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你愛過年嗎?
小時候肯定是愛的,
不用上學,有紅包拿,有新衣服和煙花炮竹玩。
年紀越長越來越怕過年,
除了本身年味越來越淡,
當工作後生活的壓力遠超過過年本身,
帶多少錢回家,發了多少年終獎都像是定時炸彈。
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以及逼婚生子各種,
過年完全就是一場體力活,從精神到肉體。
為什麼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卻覺得新年越來越無聊了?
每當假期結束總覺得是過了個假年吧??
所以為了讓年假過得有意義
春節出國旅遊變得不稀奇,
出國過春節相當拉轟了~
其實春節不僅僅我們過,
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過,
尤其是馬來西亞,
在這一年一度團聚慶祝的日子,
到處都充滿著濃重的年味。
馬來西亞作為東亞國家也有過春節的傳統,這是由於定居在馬來西亞的華僑比例非常高形成的,他們來自福建、海南或潮州,那麼,身處遠鄉的他們又是如何慶祝春節的呢?
除夕夜團圓飯
沒有什麼比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團圓飯更能表達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了。無論是異地學子還是打工仔,他們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回到家裡,和家人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馬來西亞最具特色的除夕菜餚屬「魚生」,由特調醬汁攪拌小餅乾和生魚片而成,攪拌方式也有很講究,需要全家人坐在一起同時拌勻「魚生」,攪拌時需要說新年願望和賀詞。除此之外,還有些家庭會選擇在這天一起吃盆菜或是火鍋。
撈生
撈生,也叫做「撈起」,寓意著越撈越旺,風生水起的好意頭,這是馬來西亞人在春節時一項傳統的指定動作。馬來西亞人也愛熱鬧和團聚,無論是在單位的年會上還是在親朋好友的聚會上,大伙兒都喜歡一起「撈」一番。邊「撈」還要邊說著吉祥話,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
拜天公
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又稱「天公誕」,這一天甚至會比年三十更加地熱鬧和有趣。很多人以為吃過團圓飯、撈過魚生後就算過年了,但對於馬來的福建人來說,拜天公是必不可少的。每逢初九,馬來西亞的福建人會舉行祭拜儀式,人們會拿出各式各樣精心準備的新鮮水果和供品去祭拜天公,尤其是會準備甘蔗,寓意著「感謝」,以祈求新的一年一帆風順,大吉大利。
由於大馬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同一條街上常常能看到清真寺、印度廟和華人神廟同時出現,但是這不妨礙大家互相包容,一同慶祝傳統節日。廟會將上演各種小品演出、舞獅表演、猜燈謎遊戲、中華傳統小吃,熱鬧非凡。甚至一些在中國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在廟會仍能找到,例如體驗打金、畫扇子。
拋柑
拋柑的傳統起源於馬來西亞的福建籍女子想要「拋好柑,嫁好尪」,希望通過此舉來覓得自己的如意郎君,這樣的傳統被馬來西亞青年人傳承了下來,並用自己的方式來續寫浪漫情懷。因此每逢元宵節,所有單身青年們都會出門乘船賞月亮,在浪漫氣氛的烘託和月老的協助下,女生們找準時機去拋柑,而男生們則負責撈柑,以求覓得一段好姻緣。
大馬的華人雖然遠居他鄉,但是都沒有丟掉中華的傳統,反而讓這些美麗的文明不斷繼承和發揚了下來。馬來西亞春節,眼花繚亂,碩果纍纍!不禁想讓人體驗一番異地春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