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還會撿回家。
在我國多個城市的街頭,就有很多作為景觀樹種的銀杏樹,它的果子究竟能否食用呢?
關於這個問題,網友們各執己見。
記者諮詢了園林市政管理服務中心,對方回覆:可食用,但不能多吃,多吃易中毒!
2015年,浙江2歲男孩歡歡,一口氣吃了20顆白果,結果不幸的事發生了……約一個小時後,他倒在地上全身劇烈抽搐。
家人火速將孩子送往醫院。但送到醫院門口時,孩子已經奄奄一息。最後沒有搶救成功。
奶奶哭著說道:「孩子挺喜歡吃的,我就一直給他剝,看孩子吃的開心,我也就沒在意。誰知道這玩意兒會要了我孫子的命……」
類似事件時有發生↓↓↓
白果性平、味甘、略苦澀、有毒。很多人以為白果營養豐富,趨之若鶩,殊不知白果是一種中藥材,一般不適合當做乾果類零食吃。
過量食用可導致斃命,為此,應儘量少食,控制在10顆以內,如果對有些成分特別敏感者最好不吃。
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兒童食用白果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導致中毒,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如果食用的白果是自家炒制或用微波爐烘烤,極有可能只有七八分熟。生白果的毒性比熟白果的毒性更強。
此前,長沙的劉女士在郊遊時看到銀杏樹結出大量果實,她聽說白果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便撿了一大捧掉落的白果。
回家後,她感覺雙手隱約有些癢,開始沒有在意。第二天起床卻傻眼了:不僅雙手長出了大塊紅斑,面部也腫脹得厲害,又癢又痛。
△撿拾白果後,劉女士雙手長出不規則的棕色印記
經當地醫生檢查後,診斷劉女士為接觸性皮炎。醫生表示,銀杏樹的葉子和種子(即白果)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未經熟制加工的白果有毒。
人們採收時,如果皮膚接觸到白果的汁液,汁液通過皮膚滲入體內,可能導致IV型變態反應,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組織,輕者引起紅斑、腫脹、水皰、大皰、糜爛等,嚴重時可發生呼吸困難、肺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等。
若要採食,搓揉外皮時應該戴上眼鏡和塑膠手套,以避免對眼睛和皮膚的傷害。有過敏史或過敏體質的人不要採摘、清洗和食用白果,以防過敏。
剛接觸白果的時候,是不會發生過敏的,大部分人都會有24小時到48小時的致敏期。
出現了過敏反應後:
2、謹記不要用熱水清洗,因為遇到熱水,皮膚的毛細血管會擴張,反而會放大炎症加重病情。 最後再提醒一下大家,不要盲目食用白果。最好購買經過加工炮製過、熟透的果實,若接觸或食用後出現過敏或中毒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來源:大潮網、人民日報、長沙晚報 編輯:小衡
▌版權說明:轉載請標註來源 / 分享朋友圈隨意
▌爆料熱線:18175859777 一旦採納獎勵30-300元
▌草根創業不易,請君手下留情 /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