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為何屢戰屢敗?美國人支招:印度趕快修建5條山口地下隧道

2021-02-15 血戰到底123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印度裔教授蘇米特·甘谷利表示,印度情報系統的不靈光,是印度軍隊在長達幾十年的各種衝突當中始終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

蘇米特·甘谷利表示印度最高情報機構,印度情報局在收集,整理和評估情報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缺陷,那急速缺乏外部機構的監管,沒有人監督和監管他們的情報來源,分析出來的內容是不是合理?有沒有缺陷?而且,印度情報局在印度的地位不高,被排除在決策層以外。

因此是哪怕這些支離破碎情報,也很難及時被送到決策層。因此,印度軍隊經常遭到突然打擊,則事先完全不知道。比如,在1999年5月3日,1名印度牧羊人發現了大批巴基斯坦武裝組織正在進入卡吉爾山,牧羊人向印度官員匯報以後,但是,印度情報機構並沒有重視,印度軍隊則是完全不知道。

一直到2000名巴基斯坦武裝組織已經建立起一座陣地,控制了長度62英裡,縱深6英裡山區,直接威脅印度1號公路,印度陸軍才發現情況。隨後在戰鬥當中,印度陸軍與印度空軍缺乏直接協同能力,印度步兵連需要空中支援,需要很多手續,才會有印度空軍戰機出現,因此,延遲了空軍的反應能力。

後來。印度卡吉爾衝突審核委員會認為,印度情報機構和各級情報組織,都缺乏協調,同時,沒有以目標為導向進行互動。沒有分配任務機制,也沒有人負責監管他們,負責審核他們的日常記錄和工作質量。

混亂的情報能力,導致印度陸軍在發動進攻以後,都不知道對手到底在哪裡,擁有多少兵力,都控制了什麼地方。後來,印度成立了國防情報局,但是還是沒有解決一個最重要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組織來整合所有情報機構,處理情報結果,並且對快速發展的危機形式作出一份重量級情報報告交給決策機構。

印度缺乏一個更有效的高級情報系統,導致印度軍隊得不到提前預警,因此行動總是慢幾拍。同時交通情況惡劣,也導致了印軍很難做出快速反應,導致屢戰屢敗。

據印度《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導,印度已經開始在邊境山區修建5條通過山口的隧道,其中最大的一個隧道將會通過5050米的山口,長度可以達到4800米。以提高印度軍隊通過險峻山口的通過能力。因為在這些地方,由於大雪封鎖,每年只有6-11月可以通車。

其他時間都覆蓋深雪根本無法通過,因為,在錫亞琴冰川海拔太高,工程機械根本無法到達,構築陣地只能靠人力挖掘,但厚厚的凍土層使得這項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因此,主要要靠情報和快速反應能力。

