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蒸是老底子的言語,出現在張愛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和豐子愷的漫畫裡。農曆八月叫桂月,桂花香得整個甬城都有股甜膩的味道。蒸是指八月裡幾天異常悶熱的天氣,仿佛老天爺在蒸桂花。但今年中秋前後的氣候非常好,桂花照樣香,天氣卻是不冷不熱。
別的國家鮮花通常是用來欣賞的,玫瑰表示愛情,鬱金香代表高雅,山裡的野菊花折枝插瓶裝飾餐桌;我們中國人最實際,玫瑰花做餅,茉莉泡茶,菊花清火,桂花做甜點,但凡能吃的都拿來做成吃的,仿佛這樣才算物盡其用。
看別人搖桂花醃糖桂花,我翻出去年的糖桂花來做甜點,想著秋天慄子上市,桂花與慄子最搭了。文火燉一鍋桂花糖慄子,軟軟糯糯,正適合配下午的鐵觀音。想想七八十年前張愛玲和豐子愷的年代,就是這麼吃的吧?
主料:新鮮慄子500克
輔料:古方紅糖50克(普通紅糖也可以),糖桂花1大勺
做法:1、慄子去皮:慄子洗乾淨後,用剪刀在頭部剪個十字(這樣容易剝皮)。鍋裡放足夠沒過慄子的水,加1勺鹽,燒開,放入剪了口的慄子燒5分鐘,關火。左手握慄子,右手從開口處撕開硬皮。慄子容易壞,剝皮時發現不好的慄子立刻丟掉,不用心疼,我就扔了差不多2/5。
2、在燉鍋裡加入去了皮的慄子,加入水超過慄子1-2指,加入紅糖,微火慢燉2小時。(我用的是鑄鐵鍋,選的鍋最好是不太會出氣的鍋,不然糖水容易燒乾,再加水就不好吃了,也不建議用高壓鍋燉,軟是軟了,肯定散架了。)
3、關火前10分鐘加入一大勺糖桂花。
4、吃不完的糖水慄子放在乾淨的玻璃瓶裡,在冰箱裡儲存一周沒問題,浸透糖水的慄子更美味,每次只吃3-4顆,配下午茶,自己覺得比西點要清口。
小貼士:整個過程從冷水開始一定保持微火,不讓水燒開翻滾,不然慄子很容易煮散不成形,味道可能不差,品相就沒了。
煮散了的慄子,加水加紅糖加藕粉,撒桂花,就成了桂花慄子羹,也很不錯!
剝慄子有點燙,我左手戴了橡膠手套。
只要回復「目錄」,即可得到可可美食的菜單目錄。此篇被編入「慄子」,只要回復「慄子」即可得到同類菜譜。
歡迎關注我的美食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