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加道菜|富陽:米粿香 就是團圓的味道

2021-02-07 浙江在線

2020-01-25 19:1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馬賽潔 通訊員 江慄峰

「熱乎乎的米粿來咯。」大年初一的晚餐桌上,何豔華端上一盤剛剛煎好的米粿。冬筍雪菜豬肉餡、豆沙餡、芝麻餡……五顏六色的米粿剛上桌就香味四溢,沒一會兒就被大家搶光了。

在富陽新登鎮,年初一的飯桌上,幾乎都在複製這一幕——過年吃米粿是這裡家家戶戶的傳統。當地有一句話,吃了冬至粿,粿接粿。意思是當地人吃米粿,可以從冬至一路吃到元宵,足見他們對這款食物的喜愛。

51歲的何豔華,是新登鎮方圓小几裡出了名的「米粿達人」。親戚朋友每年都會提前預約「何大廚」上門製作,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她就已經忙著各家跑了,通常一個上午就能做100多個。

何豔華說自己的米粿沒有秘訣,「我的手藝,其實是家裡的味道。」

從記事開始,她就看著爺爺奶奶在過年時製作米粿,到市場裡買好粳米粉、雪菜、豆腐等食材,炒熟餡料、蒸米麵、揉米糰、製作粿皮、包餡料,再上鍋一煎,米香混合著油香飄散開,就做好了。

「做米粿最難的一步,是揉米糰。」和一般揉面不同,米糰要蒸熟後再揉,十分燙手,何豔華每次都要帶上一副一次性手套和一副隔熱的線手套。何豔華說,只有在米糰冷掉前揉好包好,吃起來才會很有嚼勁。

每次過完年,何豔華都會打包幾十個米粿給女兒帶去上班,因為在外地吃不上這么正宗的家鄉味道。「我們小的時候只有到過年才能吃上米粿,現在想吃就可以吃啦。」何豔華笑著說。

