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世界上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建立了比較完整和成熟的醫療保險體系,較好地保障了國民健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的醫療保險體系和兒童醫療制度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全民醫保的國家之一,在日本居住的居民(包括外國人在內)都享有加入國民健康保險的權利。日本醫保主要有「社會醫保」和「國民健康醫保」兩種,醫療保險費視工資收入多少而定。
社會保險證
國民健康保險證
不管你有沒有工作,只要加入了醫保,去醫院看病時自己只需負擔30%的醫藥費,其餘的70%都由政府支付。倘若支出的費用超過了自己的支付能力,那麼也可以向政府和醫療部門申請部分費用的減免。
日本醫保結構圖
此外,日本沒有嚴格意義的戶籍制度,日本國民和合法居住的外國人,只要有住址就可以把戶籍登錄在日本任意城市。而且這裡所說的住址,並不要求是本人名下的房產,租房也能一樣能登記戶籍。因此,日本的國民醫療保險沒有地區差異。
日本的醫藥護理費用全包是一個定額,具體數額則根據家庭前一年的收入來定,收入少的少交,收入多的多交。為了儘可能讓更多群體得到應有的醫療保障,日本政府會針對留學生等低收入者降低或減免保險費,低收入群體每月只需繳納約1300(約80人民幣)日元的保險金,享受的醫療福利和普通日本人完全一致。比如留學生生了孩子,和日本人一樣享受約3萬人民幣的補助,哺乳期每月1.2萬人民幣生活費和小學畢業之前每月600人民幣的兒童補助等等。
為鼓勵國民生育、減輕其醫療負擔,日本政府推行了 「日本兒童醫療費助成制度」,對兒童的醫療費用進行補貼,實現免費醫療。
「截止中學畢業」實施免費醫療宣傳圖
日本各地區縣市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了兒童享受補貼的年齡限制。目前,日本多數地區規定兒童在中學畢業之前可享受此項免費醫療政策。上了高中,看病就回復正常的醫保制度,支付醫療費的30%。
日本各地實施的免費醫療示意圖
以下圖為例,初中畢業前的兒童在醫院看病花費了700日元(約43元人民幣),在結帳時,這700日元則全部由日本政府支付,患者家庭一分錢也不用花。
日本的綜合性大醫院除急診外,一般不接受沒有基層醫生出具介紹信患者的治療。這就保證了90%以上的初診是在小診所完成的。
日本診所一例
小診所因為人員條件受限,大型檢查項目必須介紹到綜合醫院去進行,基本上,小型兒科診所只給患者開口服藥,很少給患兒輸液,有需要輸液的患兒通常都轉到大醫院治療。因此,在日本大醫院裡很難看到人滿為患的情形。
在日本,兒童看病很少使用抗生素藥,輸液就更少。感冒除了有綠色的膿鼻涕可能會開一些口服抗生素外,其餘情況哪怕是高燒到40度,也既不輸液也不使用抗生素,僅僅是口服一些控制流涕咳嗽症狀的藥為主,發燒了也是物理和口服藥物退熱為主,「孩子發燒,輸點液吧」的這一類訴求在日本媽媽那裡完全聽不到,就算有少數中國媽媽要求,也會直接被日本醫生無視。
在中國,兒童看完病回來,如何哄孩子吃藥常常令家長們頭疼。而日本藥房做法令人點讚。日本藥房通常是根據醫生的處方,比如分別開了控制流涕和控制咳嗽的藥物,他們會把粉劑混合在一起以減少患兒服藥次數,而且還會調節藥物的顏色和口味,比如女童的藥物通常是女孩喜歡的粉紅色,草莓口味,以至於孩子沒病的時候也吵著要吃藥,兒童服藥難的問題,在日本基本不存在。
日本藥房
由於日本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加上日本的整體醫療技術和服務總體水平比較高,在日本一般見不到「看病難」或者「看病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