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裔後代感慨:這次,我選擇回到中國!

2021-02-08 環球網

「移民二代」特別話題

在過去幾十年,有一些人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移民去到了國外。

而如今,他們的子女,卻對中國這個遙遠而又親切的國度心生嚮往……

最近,咱們Global Times和一些「移民二代」聊了聊。

所謂「移民二代」,就是指那些從小和父母一起移民出國(甚至直接在國外出生)、獲得外國國籍並在國外成長與接受教育的年輕華人們。

中國於他們,像是一個遙遠的故鄉,既陌生又熟悉。

但是……近幾年來,選擇回到中國發展的「移民二代」卻急劇增加。

和當年離開的父母不同,他們非常看好中國的發展現狀,對祖國的未來也充滿信心。

「80後」法國華裔後代李和成,從小生長在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

從23歲來北京學習中文,他在中國已經待了快10年。

是什麼原因讓他回來,中國和海外有何不同?

一起來聽聽李和成追夢中國的故事——

小檔案

李和成從小生長在法國留尼旺島,他中國的背景來自父親這一方,爺爺奶奶都是中國人,爺爺1934年就來到留尼旺島上尋求機會,奶奶則是島上的第三代華人移民。

李和成的名字是爺爺起的,因為從小受到法式教育,李和成的父母都不會說中文。2008年李和成來到中國求學,先後在北京語言大學,清華大學學習中文和工商管理碩士。苦學中文之後,李和成才知道自己的中文名字怎麼寫,怎麼讀。

為什麼選擇回中國?

李和成說他苦學中文,回到中國發展,第一個原因是自己的來源。「我覺得我們的根在中國。我覺得至少我的一半是來自中國的,所以我就想探索這一半的我。」

第二個原因李和成坦言,是商業的原因。

「現在中國這麼發達,機會這麼多,所以很多外國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華人都想來中國發展。」

中法差異

李和成現居上海,說到中國和留尼旺的差別,他說「差別很大」。

「中國節奏很快,生活方便,要什麼就可以找到什麼。很方便就可以在網上找到需要的產品和幫助。」

第二,他覺得中國很安全,尤其是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安全。

唯一讓李和成感到「有點擔心」的是環境問題。因為患有哮喘,李和成對外界環境要敏感一些,但是他相信,這個問題「會很快被解決。」

對中國未來的期待

他認為中國將來肯定會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強調「重新」兩個字,是因為「中國幾百年前本來就是世界第一。」

對於中國的未來,李和成也做出了大膽的預測。他認為中國將來不僅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更關鍵的是這個市場會引起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行業,新的產品。他說雖然最近幾十年中國人習慣於引進和學習西方新的產品,潮流和想法,但是這個局面已經開始反轉。

「中國現在有很多新的行業,新的實踐,可以讓國外學習的。比如說信息技術,手機支付。」這些中國引領的技術已經讓他的國外朋友感到「不可思議。」

French-born Chinese returns to China, finds success with start-ups

Editor's Note 編者按

Decades ago, many Chinese people spared no efforts and expense to immigrate to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pursue a better life and more job opportunities. Their foreign-born offspring, however, are now attracted by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and surging econom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their parents never had. The Global Times recently interviewed several "third-culture" (foreign-born) Chinese who have recently returned to China for work. Sidney Cheung is our first interviewee.

幾十年前,為了更好生活和前途,一批中國人苦心竭力移民到發達國家。如今,他們海外出生或長大的「移二代」孩子輩逆著父母年輕時闖蕩的腳步、選擇「回流」中國發展,追求著他們父輩不曾想過的中國夢。我們採訪了幾位這樣的外籍華裔,今天的故事主角是李和成——

JS Cheung-Ah-Seung was born in southern France and grew up on Reunion Island in the Indian Ocean. It is 10,000 kilometers from France, pretty much the same distance from China. His father is ethnically Chinese and his mother is French.

