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心理學----易家必讀

2021-12-21 豔無色測字

1.筆跡輕重,決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    
2.字母大小,如大寫字母過大,字體過大或過小,證明個性表現的意圖和願望。濫用弧線,花字尾表明自我感覺、精神狀態有某種局限性。

辦事一絲不苟和有條理的人:字母清楚完整,標點符號準確。 
3.字行高低不平是機智和狡猾人的筆跡。 
4.字跡有稜有角,說明觀點和意圖堅定,喜歡加劇衝突;字跡圓滑表明辦事老練,性格隨和。 
              根據上述特徵來判斷人的性格 
下筆的輕重:筆畫輕重均勻適中,說明穩重,有自制力,對所喜歡的事情能達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筆畫不勻稱:喜歡破壞,脾氣暴躁,因瑣碎小事就會傷心。 
筆畫很重的人敏感;筆畫過輕的人則自信程度差,喜歡自責。 
字行:行直說明穩重,起伏不平說明有外交手腕,善於發現別人的弱點。 
越寫越往上斜:說明自尊心強;往下斜:說明性情沉鬱。 
字體大:表明在極端條件下能夠表現自己,過於自信和舉止隨便;字體小:則表明克制、會計算、有觀察力。 
字跡緊湊:吝嗇、謹慎。  

             從筆跡看心理 

    人的心理狀態與病情有很大關係。「筆跡是人類大腦的寫作」,病人書寫時字母的一橫都從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個樂觀主義者,他的病較易治好;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間隔或行間隔較大,說明他是個悲觀主義者,在治療前應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將它作為一項科研技術運用於刑事偵查和審訊實踐中。  
    筆跡是一個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維邏輯的具體反映。凡是筆畫輕重均勻適中,說明書寫者有自制力、穩重,對自己所喜歡的工作能竭盡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筆畫不均勻的書寫者多半是個脾氣暴躁、喜歡破壞和妒忌心強、喜歡背後做小動作的「陰謀家」。筆划過重的人比較敏感,筆划過輕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字行高低不平是機智或狡猾的人的筆跡;字跡有稜有角說明書寫者是個意志堅定、觀點鮮明,不會改變立場的人,但這種人一般說來會與觀點不同者辯論得面紅耳赤。反之,字跡圓滑者則是性格隨和、辦事老練,能一唱百合,善於搞公關工作的人。 
凡是在字的上部書寫得乾淨利落而又能緊緊護住下面的書寫者,象徵有進取心、接受能力強、好學,這些人是培養做領導者的好材料。 
凡是字體豐潤、筆劃搭配勻稱,書寫速度又較快者是個理解能力強、忠於職守的人;而在字的結構方面嚴謹、方正以及點劃都能體現力度者是個記憶力強、辦事認真的人;字體方圓、長短、大小錯落有致者,其適應性及變通能力強,適宜做交際及公關工作。 
凡能模仿別人的筆跡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強,但又能獨當一面;如果字跡書寫得較小,運筆輕重適度,阿拉伯數字寫得很美而籤字卻顯得比較拘謹者,是個內藏心機,喜怒不外露和能沉著應付大事的人。 
敢於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筆跡求異變形者,是個富於冒險精神的人;在字行間起伏不平的書寫者富於外交手段,善於發現別人的弱點;書寫時越寫越往上者是個樂觀主義者,而越寫越往下者則是個悲觀主義者。 
字體大小也是個性的一種表現,字體寫得過大的人是舉止隨便、過於自信和做事比較草率的人;字體寫得過小則是有觀察力和會精打細算的人,字跡過於緊湊則具有吝嗇和善於盤算的性格。 
總之,上述理論從字的筆畫輕重、勻稱性,字跡的稜角或圓潤,寫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間架結構,字體的形狀、長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創造性,字行的高低,傾斜度等特點的排列組合起來看人的心理,甚至有的由此預測未來和人生。  
                筆跡與心理健康 

