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方面日前將「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升格為「環境資源部」(下稱「環資部」)。
「環資部」環保業務牽涉各部會,狀況較複雜,如隸屬於「內政部」的「國家公園」,或「農委會」「林務局」與「林業試驗所」是否要併入「環資部」,或部分業務移撥,遲未定案。
水土保持、林業管理,林務局一分為二
「行政院」人士表示,賴清德10月5日晚間召集「農委會」與「環保署」協商,會中拍板未來「環資部」與「農業部」的職掌原則,將以功能角度進行部會業務劃分,環保、水土保持相關業務移撥「環資部」;與林業管理、生產相關業務留在「農業部」。
「農委會」官員透露,會議只是確立原則,未一一討論各單位及轄下機關如何劃分,但依原則,可預料「林務局」轄下「集水區治理組」將比照「水土保持局」和「經濟部」「水利署」移到「環資部」;「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森林育樂組」與「林業試驗所」等可望留在「農業部」。不過,詳細單位組織劃分,還待進一步討論。
臺「環保署」周年慶 | 圖片來源:民報
改造大方向確立,細節預算仍未定案
《自由時報》報導,「環保署」升格成「環資部」後,組織、業務、經費大幅成長,包括「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農委會」等各部會,都將有局處組織移撥至「環資部」,「環資部」被形容為未來「天下第一部」。
目前草案中七個三級機關為「水利署」、「森林及保育署」、「水土保持及地質礦產署」、「中央氣象局」、「下水道及環境工程署」、「環境汙染防治局」、「化學物質管理及環境檢驗署」,「林務局」如果確定加入「環資部」,組織更為龐大。
根據「林務局」資料,2017年的年度總預算為67億2035萬9000元(新臺幣,下同),其中用在林業發展就有近43億元。
林業發展的預算中,森林生態經營2.37億、森林保護與林地管理3.9億、厚植森林資源5.68億、公私有林經營及林產發展8.86億、「國有林整體治山防災」及林道維護8.58億、「國有林大規模崩塌防災治理」1億、「國家自然保育」2.88億,以及「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4億。
這幾項環保、水土保持相關業務,加起來超過37億元的預算,都是屬於移到未來「環資部」的項目,等於「林務局」多數業務將從「農業部」移出。
國家公園怎麼辦?李根政憂多頭馬車
《東森新聞》報導,至於日前傳出極力反對將「國家公園」納入「環資部」的「內政部」長葉俊榮強調,「國家公園」面相很廣,類型很多種,不僅僅是單純自然保育;除了有原民共管的精神外,像是墾丁、陽明山接近都會,金門有戰地文化,臺南臺江公園溼地為主。
臺國家公園分布圖
《聯合報》報導,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更擔憂的是,5日釋出的訊息並未討論到「國家公園」,但若「國家公園」仍然留在「內政部」、沒有去「環資部」,將會使得森林業務協調更困難,他指出,「國家公園」30萬多公頃,96%跟「國有林」重疊,將來若還是分屬「內政部」、「環資部」兩個部會,將失去組改的目的。
過去李根政主張「林務局」、「國家公園」完整到「環資部」,李根政說,「農委會」也曾經說過支持」林務局「團進團出,既然沒辦法團進留在「農委會」,乾脆就團出「環資部」,還有「國家公園」也要一起,否則將使森林業務協調更複雜,實在很不妥。
摘自「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17年10月6日之新聞《環保署升格環境資源部:7個三級機關恐成「天下第一部」》,原文有刪改,原文地址詳見「閱讀原文」(需翻牆)。
更多粵港澳環保資訊,歡迎關注 ♻️
新浪微博:CECA跨境環保關注協會
微信:CECA | Instagram:ceca_prd
Facebook:CrossBorder Environment Concern Association CECA
跨境環保關注協會(CrossBorder Environment Concern Association,簡稱CECA)是一家致力於提升公眾參與,關注珠三角粵港澳的本地環保NGO。在獨立、客觀而專業的對珠三角環境變遷實地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探討建設工程項目對生態、生活環境的影響,監督政府、企業在法律法規要求下的環保工作,培養公眾對自然環境的了解、熱愛,以及對跨境環保議題的關注。
點擊關鍵詞獲取乾貨 👍
深圳 | 香港 | 澳門 | 橫琴 | 廣州 | 珠三角 | 生態紅線 | 保護區 | 紅樹林 | 填海 | 白海豚 | 候鳥 | C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