來,因此贈與行為已經完成,她無權擅自取款。
施老太辯稱,這些錢並不是給濤濤的壓歲錢及生日禮金,而是自己的工資存款,她只是用了濤濤的名義開了戶而已。不僅取款密碼,她連存摺也沒有給過濤濤,所以這些錢仍然是自己的。
然而,法官發現,該帳戶的存款時間十分有規律,都是濤濤的生日或者春節前後,施老太說這是其工資存款邏輯上說不通。何況,在自己有銀行卡的情況下,施老太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不將工資存於自己帳下,而要大費周章地存到尚未成年的孫子名下。
同時,按照相關規定,錢款存入儲蓄機構後,個人可憑有效證件隨時進行支取、掛失等,並不需要憑藉存摺和密碼。因此,贈與的行為自錢款存入時就已經完成了,施老太未經濤濤同意擅自取走存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當予以返還。
據此,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多家三甲醫院遭山寨!是誰在暗中搗鬼?
關注 | 據說大部分年輕人每15分鐘看一次社交軟體,你中招了嗎?
圍觀 | 中文名字被撕?他們告訴全世界:中國名字超美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期編輯: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