    從一個人字跡我們大致可以分析這個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剛強的人一筆一划都顯得乾淨利落、方正堅硬;而性情軟弱的人,則字體就相對無力,柔弱得多。我國西漢文學家楊雄就曾說:「書,心者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 
筆跡心理學家還認為筆跡與心理健康之間也有著顯著的聯繫。他們通過分析字的力度與斜度、字體與字結構、空格與空白、籤名風格等,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書寫者的心理方面的問題。 
  
1、書寫的壓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體的能量。 
2、筆畫結構方式代表了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態度。 
3、書寫的大小是自我意識的反映。 
4、連筆程度反映了思維與行為的協調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會關係的反映。 
6、書寫速度與人理解力的快慢有關。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態度與佔有方式。 

           筆跡與心跡 

    也許將來某一天,當你向求職單位遞上列印得整整齊齊的履歷表時,卻會被要求必須提供一份手寫的材料。別奇怪,因為專家要對你的筆跡進行分析,以便用人單位能更多地了解你的性格和心理狀況。 
    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現場觀看筆跡心理學家徐慶元的演示: 
    一位女學員在黑板上寫了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兩行大字和幾個阿拉伯數字,徐慶元觀察片刻後說:她的書寫速度快,線條流暢,筆觸重,這三者是和諧統一的,可以看出這個人快人快語,單純而不複雜,即便是壞事,也能用好的眼光去看,很難被汙染;喜歡直言,批評人比較嚴,屬於刀子嘴,菩薩心…… 徐對著筆跡思忖了一會兒,又說:她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像男性般獨立;也能包容,有熱心,愛幫忙,有慈悲心;她喜歡做親自動手的工作、技師型的工作,比如醫生;但她還有藝術方面的才能,可能要通過業餘發展起來……最後,似乎遲疑了一下,徐先生在黑板上寫下文學兩個字。 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驚訝,因為被徐慶元分析的這個人,正是作家畢淑敏。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曾在西藏阿里當過軍醫。畢淑敏說,徐的分析還是很準確的。 
    心理學教授鄭日昌說,寫字也是一種行為表現,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投射。 
    我們知道,人的穩定型行為,比如言談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等等,都表現出人的個性特徵。就像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同一樣,我們每個人的筆跡也不相同。美國心理學家愛維認為:手寫實際是大腦在寫,從筆尖流出的實際是人的潛意識。人的手臂複雜多樣的書寫動作,是人的心理品質的外部行為表現。 
徐慶元從14歲起就開始研究筆跡了。他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寫字很慢,進了中學,因為寫字慢,考試時就很吃虧。後來為了把字寫快,他練了一年字,結果發現自己的性格開朗了,外向了。從那以後,他就開始注意老師、同學的字和他們性格之間的關係,收集了很多筆跡進行分析研究。在高考落榜後最苦悶、迷茫的時候,有個同學拿來一張字條,讓他分析。他看後告訴同學,寫字的人正處在痛苦壓抑之中,情緒十分沮喪絕望,正處於得不到解脫的精神狀態中。同學聽後大吃一驚,告訴徐慶元,這個人因為失戀,前天喝敵敵畏自殺了,這張字條是他自殺前一天寫的。 
     這件事給了徐慶元很大刺激和啟發,成為他研究筆跡心理學的一個動力。他在研究中發現,書寫線條不是視覺而是主動觸覺控制的結果,書寫時握筆的鬆緊和行筆的輕重快慢會因人而異,筆跡線條是人在無意識活動的同時留下的無意識記錄。從這裡入手,徐慶元創造了通過筆跡線條研究人的心跡的理論和方法。1988年,徐慶元創辦了貴州實通漢字筆跡心理鑑定服務科;1990年7月,成立了遵義慶元筆跡與心理研究室。他在中華百絕博覽會等展覽上的演示,引起一次次轟動。他的筆跡心理鑑定科研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發明銀獎。 
     徐慶元的筆跡心理學研究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與此同時,中國還有一些江湖筆跡學家也在進行各自的探索。他們不知道,17世紀初葉,義大利就誕生了筆跡學者;1872年,兩本系統的筆跡學專著在巴黎出版,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筆跡學早已成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不少大學開設了筆跡心理學的專門課程。筆跡學成果被廣泛地應用於心理學、醫學、人才學、刑事偵查學、公共關係等領域。在法國、德國、美國、瑞士、以色列等國家,許多企業都通過筆跡分析來參考選擇僱員,進行人事安排。而世界上第一個漢字筆跡學研究所,1990年2月誕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其實,在中國,筆跡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被稱為字相學。在關於書法的文獻中,也有大量的筆跡心理學資料。唐代文豪韓愈就曾說:喜怒窘窮、憂愁、愉逸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劃書焉發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筆跡學在中國被視為偽科學、唯心主義、封建迷信,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1994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首屆中國筆跡學學術研討會,這意味著筆跡學開始走出江湖。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筆跡學者除徐慶元等一兩個人是專職外,大多是業餘的。作為自學成才者,他們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卻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在心理學界,香港心理學家高尚仁和臺灣心理學家楊國樞都進行過有關的研究,但內地學者的研究尚不多見。鄭日昌教授認為,中國筆跡心理學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理論上提高,走向專業化,使它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作者:蘭江散人