80後的李和成出生在法國的留尼旺島, 父親是法籍華人,母親是法國人。島上居住著4%的華僑,但是基本都不會說漢語了。

Cheung-Ah-Seung's Chinese name, Li Hecheng, was given to him by his grandfather, who arrived on the island as a 14-year-old. Growing up in a purely French educational system, Cheung-Ah-Seung couldn't read or write his name in Chinese until 2008, when the 23-year-old came to China specifically to learn Chinese.

Many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only expect to stay for a year or so before returning home or moving on to the next country. But for Cheung-Ah-Seung, he intended to spend at least as much time in China as he already had abroad."Because I am half-Chinese half-French, I've spent 23 years of my life in France, so I have to now spend at least 23 years in China,"he told the Global Times.

李和成的名字他爺爺給起名的,因為他父母已經不會說中文了。他小的時候都不會念這個字,直到2008年的時候,23 歲的他來中國學習中文後再知道怎麼念自己的名字。現在他在中國已經待了近10年,並且很確定將繼續待下去。

「因為我有一半的中國血統,我在法國待了23年,那麼我在中國至少也要待23年。」李和成說。

Though his family, while living on the island, held on to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roots such as cooking and celebrating Chinese festivals, his first encounter with real China was in 1997, at the age of 12, when they traveled here. The trip became a turning point in his life, as it was then that he made the decision to someday live and study in China.

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和成只有12歲。1997年的時候,12歲的李和成和家人來中國旅行,在中國國內坐了14次飛機,去了大部分的城市。這是他和中國最早的接觸,也是從這個時候他下定決心要再來中國,學習中文,在中國生活。

He recalls that what really impressed him during that first trip to China was the "optimism" of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Walking down the developing city streets, he was struck by just how bustling it all was, night and day.

"I felt the power of all these people brought together and the fact that it seem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limit," he said."In Europe, everybody feels yesterday was better and that tomorrow will be worse and worse. But in China, you could feel this energy that everybody is thinking tomorrow is going to be better and better."

「我看到路上有很多自行車,有很多人在工作,夜以繼日。我感到很多積極的力量讓你相信明天會更好。但是在歐洲,每個人都覺得昨天才是最好的,對未來有點悲觀。」 他說。

In 2008, he went to Beijing to study Chinese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nd receive a master's degre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Tsinghua University. "Because I wanted to be in a country where everybody around me thinks and believes the future will be better than the past."

Today, he lives in Shanghai and has launched several businesses in food and beverage, strategy business consulting and commerce trade between France and China. This year he launched a new business, La Qute Sucre: introducing the clair, a traditional French pastry, to the Chinese, which he expects will be a big hit given the Chinese newfound love of baked goods and sweet cakes.

2008年的時候,李和成重新回到北京,在北京語言大學學了一年的中文,後來又在清華大學讀了工商管理碩士。現在他在上海創業,最新的項目是將法國的閃電泡芙帶到中國。

One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he has found between living in China and on Reunion Island ishow efficient and streamlined China has become.

"Everything goes extremely fast," he said. "You can find everything you want online and have it delivered to your home."

說到中國和留尼旺島上生活的區別,他覺得中國的節奏很快,變化很快,在中國生活很方便。

He said most ethnically Chinese adults his age back on Reunion Island would only dare travel to other parts of France such as Paris or other nearby European countries; few that he knew had traveled to China and even less would be willing to live here.

"Most ethnically Chinese [on the island] have a very hard time adjusting to China. They are attracted to some aspects of the country, but they don't see themselves living there. Everything [in their life] is in France, so they don't see themselves starting from scratch in China," he said.

李和成說大部分的島上的華裔青年,會去歐洲國家,有的也會來到中國,但是不會久居,最後都會回到島上,或者回到法國。

「大多數華裔都很難適應在中國生活,他們太習慣於法國文化了。他們也許會被中國文化吸引,但是無法想像在中國生活,因為不願意放棄在法國的基礎,到中國從零開始。」

His family have been unusually supportive of his life-changing move, especially his grandfather, who was extremely happy to see one of his relatives returning to China.

