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電動車威脅,美石化與生質燃料業者籌組聯盟!

2021-02-15 semitrade

根據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為防禦美國新總統拜登(Joe Biden)電動車倡議帶來的挑戰,該國石油產業期望與幾大玉米種植者,以及生質燃料生產者合作,共同成立液體燃料聯盟,以抵擋電動車的威脅。然迄今為止,這個聯盟的去向仍不明朗,玉米與生物燃料生產者的回應亦稍嫌冷淡。

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燃料和石化製造商協會(American Fuel and Petrochemical Manufacturers;AFPM)確認,已與玉米及生質燃料產業的各層級代表接洽,準備一起抵擋拜登政府對碳排放的新規,並反對政府對電動車業者提供聯邦補助。

這個潛在聯盟的成形,意謂著拜登政府在對抗氣候變遷與石化燃料的努力上不容質疑。美國主要石油業者發現,他們必須致力於提倡液體燃料的開發,並逆轉未來聯邦政府對電動車業者的補助。

雖然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石油業與生物燃料生產者被視為彼此的競爭對手,然而在內燃式引擎與電動車的競賽中,兩者隸屬同一陣線。易言之,石油與生質燃料業者均希望傳統汽車能夠維持更大的市佔率,以延續彼此的存活率。

一般認為,石油業與生質燃料生產者的潛在聯盟,反映出華府政策的大變動。自從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移出白宮後,石油業的影響力漸漸式微,然同時間,美國農業區(farm belt)對政府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這兩大產業的提議,可視為向拜登政府的電動車倡議提供了另一個選項。一旦成形,就能夠確保諸如汽油、玉米燃料乙醇(corn-based ethanol)等液體燃料,維持可觀的市佔率。

AFPM曾於1月與部分玉米、生質燃料業者關說集團,以及提煉成員舉辦會議,談論的內容圍繞在液體燃料的未來。下一次的會議料於2月舉辦。AFPM資深副總Derrick Morgan表示,這個聯盟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醞釀,然迄今已有顯著進展。

