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剛過,
大伙兒家的月餅吃完了嗎?
如果你家還有存貨,
當心了!
有人吃月餅"吃傷"了!
近日,大連一位女孩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訴苦。今年中秋節期間,她的朋友給她訂了某品牌的冰淇淋月餅。打開月餅盒子時,裡面裝的乾冰撒到了她的腿上,導致腿部被「凍傷」。「
從女孩發布的照片可以看到,她的腿部多個位置紅腫,有水泡。月餅盒外包裝上寫著「雪月餅冰淇淋」的字樣,盒子裡有很多白色的乾冰。
一位從事乾冰銷售的內業人士說,乾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在高壓下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蒸發,最後凝結成冰雪狀固體物質,溫度是零下78.6℃。「乾冰用途很廣,我們平常接觸較多的是舞臺的雲霧效果和食品保鮮。」他說,乾冰雖說有諸多優點,但是由於其低溫和易揮發的特點,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作為食品保鮮,應該有專門的乾冰袋。如果商家直接將乾冰散著放在月餅盒子裡確實欠妥。」他說。
就上面女孩反映的情況,記者撥打了該廠家的客服電話。客服說,該公司確實生產此類「雪月餅」,這種月餅的原料是冰淇淋。一般在銷售前,店員會在月餅盒子裡放置類似乾冰。作用是保證消費者回家或者在食用前月餅的口感和形態,保存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
因為乾冰確實有安全隱患,所以銷售人員都會再三提醒消費者,回家後將月餅放置冰箱保存,乾冰及時倒掉。被倒掉的乾冰會逐漸揮發。
一、乾冰存在爆炸風險
很多消費者買了含有乾冰保鮮的食品後,往往不捨得扔棄乾冰,認為其保鮮效果好,將食品和乾冰一同放在冰箱裡,這種行為會帶來爆炸的潛在風險,一旦乾冰揮發出來的氣體超過冰箱空間容量,危險就容易發生。建議消費者將不用的乾冰及時捨棄處理,或放置於非密封的空間裡。二、乾冰容易凍傷皮膚
有的消費者,特別是小孩子,喜歡將乾冰放在手上或其他部位皮膚上進行降溫或者視為正常的冰塊玩耍,這樣很容易凍傷皮膚。消費者儘量不要讓乾冰直接接觸到皮膚,以免凍傷,拿取乾冰一定要使用厚綿手套、夾子等隔離物。
坊友們以後買冰凍食品,
看到乾冰一定要當心哦!
來源 | 半島晨報
編輯 | 靜靜
點一下【在看】轉發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