相關焦點

  • 筆跡心理學:你寫的是字,但練的是心
    筆跡心理學:你的外在表現,就是內在心裡的延伸    前陣子再去上了很有意思的"筆跡心理學",老師是從日本遠道而來的一級筆跡心理士,為了表示她的重視與態度,還特別穿著和服來授課!    這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以統計為基礎,藉由筆跡觀照個人的內心與性格。    其實人的一切外在行為,都是內在心理的延伸。在寫字時,我們常常是無意識的,但是文字卻具象化地呈現了我們的內心,包含下筆的位置,每個字的起筆與收尾,每個筆畫的順序,字跟字之間的距離等,都是認識一個人的好素材。
  • 女性心理學:保持豁達的要訣
    貼心小提示誠然,女人是一種好「小心眼」的人,在某些方面,缺乏開闊的胸懷,經常易走極端。可是,您需要知道,成熟的人懂得寬容,懂得求同存異,想想您的親朋好友多年來對您的容忍和理解吧!要是您也像他們那樣胸襟寬廣,那麼喜歡您的人就一定很多,您的人緣也會更好。為此,建議您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按照以下的方法做,才能使您的心胸更加豁達。一是當您受了委屈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
  • 力比多學院:心理學考研,心理學在職研
    力比多學院|2018年心理學考研|心理學在職研|心理諮詢師揚帆招生具體內容:活動名稱:力比多學院|2018年心理學考研
  •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和行為活動。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後,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派和分支。他們從不能的視角出發,揭示不同的視角,為最終了解整體提供了可能。
  • 遊戲心理學:為何有的遊戲能讓玩家倍感親切?
    本文將從幾個心理學層面切入分析這一現象。翻譯:王藝  編輯:張易本文基於篝火營地與 Polygon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議,轉載請徵得同意。你知道那種遊子歸家的感受嗎?旅途歸來,你坐在火車或大巴上,看著窗外熟悉的景象不斷倒退。
  • 犯罪101:刑事司法心理學 課程推薦
    昆士蘭大學的MOOC一向都是大家熱捧的人氣課程,這門精心設計的《刑事司法心理學》,又名《犯罪101》,也不例外。
  • 萌姐私藏書單大揭秘:哪些書上了她的必讀清單?
    思想類《怪癖心理學》,發現潛伏在你身體裡的另一個你。千萬不要錯過想知道哪些書上了張萌萌姐的必讀清單嗎?想知道萌姐對這些書的評價嗎?想知道自己要不要投入時間精力來深度閱讀這些書籍嗎?不要忘記28日到直播間裡一探究竟,我們不見不散!
  • 城市人居的「生態心理學」,銀湖藍山掌握了生命真諦
    作為二十世紀中後期,在美國出現的一種新型心理學學派,生態心理學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已對當代心理學的方法論與研究思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最好的在線博士學位: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博士(雙語閱讀)
    根據Intelligent《排名前25位的在線心理學博士》,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博士排名第一,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排名第二,中佛羅裡達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排名第三,楊百翰大學心理學博士排名第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博士排名第五,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裡斯聯合分校臨床心理學博士排名第六。
  • 易烊千璽&周冬雨:妙蛙種子和小黃鴨接吻了!
    不過還好,陳念(周冬雨)和北野(易烊千璽)並沒有失約。(四字弟弟的熒幕初吻據說就這樣……沒有了……媽媽我快哭暈在辦公桌前……)《少年的你》改編自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故事講述的是陳念和北野的青春而美好的情愫。然而,他們的愛卻充斥著傷痕。
