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箱訓練:加強臀腿力量!如何避免最常見的5個錯誤?

2021-02-09 阿李談健康

跳箱,是一種訓練方式,可以增強我們的運動能力、加強力量,以及改善體能。

它的好處太多了。

無論是增肌、減脂還是塑形,跳箱都可以豐富我們的訓練計劃,讓訓練效果更好!

對於初學者或者需要進階的朋友,進行跳箱訓練,經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受傷!

如何規避、降低受傷風險呢?



當我們跳箱時,下肢肌肉會交替地、快速地拉長和縮短。

隨著訓練的進行,這個「工作系統」會變得更加高效。

具體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當我們跳上箱子前,會放低身體。

此時小腿的肌肉會伸展,伸展的過程中,肌肉會儲存「彈性勢能」。

而我們跳入空中時,「彈性勢能」迅速釋放,這種能量的釋放,會讓我們更有力地彈入空中。

所以,通過跳箱的動作,使我們的下肢更有力,同時增強彈跳力、心肺能力以及燃燒卡路裡。

同時,它作為一種體能訓練,也能提高我們跑步和衝刺的能力。

跳箱,可以讓我們在發展力量的同時,增強對身體心血管的益處。

這樣一看,是不是好處多多?



選擇一個堅固的平臺或者大約10-15公分高的箱子,確保箱子不會移動或滑動

人站在箱子前約15公分,雙腳分開與髖部同寬,膝蓋略微彎曲

身體重心下沉,臀部向後推,手臂向後,做好起跳準備

重心放在腳掌,起跳,同時手臂上擺

身體落在箱子上(腳掌先著陸),膝蓋微彎,保持3-5秒,以保持肌肉記憶



沒有啟動臀部力量

正式開始跳箱前,我們需要充分激活臀部力量。

當臀部力量弱時,勢必給我們著陸的方式造成影響。

正常情況下,我們雙腳著陸時,雙腳之間的寬距應該與髖部同寬。

然而,一旦臀肌力量不足,雙腳著陸時,寬距可能小於髖部,或者膝蓋內扣——從而增加膝蓋受傷的風險!

在嘗試跳箱前從未進行爆發性訓練

跳箱是一項有一定難度的進階爆發性訓練。

在進行跳箱前,我們最好先熟悉一下蹲跳、箭步蹲跳和單腳跳躍這類更簡單的動作,作為預熱。

在掌握這些基本的跳躍訓練後,我們就能更好地學會跳箱。

跳箱過高


有的朋友一開始就選擇30公分高的跳箱或平臺,想挑戰難度。

阿李建議,還是從10-15公分高開始,待技能熟悉後,可以循序漸進、調高跳箱的高度,專注於動作的正確,避免一開始就受傷。

離開跳箱時選擇跳、而不是走下去

這樣做有兩個壞處。

跳箱次數過於頻繁


跳箱固然是一項很好的力量訓練,然而過於頻繁,也會讓我們的關節承受額外的衝擊力。

除非我們的跳箱技術完美,不然不正確的著陸方式可能會使關節和周圍的結構(如韌帶和肌腱)被反覆撞擊!

最危險的著陸方式莫過於腳跟先著地,尤其是膝蓋內扣或者腳外翻的情況下!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在跳箱前進行充分的熱身,也不要忘記結束後的冷身環節。