對於他的這個決定,家人都很支持,甚至有點「崇拜」,覺得他自學中文,在中國創業很勇敢。尤其是李和成的父親和爺爺對他的這個決定非常開心。

「他們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後代能夠回到中國。雖然,我的母親有些難過,因為我要遠走他鄉,並且可能長期待在中國了。」

His grandfather was just 14 years old when he went to Reunion Island from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in search of prosperity. It is also where he married Cheung-Ah-Seung's grandmother, one of the island's third-generation Chinese residents.

李和成的中國背景主要是來自父親這一塊,他爺爺和奶奶都是中國人。爺爺是在中國廣東出生的,14歲的時候在30年代來到法國留尼旺島。奶奶是中國華僑,在留尼旺島已經是第三代了。

His grandfather first found work as a manual laborer, then later started up his own business. Now his family of Reunion Island ar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sectors: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bank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 trading and even real estate.

李和成說爺爺來法國的時候,正值中國的環境比較複雜,法國留尼旺島剛剛被開發,百廢待興,工作機會非常多。因為天他爺爺初來留尼旺的時候因為不會說法語,需要靠勞動力才能生存, 基本上做快遞的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之後爺爺開始創業,建立了一個物流公司,在這個基礎上家族開始從事了物流,運輸,房地產開發相關的事業。

He is happy that his family is doing well in France, but feels confident that"China is once again becoming the next first economy of the world. I say again because, a few hundred years ago, China w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Now China is getting back to that position,"he said.

雖然在島上有著自己的家族事業,李和成還是想回到中國發展,因為自己的根在這裡。「吸引我回來的還是來源,我們的根在那裡。我一直覺得至少我的一半是來自中國的,所以我一直想探索這一半的我。 跟我的祖國去創造新的聯繫。」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深信,中國將來會重新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在這裡他多次強調了「重新」這兩個字。

「我強調重新這兩個字,是因為中國幾百年之前本來就是第一。我一直在等待中國回到原來的高度,將來中國不僅僅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更關鍵這個市場會引領很多新的行業,想法,產品,實踐,出口到國外。」

He also expressed his enthusiasm that China is now exporting its original technology, businesses, ideas and produc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instead of relying on the West for such innovations. He specifically cited Chinese mobile payment apps as having impressed many of his friends and family back in France.

他說一直以來中國人習慣看到國外來的新的產品,新的流行到中國,但是這個趨勢已經開始反過來了,比如信息技術,手機技術,行動支付等,讓他的很多外國朋友感到「不可思議」。