熱騰騰的米糰,香味四溢的炒菜,包成一個團團圓圓的米粿,在富陽人眼裡,這才是過年的味道。

1579951172000

相關焦點

  • 「鼠殼粿」,那是阿嬤的味道......
    ,是孩童時期春節的記憶,是阿嬤帶給你一直不變的味道,今年回家吃粿了嗎?這要看你什麼節日要拜什麼年末我們拜「老爺」要送神的就用鼠殼粿而年頭就要拜紅一點的紅頭粿在潮汕,過年不吃鼠殼粿等於失去了過年的意義還記得以前每年年末快過年的時候,大概是小孩一年中最期待過年的時候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分工合作。
  • 蛋餃的香氣,就是過年的味道
    肥瘦相間的腿肉,調味相對清淡,買回家或蒸或燉按需加工,吸收湯汁後混合著蛋皮的香味,就成了縈繞在心間的獨特年味。地址:槐古支路與順興弄交叉口過年了,買蛋餃的人多了起來,阿姨一刻都不停歇,在蛋餃鍋上,一個個有著厚實蛋皮的蛋餃都裹著一大塊魚肉,排隊出爐。
  • 「天南海北菜」 家鄉的味道就是過年的味道 | 此心安處是我蘇
    國際路項目雖然不長,但建設難度卻不小,一方面要保護大校場機場跑道,要以下穿隧道的形式通過,另外還要在隧道下為南京地鐵10號線2期留出10米深的基坑,其中一段還要與城市管廊共建,施工工序複雜。1998年出生的山東小夥葛陳宇就是「就地過年」人員之一。小葛是項目部最年輕的工作人員,負責安全管控,今年不能回家過年。表面上滿不在乎,但一說起媽媽包的三鮮餡兒餃子,小葛就開始兩眼放光。「韭菜三鮮水餃,裡面有韭菜、雞蛋、肉、蝦仁還有木耳,說是三鮮,其實挺『多鮮』的,我媽調的水餃餡兒特別香。」
  • 免費送 | 棉湖老闆瘋了,免費送你吃獅頭鵝粿湯......每碗都是特製熬出的獅頭鵝湯,吃了還想再吃的一碗粿湯......
    這碗獅頭鵝粿湯到底獨特在哪裡?「我是一口不一樣的湯」首先,這碗粿湯的湯是使用老獅頭鵝為原料,肉質緊實,煲制出來的湯味道香醇。其次在煲制的時候至少要熬6小時,這樣可使鵝本身的味道充分融入到湯中,使得這碗果湯口味更加鮮美,肉老味香,健脾養顏。
  • 潮食 | 糕粿:潮汕鹹甜交融的炒年糕
    糕粿其實就等同與其它地方的年糕,但製作時多了一些工序,而且不添加調味品。它用米漿蒸熟時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把米漿先倒一部分在墊有白布的蒸籠中,蒸熟第一層,再倒入粉漿,蒸熟第二層,如此反覆,一直蒸至有10釐米厚左右。把蒸熟的粿放置冷卻,然後再切成三角形的小塊。
  • 小時候,年的味道是這樣的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現在,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已經從「有沒有」過渡到了「好不好」,所以,盼著過年,就是為了家人團圓,家人一起其樂融融。可在我小的時候(改革開放之前),除了家人團圓,還有一個盼頭,就是過年可以改善生活。小的時候,日子過得很苦。但那個年代有那個年代的年味。
  • 「 一聲爸媽,就是過年.」
    其實有的人,是不想回家過年的。疫情正好成了不回家的理由。甚好。雖然一直告訴自己今日和平常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是二十四小時,也是時光如水流,也是晝夜輪迴睜眼天明閉眼天黑。但畢竟今日的氛圍確實與往日不一樣,到處都是年夜飯的味道,夾雜著稀稀疏疏的鞭炮聲,過年的氛圍實實在在被人為地營造了出來。
  • 豆瓣9.0,這片過年一定要看!
    戳上方藍字 → 點右上角 →設為星標★每年過年回家
  • 【時事評論】心在一起,就是團圓
    與往年春節不一樣,今年的春節,很多人響應號召,選擇就地過年。數據是現實的直觀反映,據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國春運期間預計發送旅客17億人次左右,日均4000萬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為了共同的抗疫目標,自覺減少流動,每一個就地過年的選擇,都是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都值得致以敬意。  對於中國人而言,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團圓的日子,是相聚的時間。
  • 臘肉飄香,這個味道喚醒異鄉遊子的味蕾!
    【上林掌中寶】點擊發布房屋租賃、求職招聘、順風車、商家優惠信息、生活小報料等便民信息還有19天就要過年啦!
  • 一碗軟糯香甜的湯圓,讓團圓的味道更濃!
    明天就是元宵佳節,過完元宵節才算正式過完了年。吃下一口象徵著團圓美滿的湯圓,讓家的幸福味道充滿彼此的心間。
  • 家鄉的味道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
    這是溫情的味道,也是人們羨慕的畫面。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嘴上輕飄飄的一句帶過:今年過年不回家了。但堅硬只是他們的外表,內心和普通人一樣平實而柔軟,從他們離開家的那一刻開始,懷揣著的夢想就是榮歸故裡,為了夢想他們一刻也不敢鬆懈。
  • 松陽味道 |松陽香腸,家鄉好滋味
    俗話說:「一進臘月門,便有過年來。」跟隨臘月的腳步,年越來越近,小年、除夕等諸多重要的日子開始倒計時了。
  • 今年留守過年 明年團圓過年
    來自廣西河池的周岐俊,是梧州市廣播電視臺的一名新聞主播,作為一個剛入行半年的新人,在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下,他選擇在梧州本地度過今年的春節。大年初一,周歧俊早早來到單位,化妝、配音、出鏡,他告訴記者,由於疫情依然有不確定性,今年就不回家過春節了,他選擇在工作崗位上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起過年。
  •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關已至,鉛山肉圓粿飄香
    肉圓粿就是過年必備美食之一,肉圓粿是否好吃,那要看配料是否足。如果想讓肉圓粿更香,可加些豬油渣。當然,這些配料也不一定都要,根據各自的口味,搭配不同的配料就可以了。肉圓粿,在以前,也只有過時過節才能解個饞。小時候,只能趴在灶臺邊,等肉圓粿出鍋,直接用筷子夾著就吃。
  • 【吃貨分享】快過年了,這些代表吉祥的菜你都知道嗎?
    收聽鴻老闆的微信號,可了解最新打折信息、同城吃貨新鮮資訊,跟吃貨做朋友,就是好吃好玩high不停! 中國人是極其最講究舌尖味道的食客,過年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既象徵著團圓,也預示了福氣;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好彩頭,吉祥是吃出來的, 因此,逢年過節自然少不了吉祥菜,快過年了,這些代表吉祥的菜你都知道嗎?
  • 致新富陽人的一封信
    親愛的新富陽人: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值此2021年農曆新年到來之際,向你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感謝你們,選擇富陽,堅守富陽,把我們失去的時間「搶」了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了回來,是你們用辛勤的汗水凝聚了復工復產、經濟增長的富陽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的那樣:每個人都了不起!在此,謹向你們對富陽的選擇、信任、支持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相信許多朋友都準備收拾行裝,期待著回鄉和親人團聚。
  • 冬至大過年 吃圓「大一歲」
    preview「冬至年邊腳,家家挲甜圓」,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潮汕人又稱之為「冬節」,是傳統的「時年八節」之一,甚至有「冬至大過年——市民湯圓就是代表團圓,團團圓圓,孩子吃了就大一歲,乖乖大大。——市民今天「冬節」,主要是紅桃粿、發粿,這些就是大家過節要祭拜的,還有就是湯圓,「冬節」就是團圓嘛,圓圓滿滿,大家就要買湯圓,還有一些過節用的粿品,比如水晶餃、蝦餃,大家都喜愛,還有馬鈴薯粿、蘿蔔糕、年糕,這些都是冬至傳統的粿品。
  • 汕頭老潮興粿店
    漫步老街,老店已蕩然無存,只有街中段的老潮興粿店依然搶眼。老潮興粿店相比其它老店只能算是兒孫輩,僅20多歲,曾經風光、興旺的它如今再也興不起來了,只是老者已逝,唯此獨老。鄭錦輝一家在門樓前做米果20年前鄭錦輝就是擺這小攤起家的 如今鄭老闆生意已做大,不再做那小兒科般的「玩藝」,不過回憶當年做菜頭丸的情景仍興趣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