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茲卡病毒?緬甸也在感染區! 附重點關注新聞一則

2021-02-13 SweetyLife

【緬康網訊】2015年源自南美洲的茲卡Zika病毒迅速地擴散到包括亞洲和非洲在內的很多國家。在上周三,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緊急防範茲卡病毒傳播,和敦促國際社會儘快展開對防疫藥品的研究工作。並且美國與巴西已經組成聯合對抗茲卡病毒的共識,同時南美洲的巴西,哥倫比亞,亞美尼加等國發出警告,勸阻人民在未來的八個月內避免懷孕!


茲卡病毒早在1940年就被醫學界所發現,主要是通過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播給人的一種疾病,人與人是不會傳染的。被攜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後,病人會像類似於感冒發燒和眼球有疼痛感,頭痛等症狀!就為恐懼的是孕婦感染後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嬰兒出生後會得一種醫學稱為Microcephaly 的小頭嬰兒病症。如果新生兒的頭顱圍徑小於31.5-32的話,一般就被確定為Microcephaly小頭病症。從去年的10月份以來巴西已經有4000多名的新生兒病例。


攜帶該病毒的蚊子是一種稱著Aedes aegypti 的蚊子,與攜帶登革出血熱,黃褐斑病和日本象猴病等病毒同屬一種。這種蚊子一般在下午和早晨出沒,陰天時更為活躍,整年都有繁殖。多棲棲於死水溏,花瓶和水罐中!所以首先防範病毒的措施,就是防蚊滅蚊!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有可能發病的警戒地區紅色區域裡,緬甸也在其中,一個才剛剛對外界開放的緬甸,當然也得保持高度警惕,採取一切儘可能的措施來預防病毒的流入和傳播!



重點關注 新聞一則!

木姐公路貨車限行規定

為緩解木姐至貴概路段經常堵車的情況,當局採取了針對大貨車的限行規定,規定如下;

(一)-早上6點至10點木姐往貴概方向放行。

(二)-中午12點至下午4點貴概往木姐方向放行。

(三)-下午6點至晚8點木姐往貴概方向放行。

(四)-晚上10點至隔天凌晨4點貴概往木姐方向放行。~~每放行有間隔兩小時的空檔,是為了給南帕戞路段行走的車輛清空。{該限行規定並不包含小車和客車}。來往於該路段的人們可以根據限行規定,調整您的旅程時間。這樣的規定實際效果如何?還得看試運行一段時間後反應的情況而定!


長按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緬康網!

