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實際上除了生來就是女性的群體之外,世界上還有一群相對特殊的女性,她們選擇以手術的方式改變自己原本的生理性別,從男性轉為女性。
即使是在現在這個「開放」的年代,世人對跨性別者的了解和包容程度依然不算太高。
關於跨性別女性能否參加女子比賽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也是爭議不斷。
1、公開反對的女金剛
早就出櫃了的女金剛納芙納蒂洛娃,一直都致力於為LGBT群體發聲,但就在關於跨性別者參加職業比賽這件事情上,她堅決持反對意見。
她曾在推特上公開表示:
'You can't just proclaim yourself a female, and be able to compete against women.'
「你不能只是宣稱自己是個女性,就能夠與女性競爭。」
(納芙納蒂洛娃與她的妻子)
這位大滿貫十八冠得主,將跨性別女性稱為「決定成為女性」的男性,並且認為允許他們與生來就是女性的選手競爭,是「作弊和不公平的」。
有意思的是,曾執教女金剛拿到過四個大滿貫冠軍的教練——蕾妮·理查茲,其實就是一位跨性別者。
2、歷史第一人
1977年美網,蕾妮·理查茲成為整個體育界歷史上,第一位在職業賽場與其他女性競爭的跨性別選手。
直到今天,她的這次參賽依然意義非凡,尤其是對於無數的跨性別運動員來說。
但可想而知,這一舉動引發了無數的爭論與非議。
很多人擔心這會導致一些男性假裝女性參賽,進而主導女性運動,理查茲甚至因此受到過死亡威脅。
這也迫使美網在當時引入染色體篩查流程,只為不讓理查茲,以及其他跨性別者參賽。
所以,跨性別者真的會在比賽中有更大優勢嗎?
3、一些研究與政策
很多人反對跨性別選手參賽的根本原因,是認為她們的身體素質要更強。
但實際上,跨性別女性要想具有參賽資格,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素替代治療,直到體內的睪酮含量降到較低的水平。
根據奧運會2016年出臺的相關條例規定: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激素替代治療會大幅度降低跨性別女性的肌肉量和骨密度。
換句話說就是,大家認為跨性別女性擁有的所謂優勢,很快就會因睪酮含量的降低而消失。
一些跨性別女性或許在某些體育項目上有所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跨性別女性絕對不會主導女性的職業運動。
4、優勢不復存在?
隨著跨性別者能夠更早認識自己的心理性別,越來越多的跨性別女性可能會選擇在青少年時期就接受激素抑制劑,並在之後進行激素替代。
這也就意味著年輕一代的跨性別女性,在進入20歲之前,她們的身體發育甚至根本沒有受到過睪酮的影響。
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跨性別女性在體育競技方面所謂的身體優勢,將根本不復存在。
所以到時候,就不會有人反對了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後臺回復「手膠」,專業級高性能手膠虧本賣)
「你的好看,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點擊下方藍字,購買Wilson Clash 100 Tour網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