相關焦點

  • 拉達克太寒冷,印軍藏進水泥管道:肯定借鑑了流浪漢過冬睡下水道
    據《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導,印軍近期又想出了新的禦寒方法。印軍決開始建造直接1.8-2.4米的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
  • 印軍公然朝聯合國車隊開火,印度還想入五常?怕是沒戲了!
    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轉載外媒的報導稱,印軍越過印巴實控線在巴方的一側突然開火,並且將載有兩名軍事觀察員的聯合國車輛作為目標。  在印軍火力打擊下,聯合國車輛遭到嚴重損壞,相關工作人員被巴方施救帶離。
  • 4大噩夢引爆連環危機,邊境印軍恐遭災難重創,莫迪這次自食惡果
    據海外網引援印度《連線》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10月11日,針對駐守在印度北部邊境地區的印軍部隊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連線》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進行論述。文章指出,隨著冬季的到來,邊防印軍將不得不面對一系列重大考驗,而其中最令莫迪政府感到頭疼的當屬四大難題:物資運輸、基礎建設、水資源補給和高原疾病。
  • 印軍為何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卻沒有殺了吃?原因震驚了...
    據「今日印度」網站9月8日報導,這些犛牛於8月31日越過所謂「實控線」,然後被印軍扣留。9月7日呢,印軍將這些犛牛歸還。當天,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還發了一條推特,稱這是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了這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看來這一群犛牛連大帶小一共是17頭。然後,奇葩就出現了,印度媒體就開始猜測、推理了,稱這些牛可能是中國故意派到印度的「間諜」.
  • 王洪光中將:拉達克印軍的"七寸"在哪裡?
    拉達克印軍的"七寸"在哪裡?大家都很關心。印度今年持續向拉達克增兵,據印媒說已經超過20萬。拉達克原有駐軍以第14軍為主,再加上一些保障部隊,約5萬人。這也是拉達克這個高寒貧瘠之地最大的容量了。拉達克印軍的"七寸"可不止一處。今天限於篇幅,只講地形。一句話,拉達克就是一個四面不通的"圍地",不戰即死。
  • 中印兩軍爆發新衝突?印軍開口
    印軍士兵(資料圖)本報總編胡錫進早些時候在微博上表示:「印媒報導基本是假的。解放軍前線的巡邏日誌沒有相關記錄。而且最近幾天雙方軍隊高層的關注焦點是第9輪軍長級會談,並非發生了新的邊境衝突。雙方肯定沒有發生印媒所說的那種規模的衝突,兩國前沿部隊時有小摩擦,但如果有出現傷亡的摩擦,不可能在中方的巡邏日誌上都沒有反映。」印度軍方則在25日下午發布聲明稱,1月20日,中印雙方在錫金北部納庫拉地區發生了一場小規模對峙,當地指揮官按照既定協議解決了此次事件,希望媒體不要誇大不符合事實的報導。
  • 西線拉達克不穩定,東線也不安寧:印度三大主力急修邊境軍用公路
    《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控阿魯納恰爾邦高級官員表示,該邦將把在邊境地區修建公路列為首要任務。
  • ​美日澳印會談,「組團忽悠」印度買裝備?
    有效的軍事合作」為由「組團忽悠」印度購買其裝備10月6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駐日美軍橫田基地。隨後,蓬佩奧還分別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舉行會談。6日下午美、日、澳、印舉行了「四方會談」,就包括東海和南海在內的所謂地區局勢進行磋商。據《印度時報》網站10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一架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近日降落在了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尋求加油和其他後勤服務。
  • 攻佔新德裡,肢解印度:下一場對印戰爭
    ,則不單印度會在戰爭前期失掉東北七個邦,還會丟掉整個西孟加拉邦(可以拿來跟孟加拉交易對印宣戰的籌碼)。西北的印度軍隊是很難來增援的,一旦開戰,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聯軍肯定會在大新德裡附近拖住印軍的主力部隊。
  • 西部邊境傳來隆隆炮聲,印軍陣地遭重炮摧毀,傷亡人數十分驚人
    ,隆隆炮聲持續了相當長時間,根據目擊者稱,印軍陣地遭到了對方的重炮摧毀。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很長時間,但是最終的傷亡人數卻讓人十分驚訝。據悉,此次巴基斯坦很有可能是動用了A100火箭炮,A100型300毫米多管火箭武器系統是由我們完全自主研發,隨後巴基斯坦引進生產線自行建造。
