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印度裔教授蘇米特·甘谷利表示,印度情報系統的不靈光,是印度軍隊在長達幾十年的各種衝突當中始終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
蘇米特·甘谷利表示印度最高情報機構,印度情報局在收集,整理和評估情報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缺陷,那急速缺乏外部機構的監管,沒有人監督和監管他們的情報來源,分析出來的內容是不是合理?有沒有缺陷?而且,印度情報局在印度的地位不高,被排除在決策層以外。
因此是哪怕這些支離破碎情報,也很難及時被送到決策層。因此,印度軍隊經常遭到突然打擊,則事先完全不知道。比如,在1999年5月3日,1名印度牧羊人發現了大批巴基斯坦武裝組織正在進入卡吉爾山,牧羊人向印度官員匯報以後,但是,印度情報機構並沒有重視,印度軍隊則是完全不知道。
一直到2000名巴基斯坦武裝組織已經建立起一座陣地,控制了長度62英裡,縱深6英裡山區,直接威脅印度1號公路,印度陸軍才發現情況。隨後在戰鬥當中,印度陸軍與印度空軍缺乏直接協同能力,印度步兵連需要空中支援,需要很多手續,才會有印度空軍戰機出現,因此,延遲了空軍的反應能力。
後來。印度卡吉爾衝突審核委員會認為,印度情報機構和各級情報組織,都缺乏協調,同時,沒有以目標為導向進行互動。沒有分配任務機制,也沒有人負責監管他們,負責審核他們的日常記錄和工作質量。
混亂的情報能力,導致印度陸軍在發動進攻以後,都不知道對手到底在哪裡,擁有多少兵力,都控制了什麼地方。後來,印度成立了國防情報局,但是還是沒有解決一個最重要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組織來整合所有情報機構,處理情報結果,並且對快速發展的危機形式作出一份重量級情報報告交給決策機構。
印度缺乏一個更有效的高級情報系統,導致印度軍隊得不到提前預警,因此行動總是慢幾拍。同時交通情況惡劣,也導致了印軍很難做出快速反應,導致屢戰屢敗。
據印度《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導,印度已經開始在邊境山區修建5條通過山口的隧道,其中最大的一個隧道將會通過5050米的山口,長度可以達到4800米。以提高印度軍隊通過險峻山口的通過能力。因為在這些地方,由於大雪封鎖,每年只有6-11月可以通車。
其他時間都覆蓋深雪根本無法通過,因為,在錫亞琴冰川海拔太高,工程機械根本無法到達,構築陣地只能靠人力挖掘,但厚厚的凍土層使得這項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因此,主要要靠情報和快速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