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目前持續產新中,新貨已經大量上市。隨著加工的進行,來產區買貨的商家也是絡繹不絕,貨源走銷顯得較為順暢。在交易活躍同時,以往總是提起遠志不合格的老大難問題,到目前來看似乎也很少見了,經營商家也反應今年的貨檢測合格率高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影響遠志合格的檢測項無非是含量不夠或者黃麴黴毒素超標的問題。論今年新貨達標率比較高還要從它的採收加工過程說起。
遠志分為野生品和家種品:野生品多生長在陝北地區,由於生長年限比較長,含量基本沒問題。家種品這幾年由於價高,很多山西農戶提前進行採挖售賣,因為生長年限不足,導致含量不達標。一般來說,家種遠志生長要在兩年半以上才更好。除此之外,採挖季節也很重要,當地專業種植戶說,「霜降」之後的遠志,地上的葉子經過霜打之後枯萎,養分集中在了根部,這個時期到來年開春之前出的貨,含量是能夠達標的,這也驗證了為什麼早期採挖的遠志會出現含量低下的情況。
但對遠志這個品種來講,黃麴黴檢測經常性不合格才是經營商家和用藥單位經常面臨的頭疼問題,不僅賣家的加工處理成本高,買家的檢測成本動輒也高達四、五千元,造成雙方的成本壓力都很大。但通過我們對產區的走訪考察,了解到黃麴黴毒素的產生與它的加工過程密不可分。
根莖類藥材遠志,產新時,天氣正逐漸轉涼,低氣溫非常適合鮮貨的存放,原料新鮮,加工的貨也都合格。等到來年夏季之後,因為氣溫的回升,高溫遇到含水量大的原料極易產生黴變現象,一旦小部分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到整批貨的質量,所以,加工首先要選擇使用新貨。
原料好,加工出的成品質量才會更好!新貨水分大,容易折秤,貨又不便宜,但為了保證質量,鮮貨加工後需要一次性乾燥成型,幹度必須要控制好(建議水分值在8%左右)。再有就是保存的環境問題,可以置於背光陰涼處保存,並保持通風乾燥,有條件的可以放於冷庫,有效避免潮溼和高溫環境。
遠志怎麼加工才合格?產區加工戶都這麼說,你覺得,這樣講有道理嗎?
【寫作不易,記得轉發!】
(原創信息,版權依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