  • 印陸軍參謀長:中巴聯合構強大威脅!把印度逼上「死路」的卻不是中巴
    自從去年印軍單方面挑起與我軍的衝突後,印度就開始陷入兩線作戰困境中,不僅在中印邊境衝突中損兵折將,同時也在印巴衝突中損失慘重。
  • 拉達克印軍出動駱駝騎兵:具有居高臨下優勢,視野開闊
    據《今日印度》網站消息,印軍開始在列城東部地區的鬥拉特別裡奧地和德普桑平地部署駱駝騎兵。
  • 暴雪席捲拉達克峽谷,衛星拍到印軍慘烈一幕,莫迪:不惜代價救援
    列城,這個印度第14軍司令部所在地,如今看起來卻幾乎沒一個人。事實上,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拉達克地區」從11月14日起就開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已經預測此後兩天該地區將會有惡劣天氣來襲。當溫度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時,戰士的能源消耗可是成倍增加。如果沒有充足的供給,不要提打仗,巡邏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 印政客聲稱「莫迪已決定何時會與中巴交戰」,印媒忙「滅火」
    報導說,談及中印在「拉達克地區」東部的軍事對峙時,斯瓦坦特拉將其與「廢除憲法第370條」和「在阿約提亞修建廟寺」相提並論。印度報業託拉斯(PTI)援引斯瓦坦特拉的話說:「就像對『羅摩神廟』和第370條的決定一樣,莫迪總理已經決定了何時會與巴基斯坦和中國交戰。」斯瓦坦特拉用印地語說道,「日期已經決定了。」他還聲稱,這是印度的外交政策立場。
  • 解放軍這招太高明,印軍陷入四面楚歌,這下莫迪70大壽要難過了!
    印度媒體《經濟時報》於日前刊文稱,解放軍在列城邊境地區設置了多個擴音器,連續不斷地向印度軍隊播放旁遮普語歌曲。印媒認為,這是中方為轉移印方注意力而採取的措施。解放軍官兵在短時間掌握不了印地語,而印軍官兵來源混雜、南腔北調,想要以某一種單一語言突破全體印軍的心理防線也不現實。因此,我方最終選擇了向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印媒:為何印度的飛彈防禦系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答案又戳到痛處
    然而,印媒指出,這種飛彈的發展有一個壓倒性的限制,即有效載荷精度的限制。核飛彈是一種區域性武器,而常規飛彈只有在能夠摧毀指定區域內的精確目標,或降落在指定區域時才被認為是有效的。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加強了對常規飛彈具有精確的打擊能力,該任務從短程擴展到中程,並研製了一種新型飛彈,稱為中程彈道飛彈(IRBM),巡航飛彈也被添加到家族中。
  • 扛凍美軍就緒,將赴喜馬拉雅山配合印軍行動:改寫跟大國的關係
    此外,美國陸軍徵兵司令部一直在尋找適應北極環境的士兵,專門加上了登山課程,也已經準備就緒,將會前往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軍隊一起訓練。需要注意的是,美印這種軍演已經持續了十年,每隔半年進行一次,重點就是應對北極戰爭,之前一直在美國華盛頓州劉易斯-麥克喬德聯合基地舉行,之後則安排在了喜馬拉雅山。
  • 印度修建水電站影響中國,警告多次無果,我國採取措施將其控制
    因此,一些國際河流的水資源成為了各國都看重的資源,通常對於國際河流的水能利用都是沿岸各國共同磋商後在一致行動,然而印度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電站影響中國自然環境,警告多次無果,我國採取措施將其控制。由於水電站會大幅度的改變庫區的生態環境,而影響到整條河流及河流流域的生態系統,所以在修建水電站時要選擇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少的地方建設。否則會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笑貧不笑娼,華人賣淫大媽恥笑美國AV女優:睡地下隧道...
    很多國內的粉絲都認為美國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可以合法賣淫嫖娼,於是一大撥國內的大媽大姐就辦了旅遊籤證來美國了,結果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在美國賣淫也犯法啊
  • 印度口出狂言,放話教訓俄羅斯?美國為其捏把汗的背後,意味深長
    近日有消息傳出,印度放話要教訓俄羅斯,雖說該消息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但以印度的性格,這種口出狂言的話很可能不是「憑空捏造」的。那麼倘若是真的,印度為何突然要叫囂俄羅斯?  眾所周知,俄羅斯對於印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莫迪需要普京在多個方面對自己進行支持。  不僅如此,在武器裝備上俄羅斯也是印度重要的供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