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貴:此身生處是家鄉

2021-02-21 流淌在血脈裡的鄉情

            

母親腦萎縮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幾乎什麼事都記不得了。

平時在鄉下與我們同住,到了冬天,二弟和三弟他們,就接母親去城裡避寒,城裡有暖氣,住上舒坦。鄉下的冬天,室內室外,氣溫幾乎相當,秦嶺北麓的嚴寒,一位八十多歲的病弱老人,畢竟難以抵抗。

二弟一家居於城南韋曲,三弟他們住在城東。兩處這邊住一段時間,那邊住一段時間,中午太陽暖和時,會被晚輩領下樓散步,但更多時間,則蝸居一室,遠離地氣。

她時常就枯站窗前,瞧城市街道的車水馬龍,瞧晚間滿眼的霓虹閃爍。她看不到皇甫川綠樹瓦舍的村莊,也看不見八裡原遼闊盛大的麥浪搖金和秋禾豐碩。

有一天,母親午睡,二弟媳外出辦事,二弟坐在沙發上值守,恰恰他下樓買包香菸的當口,母親睡醒不見了兒子,即自下樓尋找。這一找就把她自個兒找丟了。

到處是人流攢動的街道,到處是穿梭不息的鐵疙瘩,兒子去了哪兒呀?

嚇壞了兒子兒媳,尋找,電動車騎到蓄電耗盡,奔走走到雙腿重如灌鉛。給幾家派出所報了警。走失了家裡級別珍貴於大熊貓的老母親,他們幾欲呼天搶地。

幾個小時後,派出所通知領人。原來,一位好心的保安,發現老太太來回踟躕,神態迷茫,近前詢問,老太太哪兒道得出個所以然呀,於是,被就近送到了派出所。

弟弟說:媽,您睡覺醒來電視機還開著呢,坐在客廳看電視不好嗎,偏要跑出去尋我,怕把我丟失了不成?

當然要尋找你,找你送我回老家呀。

從此,為防萬一,平時進戶門隨時倒鎖,再不敢有絲毫馬虎。

往年,母親都是臘日二十二,或者二十三回鄉下老家。祭灶是大事,年年祭灶神,都是老太太親力親為,點燭焚香,獻上調和餅和糖餡餅給灶爺灶婆,恭請他們上天言吉語,返宮降祥瑞。

我於二十二日聯繫三弟夫妻,問母親住得安泰與否?鬧沒鬧著回家?

弟媳發了幾張照片給我,都是母親每天數次提了包袱,鬧著要回家時拍的。

我連忙邀一位朋友一起驅車去接,人接回來了,卻不認識了老家的家人和鄉鄰,不認識了老家的房子院落及道路。

問及日期及祭灶事宜,也全然沒有印記。二十三一大早起床,仍然挎了包袱說要回家,搞得人哭笑不得。

捱至中午,給請了兩位村上平時與她交好的老太太作陪。

好好住著,看這房子,多寬敞亮堂啊!

就是,寬敞亮堂。

看這爐子,烘得房子多暖和啊!

對,就是暖和。

喲,你這彈鐄床軟和,睡上舒坦。電褥子熱騰騰的,你睡一會兒吧!

好,你倆也上床,咱都睡。

說說話話,情緒安靜下來。

及至小憩醒來,提了包袱仍要出門。

她問我:往這邊走,就通到哪兒去了?

美國。

那邊呢?

日本。

你胡說,連你媽都哄騙,想挨打呢。

這兒就是您的家,您到底想去哪兒呀?

楊溝,我想我爸我媽了。

我懂了。難怪人越老,故鄉情結越重,家鄉是應該溯源的,即使老母親生子撫孫六十餘年的柿園子村,也不是她初始的家。八裡原另一邊的小村子楊溝,是母親八十多年前的入世之地,只有在哪兒,家鄉與故鄉的概念,才能合二為一。