相關焦點

  • 加拿大華裔二代講述被歧視的亞洲移民生活
    在全世界經濟金融學家的眼中,中國是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然而在很多地方卻依舊聽得到對中國的非議和偏見。當然通過這一次杜嘉班納事件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人的奮起和反歧視,儘管兩位設計師公關說自己的帳號被盜,但小編想說帳號被盜永遠都不是萬能的藉口。其實身處國外的留學生被歧視已經不是罕見的新聞,很多留學生因為語言不好不能及時保護自己。
  • 法國小夥鋼蛋突然火了:告訴你真正的法國和法國人
    你們這些老司機我和蛋仔(Roméo)可是純潔的盆友關係呢!哦對了蛋仔Roméo也和我一樣是法國人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他也很喜歡中國就被我叫來一起浪了🍳🍳🍳🍳🍳🍳🍳🍳🍳🍳🍳這次我們做了一個說說法國的視頻法國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國家但有的時候也有點複雜今天我們準備展示給大家看看👀
  • 祖籍浙江的95後姑娘成首位法國法蘭西島大區青年議會華裔議員
    法國法蘭西島大區青年議會議員邵愛倫(Hélène SHAO)邵愛倫(Hélène SHAO)天資聰穎、好學上進、成績優秀、才識廣泛、掌握四門語言,積極參與學校和小區互動及志願者服務,在巴黎興業銀行、ICF HABITAT LA SABLIERE (SNCF 法國鐵路旗下房地產管理公司) 等公司不同崗位上的實際工作中顯露出很強的實際協調運籌操控能力,贏得周圍的認可和讚賞
  • 法國汽車巨頭宣布搬離中國!網友:開始向美日靠攏了?
    眾所周知,早在今年4月份,為了遏制我們的發展,美國和日本就開始動員在華企業,把生產線搬離中國,即使不能回到本土也必須搬離,為了鼓勵企業放棄中國市場,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免稅收幾年,再比如支付全額加班費!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一些小企業直接選擇了回到美國或者日本本土,或者搬到東南亞國家!但一些大型的美企和日企仍然沒有搬離中國的意思!
  • 中國奇特民族:男女不需要結婚,繁衍後代的方式「提上褲子就走」
    中國奇特民族:男女不需要結婚,繁衍後代的方式「提上褲子就走」中國有56個民族在這眾多的民族中有很多奇特的文化風俗存在,位於麗江瀘沽湖旁邊的摩梭族,就是中國比較奇特的一個民族,但是之所以說這個民族奇特,那就是這裡的一些風俗和做法,在很多人眼中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其中最一個的就是男女的婚姻問題,在這裡男男女女不需要結婚,但是為了讓他們的民族繼續發揚光大下去,就必須繁衍後代
  • 我是華裔加拿大人,我是香蕉人,我驕傲!
    我媽媽叫我香蕉人。用她的話來說,我在裡面是白色的,但在外面是黃色的。她沒有錯。作為一個華裔加拿大人,我經常稱自己是你會遇到的最白亞洲人。從那時起,我很謹慎地分享我的中國文化。畢竟,身為亞洲人並不酷。我在媒體中看到的所有英雄是白色的高加索人。唯一可以讓我仰慕的真正的女主角就是花木蘭。顯然我不能要求更多,亞洲人在電影刻板印象,經常被描繪成反社會,或者尷尬的書呆子。過去是,現在還是。一部電影不會改變世界。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讓我拒絕一切中國元素,擁抱一切「加拿大」元素。
  • 華裔女兵非洲身亡,被曝與2男上級有關係,法國外籍軍團陰暗一面
    法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在國際社會上依然有自己影響力,但他們的影響力現在變得非常有限。要說其影響力大,也只限非洲,因為非洲是法國原先的殖民地,這一點美國也不能法國比。2013年馬裡內戰爆發,法國就當起了急先鋒,率先開拔馬裡平亂,是最先到達非洲的維和部隊。並積極參與到戰爭中,在參加非洲大小戰鬥中至少50多名官兵喪生。最近曝光的華裔女兵和她的戰友,遭受路邊炸彈襲擊不幸身亡,引起了社會的普通關注,兩位女兵不幸把鮮血灑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刷新了法國非洲戰場陣亡的新紀錄。
  • 法國說:中國正在侵害法國殖民地
    他表示,「我不希望新一代國際投資侵佔我們歷史夥伴的主權或削弱他們的經濟。」馬克龍的本意是,中國在吉布地的投資,侵害了法國在吉布地的長期殖民地利益,不只有損其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利益。他似乎提醒吉布地,法國殖民地是一種美好的經歷,吉布地必須保持。
  • 阿爾泰資訊 | 精通中文的法國姑娘Cindy加入阿爾泰中國
    我最近剛從中國回來,曾在四川成都生活了六年,致力於發展中法經濟關係,推廣法國南部的旅遊。我畢業於法國蒙彼利埃大學語言學專業,畢業後去了美國,在曼哈頓的一家Elegran高檔房地產公司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在那裡我運用我所掌握的四種語言(法、西、英、中),加強了這個公司在的國際領域的發展。
