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阿伯血尿發現罕見腎癌,祈福醫院微創新技術切瘤保腎

2021-02-24 廣東祈福醫院健康號

一位68歲的阿伯因血尿發現腎癌,考慮腫瘤位置特殊,傳統開刀手術下要想保腎,難度大,風險高,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團隊採用最新技術——後腹腔鏡下腎腫瘤切除術,成功為阿伯切除腫瘤並保留了腎臟。這標誌著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在精準腫瘤切除治療上邁上新臺階。

10月中旬,68歲的劉伯偶然發現尿中帶血,一周未見好轉。到祈福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入院後檢查發現右腎有腫塊,進一步完善CT尿路造影(CTU)檢查,提示右腎中下級內部有一個12×12毫米的腫瘤,考慮腎細胞癌(簡稱腎癌)可能性大。

由於腫瘤生長位置特殊,若採用在直視下傳統的開刀保腎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泌尿外科陳善群主任組織科內大查房,大家討論後一致決定,採用最新技術後腹腔鏡下腎腫瘤切除術,儘可能保留腎單位提高患者術後的生存質量。





陳善群主任說,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切口長、創傷大;相較之下,後腹腔鏡下微創治療只是在腰腹部穿三個孔進入患腎所在的後腹腔,切口小,而且有別於經過前腹腔,避免了損傷腹膜,極大減少術中對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影響,患者恢復快。但後腹腔空間狹小,對術者操作方式和技巧有著較高的要求。

 

據介紹,後腹腔鏡下腎腫瘤切除術,尤其是內生性腎腫瘤,術前要全面規劃,分析腫瘤的部位及其周圍臟器、血管等情況,做好各種技術準備,術中要快速精準定位腫瘤部位,在短暫熱缺血的時間內快速切除腎腫瘤。這種高難度手術的順利完成非常依賴於術者對手術技巧的熟練度及團隊協作的默契度。

 

10月23日,陳善群主任率領手術團隊順利完成了此項難度極高的手術,完整切下了腫瘤組織,保留了患腎。病理結果顯示為:多房性囊性腎細胞癌,這是一種多發於男性的罕見腎癌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陳善群主任介紹說:多房性腎細胞癌屬於腎癌罕見類型,該腫瘤多發生於男性,男女比例為2.4:1,平均發病年齡為62.7歲,該病起病隱匿,無明顯症狀,大多數患者只能通過健康查體才能發現,只有部分晚期患者才會出現血尿、腰痛、腹部腫塊等症狀。一般依靠影像學檢查可診斷,建議中老年人每年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後精準切除可以極大提高生存率。

中國研究型醫院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從事泌尿外科工作30餘年,長期擔任三級醫院泌尿外科、腎移植中心主任,曾在上海長徵醫院、日本東京大學、澳大利亞的hosten醫院、亞東醫院進修學習。擅長腎移植、泌尿繫結石微創治療、泌尿生殖系腫瘤的腹腔鏡和開放手術及腫瘤的規範化治療、應用1470雷射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高危患者。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