                                            2021年2月5日

                                          子鼠臘月卄四日

作者簡介:楊亞貴,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土著,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藍田創作基地委員,藍田縣作協會員,西安市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長安國學會所授國學文化優秀傳播者。得閒即翻書,興起便作文,有散作諸種發表於紙媒及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劉大偉的家鄉情結(謝曉)
    劉大偉的家鄉情結     (謝曉):我,和劉大偉同志一樣,都是渭南市華州區司法局的幹部,所不同的是,他在局機關擔任辦公室主任,我在大明司法所擔任所長。但劉大偉身處前沿陣地衝鋒陷陣,又不忘牽掛家鄉的那種情懷,實實令人蕭然起敬。      那是二0二年二月七日,農曆正月十四,全國人民正在與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博弈的關健時刻,我鎮白泉村黨支部書記史進京、村委會主任張軍亞讓我幫忙給區司法局寫一份感謝信,感謝該局幹部劉大偉為支持家鄉防控抗疫工作捐款1000元的家鄉情懷。聽到此話,我打內心對劉大偉同志產生敬意。
  • 「身土不二」的啟示
    「身土不二」的意思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與這塊土地不可分離,只有吃這塊土地生長的糧食才是有益的。由此韓國人把它引申為:韓國人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所消費的農產品、工業品應是韓國生產的。很顯然,「身土不二」是韓國對國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口號。
  • ღ姚貝娜:此身難度紅顏劫
    此身難度紅顏劫。
  • 育才專版:家鄉的艾青餃
    家鄉的艾青餃                        隨父母外出旅遊,已到過不少地方,而每一處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優美或奇特的景致外,就是各地的美食了。南京的鴨血粉絲入口細滑,廣東的腸粉Q彈可口,新疆的烤羊排肉爛味香,貴州的豆花魚麻辣鮮香…… 無論身在何地,我最記掛的卻是家鄉那飄著淡淡艾草香的艾青餃。
  • 紫色玫瑰||家鄉,一草一木,一份思念在心
    魂牽夢縈是秦安文/紫色玫瑰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遠在南方打拼的我,思念家鄉秦安的「心病」也愈加迫切了。回首一年匆匆,昨日還行走在花開的路上,轉眼奔波的腳步布滿大街小巷,塵埃中一半拖著沉重,一半拖著負累,慢慢遠去,突然心生悲涼。
  • 你日思夜想的家鄉,原來那麼美!
    冬,把家鄉妝點成素龍,一場夢。又眺見故裡樹葉竹葉譜搖,串起朵朵雪花與北風相擁。寒梅賦曲,朵朵緊簇,點綴成龍的鱗虹,這是屬於家的季節。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家,無論身處何方,從未遠離。身處陌生的城市,也許我們也常常如一縷輕煙,隨風飄逝,遠去無蹤,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稱之為永遠,但因有了家,才讓我們的雲水漂泊有了意義,有了最原始的生命狀態和最終的歸宿。
  • 方芳,您的一句話,讓家鄉全椒徹底火了!家鄉人民喊您回家「走太平」!!
    今天是大年初一在此,小美祝願大家新年新氣象、身體棒棒噠、心情美美噠昨晚,所有的全椒人在此,小美真心地感謝咱們的老鄉方芳,在春晚的平臺上為家鄉代言,為此,家鄉人民十分歡迎您回家看看!再過幾天,被譽為中華民俗活化石--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動即將開始,真心歡迎方芳老師攜家人回來走一次家鄉的太平橋吧!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動由來已久,被譽為中華民俗活化石。相傳東漢初年,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劉平出任全椒長,為官清正,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擁戴。
  • 春暖花開的日子,日思夜想的家鄉!
    我離開了家鄉,進入了大城市,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我小時候的夢想,是離開這片厭煩的黃土地、永遠望不到頭的山峰和嘮叨的父母,進入繁華的大城市,行走在熱鬧的大街,穿梭在精緻的店鋪,融入在歡愉的人群……可是,長大了,長大了的我才知道,故鄉泥土的氣息、故鄉大山的偉岸、故鄉父母的嘮叨,是多麼溫暖、多麼親切……一場疫情,讓在家的人、離家的人,都對家鄉、對親人
