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問題長期以來都極具話題性,美國關於跨性別者女性的爭議就沒停過。
在「推翻川普政策」的行動中,拜登還籤發了一系列針對美國跨性別者群體的行政指令,將美國跨性別者群體的「地位」提到了有史以來最高!
然而,行政令一經籤署,謠言馬上接踵而至。
「男女同廁」、「體育活動」成為令一些人緊張、焦慮甚至憤怒的引爆點。
「拜登消滅女性」(#BidenErasedWomen)的話題也很快衝上了推特熱搜。
「這對於女性體育來說是沉重的一天。一般女性必須冒著受傷和失去榮譽的風險去和自然男性競技。」
這真的會成為現實嗎?
「不僅僅是女性體育,現在全美的女性都會在體育,獎學金方面都將失去自己的權利,這不公平!」
還有一些人認為,這項行政令方便了某些人利用性別牟利。
「如果一個男人聲稱自己是女性就可以得到和女性相同的保護,那麼我們就不可能真正對女性提供幫助。這不是一個觀點,這是事實!進化註定性別是不同的。」
如果一個人今天自我認定是男的,明天自我認定是女的,隨便進廁所,那不是亂套了?
再回顧這項行政令。
如果仔細閱讀,會發現「反歧視」行政令原文中根本沒有所謂「男女同廁」和「允許『男性』參加女子體育比賽」的相關表述。
唯一與之有關的,僅是「兒童應當能夠學習,而不必擔心是否會被拒絕進入洗手間、更衣室或學校運動」這一句。
如果學校沒有遵照,那麼聯邦政府就將削減該學校的經費。
這一條規定恰恰是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按照自己認同的性別來生活。
並沒有涉及的具體的措施,例如所謂的「男女同廁」,也沒有說跨性別女性可以還是不可以參加女子比賽。
況且跨性別人士參加比賽的具體規定,是要各州各部門具體實施,跟行政命令沒有直接關係。
那麼,跨性別者到底是怎麼回事?
跨性別者問題,真的是「男女同廁」這麼簡單嗎?
跨性別者通常指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被指派性別不同的人。
除了一般認為的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不同的跨性別者,還包括變性者和易裝者等等。
▲性別認同是指心理上內在認同的性別身份。被指派性別則是一般所謂的生理性別。
一般的跨性別人士存在3種情況:
跨性別女性(生來是男性、認為自己是女性)
跨性別男性(生來是女性、認為自己是男性)
性別酷兒(認為自己不完全屬於男性或女性)
在歐美國家,跨性別者的權利已經被寫入了法律,他們仍然因為社會接受度等問題,無法取得與順性別人相等的地位。
這個平凡世界在他們看來,到處是一個又一個的障礙。
除了公共設施的不便,更刺痛人心的是人們的白眼相加。
跨性別者的如廁問題一直是一個焦點。
而目前國際公認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專門的無性別公廁,也就是廁所不再分性別。
在某種意義上,跨性別者就是性別層面的「殘障人士」,因為他們共同面對的是一個似乎只歡迎正常人的世界。他們生活在這裡,卻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排斥與阻礙。
拜登「反歧視」行政令中允許孩子根據自己認同的性別選擇廁所,或許就是一扇窗。
有了窗,風就能吹進來,跨性別者們的世界就有了呼吸。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若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