相關焦點

  • 腎癌三聯徵:血尿、包塊、疼痛關於腎癌,您知道多少?
    通俗來講,我們把發生於腎臟的惡性腫瘤稱為腎癌,但也有一些少見腫瘤可生長於腎臟內,例如腎母細胞瘤等,這些腫瘤的治療應區別於通常意義上的腎癌。
  • 慶雲縣人民醫院:傳統氣切和微創氣切聯合應用,完成高難度氣管切開手術!
    58歲的郭姓患者因腦出血入住我院腦外科,因病情危重在全身麻醉下給予去骨瓣減壓和顱內血腫清除手術,術後轉入ICU進行監護治療。術後第十天,患者病情明顯好轉。但因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較多,自主咳痰能力差,短期內無法脫離呼吸機。此時患者氣管插管已經接近最長帶管時間,必須行氣管切開治療。
  •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骨科開設【保膝門診】
    為貫徹院黨委深化臨床科室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骨科黨支部在為患者服務解難題中推出了保膝門診這一新措施。
  • 泌尿外科:軟鏡內切開引流微創手術讓腎盂旁囊腫不再棘手
    近日,燕達醫院泌尿外科為一位腎盂旁囊腫患者進行了軟鏡內切開引流術,術後一天患者便能下床活動,術後三天就痊癒出院,此類手術的開展有效推動了域內泌尿外科專業技術再上新臺階。患者男性,65歲。主要症狀是左腰部脹痛2年。曾在外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左腎盂旁囊腫,囊腫如雞蛋大小填塞在左腎內,壓迫腎盂造成腎積水。
  • 多乳症女子炎夏不敢穿露肩裝,乳腔鏡雙側副乳腺微創手術解憂煩
    「感謝省中醫院胸部外科歐陽志主任團隊,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難言之隱!」8
  • 王能治:中醫療法有助於提高腎癌存活率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聯合眾多癌症專家調研分析,發表報告《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顯示
  • 輸尿管鏡碎石術:比體外碎石創傷更小的高端技術
    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微創設備的發展,終於有了更加微創的手段——輸尿管鏡碎石術。首先,讓我們用一段視頻來了解輸尿管鏡技術。輸尿管鏡碎石術的操作,全程通過尿道、膀胱、輸尿管等人體自然腔道,不需切口,近乎無創,國外專家研究表明,輸尿管鏡碎石術和經皮腎鏡取石術(標準通道甚至大通道),其創傷甚至小於體外衝擊波碎石,以圖為證:
  • 【社員風採】多家醫院拒收治:社員專家僅開四孔起死回生
    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後患者無併發症發生,充分體現微創外科優勢和社員專家的精湛醫術。主治醫師李志揚,社員、主治醫師林偉洵,社員、麻醉師吳佳璇配合完成該手術。患者(潮州人)於當地醫院體檢時行腹部CT發現體內脾臟巨大,佔據了整個左側腹腔,上頂膈肌,下達髂血管水平(外院CT提示脾臟最大橫徑為11cm,長軸約18cm),考慮為多發的竇岸細胞血管瘤佔位。
  • 香港私立醫院介紹:香港仁安醫院
    醫院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富健街18號。醫院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及專科中心、保健中心及健康檢查服務、微創及一般手術、住院服務、醫療診斷服務、其他醫療服務及分科診所。範疇包括輔助生育科、心臟科、牙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婦科、內科、腎科、神經外科、婦產科、腫瘤科、眼科、骨科、兒科、心理衛生科、呼吸系統科、風溼科、外科和泌尿科。地處新界的香港仁安醫院是內地到香港生孩子熱門醫院之一。
  • 一日收到兩面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收到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從檢查診斷到住院治療,我爸都沒感覺到痛苦,現在吃飯、幹活跟原來一樣,感謝咱們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據悉,這是消化內科同一天收到ESD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後患者送來的第二面錦旗。
  • 尋人啟事|膽結石微創手術急尋1000名山區貧困患者
    做完膽結石微創手術的第3天,52歲的王鳳俠在寧夏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的病房區安詳地散步,主治醫師問她:「感覺怎麼樣?」王鳳俠掀起衣襟讓大夫看肚皮的傷口:「肚子上就兩個小疤,用創可貼貼著,感覺不到疼。是不是明天就能出院了?」看見大夫點頭,笑容立即爬上了王鳳俠的臉頰。
  • 年終體檢,不少人發現這裡長了個瘤
    來自江蘇的狄先生,在單位的一次日常體檢中發現了左側腎上腺結節陰影,大小為2.1*1.6cm,後為求進一步的診治,到我院泌尿外科來就診。近年來,由於體檢的普及及胸腹部CT檢查的增多,腎上腺疾病發現率增多。腎上腺顧名思義是腎臟上面的一個腺體,而不是腎臟本身。它的作用是管理全身的生命激素,調節機體的功能,是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
  • 六旬流浪阿伯蝸居破廟 警民合力助阿伯順利回家
    昨天早上,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蒼霞村村內的一處小廟前,熱鬧好似過節。兩面鮮紅的錦旗,兩串響徹街頭巷尾的鞭炮,這是晉江永和鎮玉湖村的村民王榮純和家人滿滿的感謝。7個月前,王榮純61歲的大哥王榮譽從家中走失,流浪到蒼霞村。其間,蒼霞村村民熱心接濟,張坂派出所民警耐心尋人,王榮譽終於回家了。王榮譽阿伯今年61歲,平日裡精神有點恍惚。
  • 【病例分享】頸椎微創手術
    8月中旬,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疼痛科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44歲的陳女士。
  • 9歲男童血尿半年,檢查確診為膀胱癌,專家:這些症狀一定要注意
    9歲,正是蹦蹦跳跳圍繞在父母身邊的調皮年紀,但是這個9歲的小男孩,卻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著一場殘酷的手術。
  • 永州中醫:多年排「牛奶尿」經查患罕見乳糜尿
    近日,永州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罕見長期排「牛奶尿」的老年女性患者。
  • 七師醫院:援疆專家,巧方法解決患者大問題!
    七師醫院乳腺胸外科簡介乳腺胸外科現開放床位37張,有醫師5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2 人。護理人員10人。科室現有多參數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泵、胸腔鏡、乳腺彩超機、乳腺鉬靶機、多功能理療儀等國內外先進的設備。
  • 石家莊市第六醫院整形外科(外一科)春節就診須知!
    科室介紹 石家莊市第六醫院整形外科(外一科)為醫院重點發展科室,河北省血管瘤、胎記特色治療專科,石家莊市醫學科學院小兒血管瘤早期幹預研究室、兒童瘢痕綜合防治研究室,石家莊市出生缺陷小畸形診治定點科室,國家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市級唯一定點機構,開展小兒體表畸形、生殖畸形及黑痣整形修復等各類疾病的診治
  • 【特色門診】嘉中心開設肺小結節聯合門診 微創手術根治早期肺癌
    47歲的黃女士是幸運的,她的肺部小結節被嘉定區中心醫院胸外科及時識別診斷為早期肺癌,並通過微創手術切除,無需接受化療等後續治療,生活一切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