  • 2017法國最佳espresso
    這次回法國,決定為在中國的定居備足一年的咖啡庫存,然後我就找到了這家在巴黎的手工咖啡製作商Pfaff,後者因其傑出的咖啡製作工藝曾屢獲獎章。在法國,espresso為60ml的量,而且我也發現,相比義大利人,法國人更偏愛口感不是太濃鬱的咖啡。
  • 【中國圖騰獒業】精彩紛呈!【薪動】【大真火】後代再創輝煌!
    西北藏獒網訊:2015年6月4日(編輯 南喬)【中國圖騰獒業】實力非凡,魅力無限,作為獒壇的實力莊家種公,【中國圖騰獒業
  • 菲電影《鬼新娘》亡人節上映 華裔女主揭家族相似經歷
    【菲龍網專訊】菲律賓華裔歌手及演員張金珠(Kim Chiu)出演的《鬼新娘》(The Ghost Bride)電影將在11月1日在全國電影院上映。這也是張金珠第一部沒有男主角的電影。張金珠在擔任Blue Water Day Spa形象大使的啟動儀式上表示:「這是我演藝生涯中,第一部個人電影,所以我真的很緊張。」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洛諾(Chito Roño)表示,該電影非常適合張金珠。張金珠表示:「當他說你真的是我心目中第一人選時,我真的很高興。所以我跟導演說,我絕不會辜負你,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將竭盡全力演這場電影。」
  • 老外抖音吐槽回國太難了,中英夾雜發感慨:「我想回中國!」
    視頻中,這位ID為「萌叔大衛老師」的大叔,在陽光燦爛的澳洲海灘上,生無可戀地說,「特別想回中國! 中國人真的很lucky!」他說自己感受到了強烈的「逆向文化衝擊(reverse culture shock)」。大叔講英文的過程中,中文不斷「亂入」,一口一個地道的「我靠」,逗樂了不少網友。
  • 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過的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
    我不確定提問者想要怎樣的答案,那我就說說我的生活還有朋友。關於身份如果有人問起,我會回答我是亞裔美國人,如果繼續追問,我會答是華裔。很少人會回答「華裔美國人」。很少人這麼說,所以我覺得這個詞念起來怪怪的。也很少人會回答「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人倒是常用這個詞形容我來著。
  • 法國電視臺評論員因其對華的不當言論已被停職一周
    4月4日,中國清明節,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國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 大溫白人男乘公車不戴口罩 還辱罵華裔女孩!這次全車人為她撐腰!
    溫哥華的一輛公車上,又有一個21歲的華裔女孩Tina Hoang表示,她經歷了類似的事情。好在,這個華裔女孩留學生很勇敢,而周圍的人也非常正義。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感到很不爽,於是開始大喊大叫,「我的天!每個人都戴著口罩!這是FXXX的中國病毒。」
  • 視頻 |我給法國人喝中藥 ⁈ 海外疑似症狀居家自愈!!
    咳嗽、頭疼、嗓子痛到說不出話、37.5低燒,渾身乏力,胸口刺痛……小馬在法國宣布封鎖兩周後,有了這些疑似症狀。當時忐忑到不行,那種揪心和等待,真心沒辦法用語言複述。至今已有快一個月,才敢上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在法國疫情隔離期間,好歹有驚無險的經歷。
  • 【調查】近三分之一的法國人表示,他們準備選擇電動汽車
    巴黎10月8日電(陳雨)從比利時,法國,荷蘭,挪威和英國的3,600名被調查者中得到的數據顯示:在購買電動車的意向方面,法國領先於其他國家
  • 打罵華裔老人,美國拉丁裔對華裔的矛盾究竟有多深
    文/錢克錦  據報導,一名拉丁裔女子,在紐約皇后區法拉盛一輛滿載華人的公交車上,高喊「我恨華人」,並毆打一名老年華人,同車華人幾乎沒有什麼反抗。事情最後是被司機制止。事發經過被同車一華裔女子錄下,並將視頻交給媒體,希望引起人們對華裔權利的重視,因此在網上引起一定反響。
  • 法國確診3661!中國將援助法國緊急醫療物資!從法回中國需隔離!法國推出醫療app可在家接受診斷
    ❝法國確診 3661 例比昨天新增+800例截至 2020 年 3 日 13 日 15 時3月13日,衛生部長宣布:法國累計確診3661例,比昨日增加近800人,共有法國回中國需要居家或者集中隔離另外,如果最近要從法國回中國,將會被居家或者集中隔離14天。如果大家有回國計劃,請注意各地政策和每天的變化,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另外,入境中國請一定申報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