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習俗有什麼

2021-02-13 汕頭婦產醫院


我國的節日文化影響了周邊的很多國家,而在國內春節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的這個日子,都是大家最團圓的時候。

春節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大年初二的習俗每個地方更是千差萬別。今天小編來給您分析,大年初二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請聯繫我們刪除此信息。

停車場指示圖:請在一樓導醫臺掛號領取停車優惠卡(8元/次)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有哪些習俗呢?
    大年初二這天有許多的習俗,但是最重要的幾個習俗是迎婿日,祭財神。回娘家  大年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娘家人往往會站在門口笑眯眯地迎接閨女女婿一家人,笑納禮物的同時有孩子的還要給一些壓歲錢。從婆家臨走前,尤其是新媳婦,婆婆要包上一個紅包袱,這包袱媳婦是不得打開看的。如果包袱裡放上甜的東西,譬如甜點心,就說明婆婆對媳婦滿意。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 大年初二的習俗與禁忌詳解,江門人千萬不要做錯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也稱「回門」。
  • 春節習俗 | 「發紅包」
    春節習俗 | 年前習俗之「發紅包」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常見的春節習俗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們就聊聊「發紅包」
  • 大年初二,你不得不知道的習俗
    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回娘家」又稱「歸寧」。在舊時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
  • 191帶你了解春節習俗,還有紅包拿哦
    農曆一月又稱正月,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春節民俗首先從拜年開始,然後人們要守歲、串親戚、回娘家、祈福、點燈、直到元宵夜。
  • 民間習俗、大年初二、回門是喜
    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漢族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 越南春節 | 那些你不知道的越南春節習俗
    傳統春節期間,越南人民舉行多項傳統風俗活動,祈求新年平安、幸運、安康、興旺。這個時候,遠離家鄉的親人也回家團聚,探親訪友,派紅包和舉行祈求儀式。 每年農曆臘月23至30,家家戶戶都要祭掃祖墳。把水果鮮花獻到祖先墳前,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這是一種普遍習俗,體現了後人對前輩和逝者的孝順和尊敬,同時也體現越南民族的飲水思源道理。
  • 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關於春節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些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有一些卻讓人覺得奇葩。
  • 春節新習俗之二十三,運動結合減肥餐
    點擊關注文大美麗,設置星標回復「表情」,下載文大美麗表情包每年春節前大美麗都會做一系列春節習俗圖,從小年兒一直發到大年初一
  • 年味||也談佛山人春節派利是的習俗
    佛山人稱發紅包為「派利是」,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就佛山派利是而言,是我最喜歡的習俗。春節後上班,辦公室好幾個同事給我家小寶派了二封利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也擔心自己派錯了利是。我是一個新佛山人,多年來一直在佛山過春節,但從來沒有去了解過為什麼這樣派法,每次都是開開心心地收利是。
  • 中國之外的春節:越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派壓歲錢也是越南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人民日報歐洲網訊,受中國文化影響,自古以來每逢春節過年
  • 漫談春節習俗 | 正月十一「子婿日」
    子婿日是春節期間富有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此日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 2016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臘月二十七(2月5日),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大年初二(2月9日),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 【最新】2016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習俗一: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菲律賓新年竟然有這種習俗!實在太奇葩了吧?
    我覺得這條習俗很有可能是在菲律賓的華人發明的,所以才會採用數字「8」與發財的「發」諧音,用圓形水果寓意「圓滿」。1、準備八種圓形水果在菲律賓有一種習俗是將硬幣放在窗臺上,希望能藉此帶來好運和財富。3、過年一定不能吃雞肉
  • 日本過新年有「打新娘屁股」習俗!
    過去,日本也有農曆,也過農曆的春節。但是,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廢除了農曆,把新年當春節過了。這樣,公曆的1月,在日本又被稱為「正月」。到了1月15日,許多地方都要舉行別具特色傳統民俗活動,「正月打新娘屁股」就是其中之一。
  • 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白酒、水果等獻給長輩,糖果玩具分給娘家的小孩,在娘家吃午飯,一般晚飯前趕回婆家,路遠的也必須初四前回去。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想去哪就去哪。
  • 有什麼習俗活動?
    有什麼習俗活動?時間:2015-05-27 13:22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荷蘭鯡魚節是哪一天?有什麼習俗活動? - 基本介紹每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就是荷蘭人的鯡魚節,並已經沿襲了上百年。荷蘭地處歐洲,那裡的海域盛產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