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律師精心製備的合同/協議中,裡面必定充滿令法律門外漢頭暈目眩的行話(legal jargon),法律文本的這種措辭方式既是一種傳統,也有著一定的商業目的。私以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文字的莊嚴性來增強人們對法律和契約精神的敬畏,故由此可見一份措辭高度專業的法律文本對相關當事人潛在心智的影響力。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律師」似乎有些遙遠。如果普通百姓需要相互借款,金額不大的一般不會籤訂書面合同,一般都是口頭承諾;金額稍大的,可能也只是簡單地措辭如下【張三在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借李四10000元,一年後償還本息共計11000元】,然後分別籤字即算完成籤訂書面借款合同。由於是日常生活,標的額不大,相伴而生的風險也比較小,大家本著「殺雞焉用牛刀」的樸素感情,就把這點小事給辦了。在違約事件出現和提起訴訟之前,借款合同的履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債務人的善良(good faith)。但是,語言總是會有漏洞的,哪怕是全國人大的立法也需要立法和司法解釋等去對立法的漏洞進行填補,普通百姓的自然語言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法律工作者喜歡使用「經過時間雕琢和錘鍊」的制式語言,箇中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文字歧義。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如果故意心懷不軌想賴帳,你會怎麼解釋【張三在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借李四10000元,一年後償還本息共計11000元】這句話呢?講了上面這些,其實只是為聊聊法律文本,尤其是英文合同/協議中常見的一個legal jargon 「notwithstanding」,根據劍橋詞典的釋義「despite the fact or thing mentioned」,大致可以翻譯為中文裡的「儘管」。劍橋詞典對notwithstanding的解釋基本與法律語境下的用法吻合。具體一點,「notwithstanding」 也可以理解為 「Exceptions to What I Just Said」。「Notwithstanding」 通常與 「the foregoing」 連用,表述為 「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意思是「儘管有前述規定,XXX也有可能發生/仍應以XXX情況為準」;還有一種常見表達形式「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to the contrary」,意思是「儘管有任何相反規定,XXX也有可能發生/仍應以XXX情況為準」。這個表述通常出現在責任限制條款(limitation of liability)中。
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 employees assigned to duty on weekends and bank holidays, may report no later than 10:00 a.m.
儘管有上述規定,周末和銀行假日值班的員工可在上午10:00之前報到。
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to the contrary, during the term of this Agreement and for a period of 18 months thereafter, the Agent shall refrain from acting for or on behalf of or otherwise for the benefit of XXX.
儘管有任何相反規定,在本協議有效期內以及此後的18個月內,代理人不得為或代表XXX或以其他方式為XXX的利益行事。
關於作者:中國政法大學英語+法學雙學士;英語專八+律師資格證;第八屆「華政杯」法律翻譯大賽全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