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灶神,家裡沒神管沒神監督了,人們便開始大掃除,甚至在家裡搞一些小小的裝修,讓新年有個新氣象。過了這一天,蘭州人從零七碎八地辦年貨,開始變為大規模地購置年關所需物品。
由於地形狹長,蘭州各個階層的人購置年貨都有自己的商業圈,如:西站以外來打工者為主,東部市場以工薪階層和郊區人為主,最繁華的西關十字街、東方紅廣場、萬達廣場則是有錢人的天下。而居住在西固區的市民,則在本地購置,一般很少進城。一方面是進城的路有些遠,另一方面是蘭州老人都說先有西固城後有蘭州城,在有了自己的城之後,他們或多或少有些看不上蘭州市區這座城了。
但在這個約定俗成的所謂商業圈之外,有一樣東西是不能變的,那就是購置香表紙張你得去隍廟。
蘭州隍城廟也稱蘭州府城隍廟,原為忠烈侯祠,是一座四進院式建築,曾幾經火患。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經通省農紳捐資重新修繕,改為城隍廟。如今,蘭州城隍廟已成為蘭州市區最大的古建築群.為維護這一文化景點,從1998年開始,在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城隍廟進行了全面維修,使之成為蘭州的一大文化名片。
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很多城市中都建有城隍廟。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蘭州城隍廟的建築有著其獨特的風格。現有建築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宮、客堂。牌樓據說為明代建築,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烈遺阡牌坊改建而成;二門頂部建有戲樓、樓前闢有花圃;門內建有享殿五間,左右為鐘鼓樓;享殿之後為正殿,左右長廊分列六屬城隍及宮祠、山神土地祠等。據說,在東西兩邊的長廊裡還嵌有許多碑記,內容多為歷代修建城隍廟的經過,也有一些頌揚城隍功德的文字。但現在除了神像之外,碑記已經不復存在了。
蘭州城隍廟位於蘭州市黃金地段之一的張掖路步行街,規模宏大,建築壯麗,結構嚴謹,雕繪精美,展示了蘭州古代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的隍神大多沒有姓氏,人們不知其為何人,但蘭州隍神卻有姓有名。相傳,劉邦有一名叫紀信的武將,為甘肅成紀(今天水)人,在楚兵圍困滎陽眼看劉邦即將成為俘虜之時,紀信毅然扮作劉邦,乘車直出東門,佯裝投降項羽,從而巧妙地掩護了劉邦由西門出逃。雖說,他最終被項羽活活燒死,但卻贏得了「漢代孤忠」的美譽。後來,劉邦當上了皇帝,便將紀信封為「忠烈公甘肅城隍」,使他成為蘭州城池的主宰。此說雖難以讓人信服,卻折射出民間對於忠烈之士的崇敬之情。
年關,步入蘭州城隍廟,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裡不僅雲集著甘肅本地一些弘揚本地文化的藝術家,而且還形成了一個以文化交流為主要目的的經營古玩和工藝美術品的市場。這裡共有固定商鋪150多家,攤位150多個,一些商鋪為美化環境和招徠顧客還在各自的鋪面前養魚、養花,為來到這裡的遊客平添了幾分情趣。而寫對聯、賣蘭州一些傳統工藝品的人,更是雲集在了這裡,一時間使隍廟內熱鬧非凡。在這裡你既能買到蘭州一些傳統工藝品,如洮硯、刻葫蘆、剪紙等,還可以和從臨夏、天水、武威、榆中、皋蘭等地趕來的古玩愛好者交易古玩。這裡不乏一些民間收藏的一些很有價值的古董。這使蘭州的隍廟和北京的潘家園沒有多少本質上的區別了。
也有不少商販乘過年之機,拿著冥票和紙做的壽衣來賣,而來這裡的大多數蘭州人都要買一些——過年了,生者不忘死者,這也許是蘭州人骨子裡的對祖先的一種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