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空氣炸鍋加熱後的食品檢出致癌物的」消息火爆熱搜。有調查檢測了韓國市面上10款常見的空氣炸鍋,結果顯示其中有4款在烹飪的過程中產生危害健康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這讓一直以「健康」作為賣點空氣炸鍋十分尷尬。說好的「無油更健康」,怎麼還出現致癌物了?其實空氣炸鍋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機械原理,在炸鍋內部產生持續的高溫氣流將食物「烘」幹。而致癌物丙烯醯胺就是在這個加熱過程中產生的。
丙烯醯胺並不是憑空出現的,也並不鮮見。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不可避免地會生成丙烯醯胺。空氣炸鍋雖然加工過程中不含油,但食材本身會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些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在空氣炸鍋的高溫加熱下,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丙烯醯胺。
不止空氣炸鍋可以產生丙烯醯胺,可以說只要是高溫的烹飪方式,比如:油炸、烘焙、燒烤等過程都會生成。我們常吃的薯片、油條、燒烤等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不可能從日常飲食中消失,不同國家、地區飲食習慣不同。攝入丙烯醯胺的食物來源也不一樣。歐美國家主要通過咖啡、油炸、烘焙等途徑攝入,而我國炒菜則是主要攝入來源。如果一定要減少丙烯醯胺的攝入,可以選擇蒸煮燉的烹飪方式,減少油炸煎烤等溫度超過200℃的高溫烹飪方式。
雖然丙烯醯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防癌清單,被歸類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但並不用為此過度擔心。要知道火腿、培根和酒精、檳榔、中式鹹魚都是1級致癌物,比2A級還高一級。
如果非要不嚴謹地解釋一下1級和2A級的區別:1級致癌物的意思是說,有確鑿證據表明,人體長期大量攝入火腿、培根、酒精這些1級致癌物會使人體得癌症的概率明顯升高(並非一定得)。2A級致癌物的意思是,有一些證據證明,人體長期大量攝入丙烯醯胺這樣的2A類致癌物,有可能患上癌症。
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用一聽感到「致癌物」就談虎色變,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均衡膳食、適當運動,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對於空氣炸鍋,消費者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擴展閱讀:謝霆鋒的曲奇到底有多致癌?
電腦登錄:www.foodu14.com,原創科普視頻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