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泉為足厥陰肝經的五腧穴之一,五行屬水,為肝經的合穴。《靈樞·本輸》:「肝……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
《靈樞》所謂的五腧穴即:「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就像河流出山入海一樣,曲泉也就是氣血進入肝臟所主的各內部器官的門戶。如果此穴凝滯閉塞不通,那麼氣血就會因無法上升內入而陷逆鬱結於下:或痔瘡便血之類,或靜脈曲張、肌瘤囊腫增生之屬,再加時下眾人情志抑鬱不樂了無生趣之常態,皆是寒水凍結、木氣鬱結不能上升內入所致。
取穴位置:在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中。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推開這扇門,氣血就會注入生殖系統,然後上行胸中入肺,達於上焦。診斷這扇門是否開通,可先找到曲泉穴位置點按之或拿捏之,如痛不可忍即是凝滯不通之象。然後繼續以指或掌自下向上推之,或以大指食指中指捏之捻之,或以木棍木槌拳頭敲打之,以種種法疏通之。再點按拿捏若不覺痛,則說明穴位已開,氣血已入,諸症自解。男女老少鹹宜,百試百驗,立竿見影。
配穴:左側陰陵泉,右側陽陵穴,右臂曲池。疏通曲泉時可同時拿捏這幾個穴,如覺痛則一併疏通之。
在大眾耳熟能詳的道聽途說中,曲泉穴遠沒有肝經的輸穴太衝穴出名。太衝穴五行屬土,為注入之穴。就像好用龍膽瀉肝丸一樣,當代中醫對此穴情有獨鍾,最喜瀉之。瀉土自然會損及木火,氣血在尚未注入之前就被瀉掉,內入上達自是毫無可能了。一個穴位的選擇取捨,充分表現了中醫在金元清三代瀉火清熱的寒涼溫病派理論影響下,對肝木所採取的有瀉無補的無情殺伐立場。
前有龍膽瀉肝丸造成腎衰的前車之鑑,今又聞中藥造成肝損傷之傳言,鬱悶之情難以言表。生命本如火炬,火熄則命盡,本來作為養生延命的中醫,何時才能走出清熱解毒滅火戕生的奪人長命與人夭殃的歧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