跳箱是一項非常好的下肢力量訓練。

它能提高我們在跳躍和跑動時的運動表現。

而且,跳箱運動能刺激我們的成骨細胞,維持健康的骨骼組織。

這樣的體能鍛鍊也能幫我們對抗肌肉的衰老和流失。

訓練的關鍵是,從低的箱子開始訓練,循序漸進。

關於動作的把控,可以用手機的慢動作功能,拍下自己跳箱的視頻,回放觀看,以確保動作做對。

健康是投資,運動是良醫。

相關焦點

  • ——臀腿訓練(多圖)
    春節的歡樂氣氛還沒有退去,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先代表Fit Club的全體成員祝大家羊年快樂,心想事成,身體健康,單身的早日脫團,有情人終成眷屬~多的也不說了,發個紅包吧~臀中肌和臀小肌的主要功能則是使大腿在髖關節外展,常見的側抬腿就是主要用到它們。
  • 圖解:如何用腿舉專項翹臀or練腿?
    腿舉,作為健身房最常見的器械臀腿訓練動作,很多童鞋應該都有嘗試過。
  • 腿舉:你真的會使用這個器械?練腿必知!
    >無限靠近最大極限讓我們來看看6個常見的腿部鍛鍊的錯誤。但是,在腿舉時,如果你不按照標準做滿一個動作,你的肌肉就無法得到全面的鍛鍊。你可以在器械上增加重量,這些重量最好是你所能夠承受的,如果你的腿舉只能舉起一點的話,那麼你增加的重量對於你來說是沒有用的,收穫也歸為零。在開始做腿舉時最好選擇較輕的重量,至少要少於你通常雙腿腿舉時重量的1/2。
  • 這5個中國臀神,以10萬+的速度徹底炸翻朋友圈!
    當這5個臀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就開始像泥石流一樣在蔓延原來中國人的臀練出來也可以這麼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位臀神@Hitomi-xx她微博現在已有175184個粉絲她用汗水和身體打破了寶寶們口中的歐美基因論
  • 帕梅拉蜜桃臀訓練:10分鐘臀部燃脂運動,虐出蜜桃臀
    「蜜桃臀」的英文說法是bubble butt——蜜桃臀就像泡泡一樣,臀部是圓潤的,而且有一種「爆破感」。
  • 史上彈跳最變態的健身教練,你咋不上天呢?
    1米85,不在話下三聯跳箱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彈跳力?像安東尼一樣,強大的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是必須的。頸後深蹲:8-12次一組,每次4-5組。同時還需要進行自重和負重的跳躍訓練自重跳躍:跳箱(3-4個一組,5-6組)
  • 前平舉教學:前平舉常見錯誤糾正
    前平舉教學:前平舉是健身房最常見的肩部訓練動作之一
  • 每日一肌|臀中肌:腰痛、屁股痛的「間諜」肌肉
    今天就來講講其中之一:臀中肌。近端附著於髂嵴前3/4的髂骨外側面,在前後臀線之間,及覆蓋前2/3的肌肉的臀筋膜;遠端附著於股骨大轉子外側表面寬闊肌腱的兩邊;前後纖維束呈直角相交;由臀上神經支配。是腿部最有力的外展肌;其基本功能是步行中單腿站立時維持骨盆的穩定,防止骨盆向對側傾斜;是維持骨盆橫向穩定的重要肌肉,同時是保持下肢穩定的重要動力裝置。
  • 單手划船常見錯誤:軀幹旋轉
    單邊的划船訓練是我們一直向大家推薦的,相比傳統的雙手訓練,單邊的動作有著很多好處。
  • 核心力量訓練:弓箭步蹲
    弓箭步就是跑者力量訓練和拉伸中必不可少的動作之一,因為弓箭步比深蹲更接近跑步,所以弓箭步是一種接近跑步的特殊訓練方法。
  • 強壯手臂:肱二頭肌訓練的5大重點