  • 紅旗飄飄的家鄉
    引起北安許多人熱情關注的《從延安到北安》的文章,曾發表在此報上,由此掀起了家鄉北安「不忘初心,紅旗飄飄」的熱潮。為了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習時報》推出了歌詞徵文活動,期間,優秀的歌詞不斷在報紙上湧現。令人高興的是,《槍魂》與《匠勳》的作者劉長泰創作的歌詞《紅旗飄飄的家鄉》被選登,刊發在《學習時報》2020年10月30日第四版上,理論網和《學習時報》公眾號同時轉載。
  • 心安處即故鄉 多維視通祝願大家新春快樂
    畢竟很多身在異鄉的打工人,在外拼搏奮鬥了一年,為的就是過年期間可以和家人更好的團聚。春風是處華爭發,遊子年年憶故鄉。只要親人牽掛在,何處不是家鄉。很多選擇「就地過年」的小夥伴很早就收到了爸媽寄來的飽含牽掛的家鄉年貨,或者也已經給家鄉的爸媽寄去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你打算如何度過這個比較特殊的春節呢?
  •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最思念的地方叫家鄉
    每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都會有一個背包,裡面裝滿了最重要的東西。 難以割捨的情感藏在背包的最底層,跟TA的回憶填滿了空間,對家鄉的思念讓背包的拉鏈無法拉上. 如果你身在異鄉,打開《你的背包》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身在異鄉,當看到跟家鄉有關的事物,記憶的閘門就會一下子被打開。 離開時間家鄉越久,對家鄉的記憶反而愈發深刻。 獨自一人住在繁華大城市,腦海中拂過的是「老街」上的一切。
  • 【遊記旅思】韓國人的「身土不二」
    《人民日報》
  • 基因解密了:毛利人的家鄉,是來自於臺灣!
    2016-06-22 MataTaiwan 華麗健康生活論壇在毛利人的傳說裡,他們的祖先是從一處叫做「哈瓦基」(Hawaiki
  • 印尼萬隆僑界傑出先賢、著名僑領李湘生紀念館落成
    為紀念印尼萬隆僑界傑出先賢、著名僑領李湘生先生,在湘生伯家鄉政府的支持下,由湘生伯兒子、著名實業家、慈善家、萬隆勃良安(慈善機構)基金會主席李振健先生及其兄弟姐妹共同在其父親李湘生先生家鄉修建的湘生紀念館在這裡舉行落成慶典。
  • 延禧攻略:順嬪做過暗娼,還生過孩子,入宮時是如何躲過驗身的?
    「紅顏禍水」用來形容她再合適不過了,長了一張漂亮的臉蛋,卻也因為漂亮招了禍端,在進宮之前成了暗娼,不僅不是完璧之身,還曾生下一個孩子,這對於顏面至上的皇家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不過,入宮之前是會驗身的,那麼她是如何成功過關的呢?
  • 月半廚房:桂花糯米糖藕,家鄉秋天的味道
    在紐約的家裡常年備著一罐幹桂花,雖然不能從嗅覺復原家鄉八月裡滲透整個小城的清香,卻也可以從味覺以假亂真糖星人的執著。小時候因為父親同樣偏愛甜食,心靈手巧的母親便會把蜜汁糯米藕端上餐桌。當時也曾好奇過為何雪白的蓮藕會變成紅色,以及藕孔裡如何做到被塞滿糯米,但不求甚解的自己最終只記住了「糖藕很好吃「。後來每次在菜單上看到「桂花糯米藕」或是「蜜汁糖藕」都會一臉討好地抬起頭。
  • 【鄉情】我的家鄉美女叫「毛嬙」
    我家鄉的劉猴鎮地處荊山餘脈,在南漳、宜城、荊門三地交界之間,過去就有「一腳踏三縣,三縣看不見」之說。那裡山青、水秀、人美,小姑娘個個都長得水靈靈的,成年姑娘大都在165公分左右,天生麗質,嫻淑聰慧,人見人愛,正如宋玉在回答楚王時所描述的一樣。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從省市下派到我家鄉的6位大學生,有四位被「毛嬙」所吸引,情定劉猴,一年之後下派結束,帶著美人歸。
  • 莫言家鄉美食——高密雞扎
    無論我走在哪裡,老家,始終會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我身在何方,思鄉的情,都不會改變。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情系家鄉 飲水思源
    在我鎮新民村有這麼一位村民,致富不忘家鄉人。事業成功後不忘回報家鄉,出資為家鄉購買路燈,感動了家鄉人。近日,新民村11盞路燈全部點亮,每到傍晚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村裡的主街,村民們晚飯後三三兩兩在路燈下散步,大家嘴裡不住的說著「有了新路燈真好啊!」這明亮的路燈正是新民村村民劉義孝的兒子劉傑捐獻給村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