相關焦點

  • 茲卡病毒已在東南亞蔓延,23名中國人被感染!
    中國外交部今天稱,在新加坡衛生部給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的通知中,有21名中國公民證實已感染茲卡病毒。孕婦感染茲卡病毒格外引起關注,是因為如果孕婦受茲卡病毒感染,1%-13%的胎兒將有可能出現小頭症。而巴西的研究發現,除了小頭症,病毒也可導致受感染的母親所生出的嬰兒失聰。
  • 傳播速度驚人,茲卡病毒在美洲爆發 3名加拿大人感染
    點擊上方藍字「 魁北克蒙特婁...」關注我們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周四(28日)在日內瓦表示,茲卡病毒自去年五月在巴西出現後
  • 麻省發現首例茲卡(Zika)病毒! 美國發布臨時指南預防茲卡病毒傳播
    Viru)感染病例的警告時,麻州衛生單發布麻州已有一人確診為茲卡病毒病患。麻州公衛官員表示,此病患是名住在波士頓市的男子,最近到過茲卡病毒傳染活躍的地區旅遊。美國衛生官員已向全國從事生育護理的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發布了一份暫行指南,以加強對茲卡病毒(Zika Virus)病毒傳播地區孕産婦的看護與預防工作,防止潛在的疫情爆發。
  • 茲卡病毒來勢洶洶!新加坡已有多人中招......
    讓人聞之色變的茲卡病毒時隔三年再次登陸新加坡。
  • 【走進美國-快訊】茲卡病毒肆虐蔓延 休士頓兩起確診病例
    經由蚊蟲叮咬傳播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近日在拉美地區肆虐,尤以巴西最為嚴重,美國地區各地也傳出數起境外感染的確診患者
  • 茲卡病毒蔓延全美洲,蚊叮可致孕兒小頭畸形,巴西已籲民眾近期不要懷孕
    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信息,茲卡病毒是一種可通過伊蚊傳播的較新型病毒。而據國內媒體報導,中國目前雖不是茲卡病毒的流行地區,但可以傳播茲卡病毒的伊蚊(包括埃及伊蚊以及白線伊蚊)在廣東、海南等地卻很常見。感染茲卡病毒病的病人,在感染後的常見症狀有:頭痛、發燒、斑丘疹(通常從臉部開始,隨後擴散到四肢)、關節疼痛(通常是手和腳的小關節)以及無化膿性結膜炎等。少部分人還會有眼窩痛、腹痛、噁心等症狀。由於感染症狀類似,茲卡病毒經常被誤認為是登革熱病毒。
  • 「夢魘」病毒寨卡憑什麼上「頭條」?
    如今,另一場由寨卡病毒引發的大規模流行病再次悄然而至,並在拉丁美洲、哥倫比亞和維德角等24個地區或城市傳播。由於寨卡病毒感染後症狀不明顯,因而具體的感染人數人們暫時無從得知。目前,巴西已確診的感染人數150萬例,哥倫比亞已確診2萬例,西班牙4例,加拿大6例,美國紐約3例,德州也發現1例。WHO預計僅2016年拉丁美洲感染寨卡病毒案例可能就會達到400萬人次。
  • 恐怖蔓延加拿大:發現4例茲卡病毒,2個溫哥華,1個阿爾伯塔!千萬要小心
    (《RCI|方華》授權發布;更多內容請登陸網站)加拿大公共衛生署星期五(1月29日)宣布,目前已證實加拿大發生4例感染茲卡病毒的病例,其中兩例在BC省,一例在阿爾伯塔省,一例在魁北克省。四人都是因最近去茲卡病毒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旅行而感染。他們中有一名女性。但她不是孕婦,目前狀況穩定。加拿大衛生部門要求孕婦在去中南美和加勒比海等茲卡病毒流行的地區旅行以前徵詢她們的醫生的意見。從這些地區回來的人如果要獻血,需延後一個月。感染病毒的人只有20%到25%的人會發病,症狀是發燒,結膜炎,頭痛。但是孕婦如果感染,會導致新生兒腦部發育畸形。
  • 寨卡病毒蔓延至澳洲!病毒可致新生兒頭部畸形!澳洲有人被確診感染!
    世衛組織表示,寨卡病毒可能與巴西上千例嚴重的新生兒先天缺陷有關。疫情正在迅速蔓延,或致美洲三至四百萬人感染,巴西一百五十萬人感染。據悉,近期在巴西出現的寨卡病毒疫情中,當地衛生局發現在普通民眾中發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東北部出生並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數量出現增多情況。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巴西出現了近4000個疑似小頭畸形病例。
  • 厄瓜多出現「皮膚紅疹」的新型病毒,可能會轉發為寨卡病毒
    就在一個星期之前媒體對患者進行採訪,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衛生部第八區協調員Julio Lopez表示,要密切關注此新型病毒是否會轉化為寨卡病毒。然而,Roberto Gilberto醫院的兒童科流行病專家 Joyce Andrede表示,跟患有寨卡,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的患者,進行了血液測試,結果為陰性,因此他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感染性病毒,在全國範圍內循環傳播。
  • 孕婦吃酸菜感染病毒死亡?謠言
    近日,一則 " 臺山孕婦吃酸菜魚 , 感染 SB250 病毒 " 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SB250 病毒 "?這名字看起來好不正經呢。
  • 疫苗前沿 | 新型寨卡病毒疫苗問世
    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2019年9月2日,《自然—免疫學》在線發表了英國牛津大學Gavin R. Screaton和Juthathip Mongkolsapaya等研究人員的成果。他們研發出一種保護性寨卡病毒疫苗。據研究人員介紹,登革病毒(DENV)和寨卡病毒(ZIKV)感染可誘導交叉反應的抗體響應。
  • 新型豬圓環病毒來襲? 受感染豬群曾被認為非洲豬瘟!
    該報導指出PCV4是一個全新的圓環病毒,其基因組的大小為1770個核苷酸,它與已知引起水貂腹瀉圓環病毒的基因組同源性最高(66.9%),與其他PCV基因組的同源性僅為43.2%-51.5%。該病毒的發現很快引起了國內外獸醫界的高度關注。目前,該實驗室正在進一步進行該病毒的複製和感染機制研究,以進一步闡明該病毒的臨床意義及揭示該病毒的可能致病機制。
  • 【科普】關於Zika病毒你知道多少
    2015年5月份,南美洲出現了一種蟲媒病毒的暴發流行,這種蟲媒病毒為Zika病毒,中文又稱寨卡或茲卡病毒。
  • 認識寨卡病毒: 發熱 皮疹 小頭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25日警告說,隨著北半球即將入夏、蚊蟲繁殖加快,一些地區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有「顯著增加」的潛在風險。科學家本月18日證實,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近60年來首次在智利本土出現。智利先前與加拿大同為美洲僅有兩個本土沒有發現伊蚊的國家。季節交替加上寨卡病毒可通過性接觸傳播,「全球感染寨卡病毒並出現相關併發症的人數可能顯著增加」。
  • 香港常見的白紋伊蚊可傳播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近來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寨卡病毒肆虐南美多國,更有蔓延至北美跡象,迄今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衛生組織上報病例。
  • 動物模型首證寨卡病毒致嬰兒小頭症
    通過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可觀察到寨卡病毒穿過胎盤感染小鼠胎兒,引起胎兒生長停止和發育不良
  • (附練習及解析)
    《雙語學習報》「抗疫專題」 英文閱讀學習材料,文章取材自國內外英文網站,真正讓學生接觸地道英文表達。
  • 防止交叉感染,緬甸政府給一半公務員放假調休
    今日匯率:中緬 1:200.00,緬中1:0.005【緬甸之聲訊】3月25日,國家總統府為嚴防人群聚集造成交叉感染,決定給國內政府部門一半的公務員放假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