    肱二頭肌是大家最愛練的部位,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拿起啞鈴做的就是彎舉的動作。關於如何鍛鍊肱二頭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少,二頭肌鍛鍊其實並不難,非常容易找到肌肉的感覺,不過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一起來看肱二頭肌訓練的5大重點。1.
  • 網友問答:腿舉能否代替深蹲?如果不能,為什麼?
    那麼如果做了深蹲/硬拉是否完全可以不用做腿舉了呢,畢竟有效鍛鍊部位重合度非常之高?或者說,腿舉是否有其他動作代替不了的好處?  答題開始:先分析一下深蹲硬拉和腿舉的區別。 深蹲:硬拉:(非要說史密斯深蹲硬拉的不必考慮這一點) 3、深蹲硬拉閉鏈(遠固定)運動,腿舉開鏈(近固定)運動。  然後,得說說目的才好評價是否可以替代。  一、肌肉刺激目的 若訓練者希望加強股二頭肌短頭,而不是整個膕繩肌。就一定選擇俯臥腿彎舉而不是坐姿腿彎舉。
  • 科普時間:如何正確地選擇啞鈴!
    你想想,你的臀腿,每天帶著我們幾十公斤的重量(體重)跑、跳、行走,受到的瞬時衝擊力可能是體重的幾倍到十幾倍。但你健身時,拿個2斤的礦泉水瓶就想有效訓練它,也未免太小瞧它了!  很多人一開始覺得10kg的啞鈴太重,提不起來,實際只是發力和訓練的方式還沒掌握,並不是肌肉力量不足以提起10kg的啞鈴。
  • 胸部訓練:跪姿伏地挺身
    多女性或者力量弱的男性有時候會為做伏地挺身起不來而苦惱,今天我們就講一個適合力量弱的人做的伏地挺身---跪姿伏地挺身。伏地挺身講究肩背腰臀腿成一直線,肩關節要先下沉鎖死,目視前方不要低頭,腰腹繃緊不要塌腰或者高高翹起,臀部夾緊,雙腿併攏。動作要點:動作與標準伏地挺身基本相同。兩手撐於地面,與肩同寬。兩臂伸直支撐身體。
  • 伏地挺身肩膀疼:這個錯誤要避免
    伏地挺身,一個歷久不衰的訓練動作。
  • 【小苑說】如何能跳的更高
    要想跳的高,有人認為應該直接開始爆發力等訓練,其實是錯誤的。最科學的訓練方法,應該先進行協調性訓練。通過協調性訓練使肌肉收縮和韌帶活動不斷磨合,促他們做任何運動軌跡的運動都達到協調,這樣,當你進行爆發性訓練時,才能避免受傷。而比較全面的又比較流行的協調性訓練就是繩梯訓練。繩梯訓練是一種利用梯形繩索來訓練運動員腳步,靈活性,敏捷性的訓練方法!
  • 彈跳力訓練技巧:4個彈跳力訓練的誤區!
    4個彈跳力訓練的誤區!  不少人問到了彈跳力訓練:「是否不斷的跳就可以增加跳躍力高度」、「只要練腿就好了吧」、「打球到最後,落地時膝蓋會痛,怎麼辦!」  四個關於垂直跳躍訓練的誤區,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誤區1:只要專注在跳躍訓練上。  跳躍的動作是你施力到地上,有一個反作用力讓你離開地面。你身體越強壯,拖於地面的力量就越大,讓你能跳的更高。這需要三管齊下的方式,注重在「上半身及下半身的增強式訓練」、「速度發展」及「肌力訓練」。
  • 交叉訓練丨爬樓梯對跑步的好處以及訓練方法
    糟糕的天氣,是不是打斷了你的訓練?是不是不出去跑步的每一天,時刻都覺得自己的心肺功能在下降,肌肉在萎縮?不能到戶外跑步,除了去健身房,我們還可以利用很多身邊的元素進行交叉訓練,比如,爬樓梯。爬樓梯可以很好的強化腿部肌肉,還可以使肺部功能得到最大的鍛鍊。爬樓梯你需要對抗重力,這個過程有助於建立跑者的力量環節,對你的5公裡或馬拉松的最後幾公裡十分有幫助。
  • 作為潛水新手, 以下這5個常見錯誤請你注意!
    對於你來說每一件事都是新的,這一切都會令你非常興奮,但是,與此同時這會導致你犯一些錯誤。你想把自己的潛水生涯變得有趣和輕鬆麼?那麼請看看下面的文章,會讓您收穫良多。在你的極限或者經驗之內,試圖與更多的經驗豐富的潛水員進行潛水,向他們學習如何保持緩慢和中性浮力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