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玩具,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孩子。其實,老人也和孩子一樣需要玩具的陪伴與慰藉。
老年玩具店的存在是不是讓大多數人感覺新奇?畢竟大家很少會考慮到「老年人都喜歡玩些什麼」,以及是不是可以有專門為老人定製的玩具。
這家」老有所玩「玩具店,據說裡面有300多種玩具,包括懷舊經典玩具,也有時尚潮玩。
自開業以來,「老有所玩」玩具店就成了「網紅」。
不僅周邊居民經常來逛,還吸引了海澱、石景山的市民,穿越中心城區趕來「嘗鮮」,在懷舊玩具中找尋兒時的歡樂。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增加,有專家預測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分別達到2.55億人、3.71億人、4.37億人和4.83億人。
老人數量在增多,壽命也在增長。剛退休的時候,很多老人還可以幫忙帶孫子,送孩子上下學,以及做飯打掃。生活還是充實的。這些老人不太會感覺生活單調,娛樂對他們似乎也不是必須品。
漸漸孫兒長大了,老人也閒下來了,這個時候基本年齡也就上七十歲了。
研究顯示,7歲的兒童與70歲的老人在渴望呵護、關懷、撫慰、集體遊戲等諸多因素方面的分值驚人地相似。
這個年齡的老人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都迫切需要娛樂生活。
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很會玩。
適合性格開朗的老年人的娛樂項目挺多的,聊天、打牌、下棋和跳廣場舞就夠他們忙活的了,但是還有很多性格安靜、內向、不愛運動的老年人就常常感到生活單調、乏味,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越來越緩慢、甚至認知功能開始下降。
這些老年人的玩具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娛樂層面,還應該具備很多專業的、系統性的幹預和康復理論。
出現這現情況的老人怎麼辦?家人或老人自己應該有意識的搞一些能夠提高認知功能的娛樂。比如打麻將。
老年人打麻將有一定好處,可以鍛鍊老年人的動手、動腦、活躍思維、加強交際能力,極大程度地防止老年痴呆的發生。
有些時候為了適應老人的習慣和身體條件,也可以進行一些玩具的改良。
比如當老人的視力和動手能力都退化的情況下,這種比常規撲克牌尺寸更大的「大撲克」就很贊。
科技的發生,也會誕生很多適合老年人的電子產品。比如老人可以坐在這個機器上通過手臂運動打遊戲。
比如在棋盤上通過辨認顏色來完成類似「貪吃蛇」的任務。
也有一些玩具,是需要有人帶著老人玩的。
一般這類玩具都屬於「團體玩具」,需要由專業的社工或者活動老師的帶領。
參與這些遊戲的,通常都是身體和認知條件受限的「老老人」,地點在街道和居委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或者養老院。
每個人都會變老,老年人也需要一個「解憂雜貨鋪」,畢竟,他們只是變老的小孩!
[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