  • 無悔堂朱為民:我的必讀必看
    必讀:養鴿有三本書必讀:《詹森育種原理》。三遍讀下來,你不得不佩服作者武高平,秀才不出門,能將詹森育種原理分析得如此透徹。
  • 心理學解讀:人們為何忘不掉舊情人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抵是因為心理學上講的「蔡戈尼克效應」。心理學家蔡戈尼克在實驗中發現:一般而言人們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象被稱為「蔡戈尼克效應」。
  • 讀書:《司法心理學手冊》- 精神障礙犯罪人
    書名:《司法心理學手冊》作者:【英】Jennifer M. Brown     Elizabeth A.犯罪學與人類學碩士、犯罪心理學界小學生,知乎犯罪心理學領域無業游民,知乎犯罪心理學話題索引頁編輯者。CriminalMindsLab∣一個不服老的公眾號
  • 從心理學解釋為什麼人們會闖紅燈
    更多有趣心理學知識 盡在曼德心理用心理學,改善生活
  • 暗黑心理學:人為什麼會幸災樂禍
    關於幸災樂禍和其他社會情感,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理察•史密斯(Richard H. Smith)做了一些研究,並已經出版了一本關於「幸災樂禍」的書。 人為什麼會幸災樂禍史密斯在這本書中認為,幸災樂禍這個看起來有悖常理的情感,對人來說是有適應意義的。人們多通過社會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優勢,和在社會中的地位,他認為幸災樂禍就來源於社會性比較。
  • 心理學看點|口罩圍城,黑色恐怖,香港暴亂背後所隱藏的「惡魔」!
    正在準備心理學考研的同學們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聽說你正在學心理學?」「是啊,怎麼了?」「哇!那你能看得出我現在正在想什麼嗎?」相信大家聽到這個問題都很崩潰,小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學心理學=會讀心術」這樣的謠言。
  • 一點心理學:家庭關係中的「比馬龍效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用的心理學名詞196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組織的一個有關教育心理實驗。研究人員找到一批小學生,先測試他們個別的智商(結果並沒有透露給老師),再隨機抽出20%為實驗對象,然後對老師聲稱這批實驗學生是天賦秉異的兒童。大約一年後,研究人員再為這些實驗學生測試智商,發現平均增長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
  • 人人必讀:《古佛降世的背後》
    此佛書具備事、理、法、證,證實了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的至高偉大,佛陀的聖潔言行、德境、覺量,第三世多傑羌佛辦公室也看了這本書,說是一本聖潔的佛書,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學習,是每一個佛弟子必讀的佛書之一,尤其是聞法上師級別以上的任何上師,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理解領悟,融會貫通,既然修行人們都在聽聞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法音,就應該要了解第三世多傑羌佛是什麼樣的佛陀,是假佛陀還是真佛陀,也應該知道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出邪惡謗佛的低級惡行
  • 怪癖心理學:過度飲食症與偷竊癖
    (日)岡田尊司在大人看來千篇一律的童話故事,為什麼小孩子卻百聽不厭?出了門總懷疑自己忘了鎖門,一定要反覆確認了才放心?
  • 心理學:一個簡單的小技巧,讓我們不容易被騙.如何看穿說謊者
    說謊是不太可取的,但心理學認為這是溝通能力和語言能力正在發達的良好證明。 用純潔的心誠實地傳達一切照理說應該是最理想化的。在心理學上,這樣的輕重被稱為欺騙(或欺騙式)的交流。 而欺騙性交流有兩種:①把本來「沒有」的東西,說成「有」的謊言。 ②把本來「有」的東西,說為「沒有」的謊言。 ①是明明哪裡都沒去過,卻「去了國外度假」。其實沒有戀愛經驗卻「約會多到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