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購買的很多甜食,比如冰激凌,麵包,餅乾,奶粉等等,已經悄悄都含有了麥芽糖醇。尤其很多號稱不含糖的食品,大多添加了這個麥芽糖醇。
大家都很容易通過網絡搜索到,麥芽糖醇作為食品添加劑的所謂優點:1、使用麥芽糖醇的無糖食品,不產生蛀牙;2、可以促進鈣的吸收;3、不升高血糖,不刺激胰島素分泌;4、抑制體內脂肪過多積聚;5、難消化性;6、膳食纖維作用。雖然麥芽糖醇的優點,依舊存在爭議,甚至有誇大宣傳的嫌疑,但通常人們並未關注到,也就讓這一產業蓬勃發展開來了。
在被集中放大的優點背後,是一系列的健康隱患。筆者曾有親身體驗,吃了兩塊標註含麥芽糖醇≥20%的五穀雜糧餅乾,20分鐘不到,就已經開始頭痛,吃後2小時左右,開始腹脹、腹瀉。
網上檢索麥芽糖醇的副作用時才發現,麥芽糖醇常見副作用就是脹氣,腹瀉,脫水和頭痛。甚至還有出現腹部痙攣,噁心和嘔吐的反應。
雖然國家食品添加劑標準,允許麥芽糖醇適量使用,但在利益驅使下,具體比例靠商家自律似乎是很難規範下來。適應人群也被儘可能地擴大。我們去超市一比較就能看出,進口食品和國產食品,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上是存在巨大差別的。
在此特別建議SFDA,應該重新審視和重點監測類似這些食品添加劑的標準,儘快與國際接軌,甚至創新出適合中國傳統食品的新標準規範,推廣到全世界。畢竟我們國家能夠出口的食品品牌,是少之又少。
很多不懂醫學的人,把對人體非常好的傳統砂糖和麥芽糖,視為了洪水猛獸。實際情況是,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下,真正的傳統砂糖和麥芽糖生產,早已不能滿足需求。好的砂糖和麥芽糖,正變得昂貴和難以買到了。
以上原創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