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社區人口密集、情況複雜
且搬遷群眾普遍來自交通不便、相對閉塞的小山村
彼此交際較少
進入新環境難免有一定的適應期
鄰裡之間少不了家長裡短、雞毛蒜皮
人民調解委員會按照
「預防在先、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的原則
引導各類糾紛進入調解程序
積極主動介入矛盾糾紛
將矛盾糾紛「扼殺」在萌芽狀態
而蒲溪鎮溪畔社區的肖武嶽和石業登兩位調解員
就是為搬遷社區的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2019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天已漆黑,怕寒的老肖早早就窩在了床上,忽然聽聞窗外響起了吵鬧聲,他急忙披上衣服下樓查看,原來是三號樓的張某和李某發生了矛盾。
老肖立即詢問事情的詳細經過,張某和李某是婆媳關係,因李某和張某的兒子夫妻關係不和經常鬧離婚,此次李某需要用戶口本給孫子辦理身份證,但是張某擔心李某拿到戶口本去和兒子辦理離婚,故而拒絕把戶口本拿給李某使用而發生爭吵。
後經老肖苦口婆心的耐心勸解,甚至多次上門調解,李某和張某的兒子終於和解,不僅挽救了一段婚姻,婆媳之間也盡釋前嫌。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搬遷社區的疫情防控任務異常艱巨:返鄉人口多、老弱婦孺多、人口密集、社區人手不足……
就在這時候,年過花甲的石業登主動站了出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接過了最繁重的消殺重擔,每天兩次背著沉重的藥箱,只有一層薄薄的口罩作為防護,在整個小區之間來回奔走穿梭,消毒、宣傳防疫知識、驅散聚集人員……
以血肉之軀和防疫工作者們一起為群眾築起了生命圍牆,整個疫情期間搬遷社區做到了零感染、零輸入,老石卻消瘦了8斤。
現在的老肖和老石,社區專門為他們成立了「肖老漢調解室」、「石老漢調解室」,兩位老人憑藉熱情耐心的服務、公平公正的態度迅速在群眾中樹立起了信任和威望,大到婚喪嫁娶、小到婆媳矛盾無論什麼事都願意和他們商量,甚至二十多戶外出務工群眾都把鑰匙放在了他們手中。
據社區黨支部書記介紹,自從兩位老人擔任了調解員,幾乎沒有矛盾糾紛鬧到社區來,基本在調解室就化解掉。
肖武嶽和石業登這兩位頭髮花白的調解員,懷著一片感恩之心,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餘熱,他們常說:「辛苦了一輩子,靠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才摘掉了窮帽子,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想為大家幹點事情,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
據統計,兩位老人這幾年來,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76起,成功調解76件,調處率和成功率均達到100%,糾紛涉及當事人90餘人,協議涉及金額近20萬元。
他們不僅是調解員,更是「縫補匠」,以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一地雞毛的瑣碎生活「縫補」勾勒出共建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的幸福模樣!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如需轉載、引用請註明來源於本公眾號。轉載文章中配圖、文字等均來源於網絡,並已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平臺刪除。如未告知,視為版權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通訊員:羅傳勇、伊揚琦
編輯:樂樂
責編:海濤
審核: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