-EN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摘自「DIGITIMES」平臺,素材、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2、本平臺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公眾平臺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對抗空氣汙染,印度政府聲稱2030 年後只賣電動車
    在川普總統發出「豪語」,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同時,印度能源部門卻宣布,為了對抗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預計在 2030 年後印度將只賣電動車
  • 廣西一電動車鋰電池爆炸致6人死亡!監控拍下驚人一幕!
    11月3日,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發布信息稱,廣西登記在冊的電動自行車(以下簡稱「電動車」)1240.6萬輛,並且每天仍然以
  • 關於業委會秘書再次被匿名電話簡訊威脅恐嚇的通報
    ,報出秘書姓名及工作地後,惡狠狠地公然在電話威脅,宣稱受某個領導委託特意前來警告業委會秘書,讓秘書認清楚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如果再繼續做什麼事情,下次某領導再要求他辦事,就不僅僅是電話警告之類的狠話。
  • 摩託車、電動車、自行車及行人闖紅燈要罰款了! !!
    信陽市公安局從即日起在全市範圍內重點整治摩託車、電動車、自行車及行人交通違法行為。駕駛兩輪電動車、自行車不按交通信號燈通行的,處20元罰款;行人闖紅燈的,就地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1小時,拒不接受教育的處10元罰款。
  • 從電動車拉客致死談職業道德
    電動車車主沒事,坐車的當場死亡。本身這只是一起交通事件,但它卻折射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出事的老是電動車呢?三輪摩託過後,電動車來了!這一輪風暴目前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風靡整個東莞。以長安為例,以長安的早上為例,以東大路和358省道交叉路口為例,以一龍路和振安路交叉路口為例:早高峰期間,這些電動車不單與電動車之間搶業務,搶生意,而且他們分秒比爭,紅綠燈,信號燈,他們想過就過,想闖就闖,好像公路就是他們家修的,他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 全和園開展高層住宅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集中治理
    近年來,因電動車使用、管理不當引發的火災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 打造電動車「雪亮」工程
    最近一段時期,兩、三輪電動車的交通事故發案有所回升,特別是發生了數起致人死亡的較大交通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 買淨水器送「三無電動車」,你看清了嗎?
    近日,市消委會接到群眾投訴,稱他們購買某品牌淨水器時,銷售方贈送的電動車竟然是「三無」產品,什麼情況呢?來了解一下。據現場群眾介紹,近日,該品牌淨水器採取下鄉銷售的方式,通過文藝表演吸引群眾,藉機推銷淨水器,並提出消費者以2180元左右的價格即可購買價值四千餘元的該品牌淨水器,同時還可免費獲贈一輛價值1680元的電動車。在巨大優惠力度的吸引下,不少群眾購買了該淨水器。
  • 永昌電動車交通違法行為,看看都有誰?
    然而,隨著電動車數量的猛增,電動車路停亂放、逆行、不按車道行駛、違法載人、闖紅燈、違規安裝遮陽傘等行為層出不窮,這些交通違法行為,不僅對正常行駛的車輛造成嚴重幹擾,而且還威脅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請各位一定「且行且珍惜」,別一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網紅」啦~一起來看電動車上榜的「不文明行為」吧~
  • 興寧多個鄉鎮出現:買淨水器送「電動車」,什麼情況?
    近日,市消委會接到群眾投訴,稱他們購買某品牌淨水器時,銷售方贈送的電動車竟然是「三無」產品,什麼情況呢?來了解一下。  8月3日,記者在新圩鎮看到,前來退款的群眾絡繹不絕,市市場監管局、市消委會的工作人員與銷售方相關負責人正在現場幫群眾辦理退款事宜。
  • 男子酒後辱罵威脅棚改徵收人員被拘
    男子酒後辱罵威脅棚改徵收人員被拘日前,我市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開展。在此期間,我市堅持「依法徵收、陽光徵收,」最大程度的為被徵收人爭取合法利益,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但仍有個別人由於種種原因,擾亂徵收秩序,阻礙徵收進程。近日,市排水公司工作人員在開展棚改徵收工作過程中,就遭到了男子陳某的辱罵威脅。
  • 【事故】近期嚴查的四輪電動車出事了!你還敢購買使用嗎?
    近年來有一種三輪、四輪廂式電動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躥紅」深受市民喜愛它們晃晃悠悠跑在馬路上
  • 致廣大電動車(三輪電動車)騎乘者的一封信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三輪電動車)騎行安全已成為社會一大問題。2020年我市涉及電動自行車(三輪電動車)交通事故起數2261起,其中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32人,受傷2177人。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的騎乘者隨意逆行、闖紅燈、騎行快車道的行為導致了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給無數個家庭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 注意:高唐騎電動車的請消停點吧,電動車闖紅燈被撞,交警:電動車全責!
    再次引發網友們對電動車與汽車相撞事故的熱議。據了解,9月12日中午12點30分,臨海市杜南大道與環城北路交叉口,一輛電動車闖紅燈被撞,事故造成電動車駕駛員手骨骨折。  前些天在濟寧,一輛電動車在路口闖紅燈,撞上一小轎車。電動車上2少年被撞飛,後座少年更是越過轎車,騰空飛起10多米遠。當地交警表示騎車人丁某駕駛電動自行車不安規定車道行駛,闖紅燈,在事故中負全責!
  • 斑馬線上轎車與電動車相撞,電動車駕駛員重傷昏迷
    一輛小轎車與電動車發生碰撞,導致電動車駕駛員受傷嚴重,被送往醫院搶救。小轎車司機表示,當時她在椰海大道由西往東,行駛在最左側機動車道,電動車從海馬三路出來,由南往北行駛,在斑馬線附近,兩車發生了碰撞。記者在現場看到,椰海大道單幅有三車道,出事的小轎車則在最裡面的超車道。司機說,當時她並沒有注意到有電動車通過斑馬線,後來緊急剎車但為時已晚。
  • 臺中路計程車把電動車壓下面了!
    今天上午9點左右臺中路中斷一輛計程車掉頭時,一輛電動車正好駛好,給電動車撞倒了,幸好電動車上的人被頂了一旁,電動車被撞四五米才停下來,騎電動車人腿上已經流血,能站起來,看到問題不大。今天上午9點左右臺中路中斷一輛計程車掉頭時,一輛電動車正好駛好,給電動車撞倒了,幸好電動車上的人被頂了一旁,電動車被撞四五米才停下來,騎電動車人腿上已經流血,能站起來,看到問題不大。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對全球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受其啟發,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Elena P.
  • 翻新屋頂對抗全球暖化:特斯拉推出「太陽能瓦片」,立志讓所有家戶擁有乾淨能源
    片中奧斯卡影帝、聯合國和平大使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遠赴特斯拉(Tesla)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訪問創辦人Elon Musk,他們談及在全世界落實綠能,是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以電動車起家的特斯拉,致力於減少對石化燃料和電網的依賴。
  • 警示窗 | 險象環生的電動車
    ↓▲ 電動車事故合輯(時長2分半)。沒錯,這正是今天要說的話題:電動車和老年代步車。對於電動車,很多人的直觀感受是:亂!逆行、超速、闖紅燈等交通違法屢見不鮮;部分企業以次充好存在質量缺陷,電池充電引發火災等問題也不少見。
  • 女市長鼓勵市民使用電動車!買電動車給補貼,最高補貼高達4600元!
    目前,全國各地針對電動車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嚴厲打壓電動車,對電動車實行禁行、限行,對於不符合規定的電動車禁止生產和銷售。相反,有的地區對於電動車的管理比較寬鬆,有的在公安機關備案登記即可上牌上路,有的地方甚至沒有人去關注路上行人的電動車是否超標。那麼,在大陸之外的其它地方對電動車到底是什麼態度呢?下面,請隨記者來一寶島臺灣!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臺灣省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公開鼓勵市民騎電動車出行,並為購買電動車的群眾提供補貼,最高補貼居然高達4600元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