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穴:一個穴位,疏通全身氣血!

2021-02-12 美容師之家

肩井,屬足少陽膽經。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口井,那麼井底就是腳底的湧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只有保持這口井上下暢通,人體內的氣血才能暢通無阻。

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痺痛,臂不舉。」所以,捏拿按揉肩井穴治肩痛就不難被人理解了。

刺激肩井穴時感到疼痛,就說明你這裡已經有淤堵不通的地方了,只有把淤積的垃圾清理出去,才能消除疼痛。而按摩此穴的作用,相當於把人體的井蓋打開,通過此處把人體的垃圾清理幹。

也就是說,湧泉穴生出的「生命之水」必須從人體的最底部傳輸到最頂部,如果肩上的肩井穴堵塞了,生命之水的作用就會大大減弱。

取穴位置

肩井穴位於肩膀的最高處,兩乳頭的正上方。當右手隨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貼於頸部左側,右中指尖下即為此穴所在。

功效主治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於以一兩撥千斤的姿態來調節膽經氣血。

肩井穴屬膽經,而三焦經、胃經、大腸經也都在此附近經過,刺激肩頸穴,不僅刺激了膽經,相當於刺激了身體多條經脈,打通鬱滯的氣血,通暢身體的經絡。

容易緊張的,愛生悶氣的,乳腺增生的,睡眠不好的,壓力大、肩膀硬的(身心一體,壓力大,身體必然有負重感,肩頸都不會舒服),都可以隨時揉按,為自己疏通氣機,為身體和情緒找到出口。

特別是現在常見的「電腦病」、頸肩綜合症,按揉一下肩井穴就能很快緩解,他能把從肩關節到脖子的那條線都給放鬆了。

當一個人感覺到累了時,不管是身體累還是心累,身體都會出現肌肉緊張的現象,這時候捏捏肩井穴,就是最好的放鬆身心的方法。

經常刺激肩井穴,可推動氣血運行周身,解除疲勞,放鬆肌肉,也有助於治療頸椎病、落枕、肩關節周圍炎等病引起的頸項肌肉痙攣、疼痛、上肢酸脹麻木。

操作方法

【敲打法】

用右手五指併攏微屈,以手腕部擺動,有節奏地敲打左側肩井穴。然後左手敲打右側肩井穴,兩手交替進行。

用拇指和食、中指相對用力,提拿肩井穴處的筋肉。這樣反覆多次,每天操作不限次數。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跪指點按,以透力為度,使肩部或胸部、上肢出現麻木感。

【指揉法】

先用左手食指壓於中指上,按揉右側肩井穴 5 分鐘,再用右手按揉左側肩井穴 5 分鐘。

相關焦點

  • 肩井穴:你的生命之井,按一按,疏通全身氣血!
    井,地部孔隙也,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口井,井口就是本穴,只有保持井口暢通,人體內的氣血才能源源不斷。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痺痛,臂不舉。」所以,捏拿按揉肩井穴治肩痛就不難被人理解了。刺激肩井穴時感到疼痛,就說明你這裡已經有淤堵不通的地方了,只有把淤積的垃圾清理出去,才能消除疼痛。
  • 古法顫抖功:打通全身氣血、疏通經絡之妙法!
    凡是身體各部位經絡氣血暢通者,就不會感到疼痛。身體的經絡就像水流,要經常疏通,才不會生病。疏通經絡的方法有很多,顫抖就是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顫抖健身法動作輕鬆、溫和,又沒有場地、氣候限制,最適合中老年人做為日常保健操,尤其是下列疾病患者或高危險群者,如高血壓、心肌梗塞、狹心症、 老年痴呆症、白內障、支氣管炎等,不妨每日抽空做一做抖動身體的顫抖健身操,以保健防病。
  • 39個易堵穴位 :孔竅問題它最會
    「痛則不通」每條經絡有2~3個容易淤堵的穴位,按壓時有明顯痛感,是健康的隱患「通則不痛」對該處進行按揉、艾灸、刮痧等,逐步減輕痛感,疏通氣血,防病保健▐ 識名孔,指孔洞,穴位可以比作一個個孔洞,凹陷於人體皮膚;最,意思是極致
  • 睛明穴:眼睛輸送氣血的第一要穴
    「睛明穴」:「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內氣血的主要作用對象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經的氣血而變得光明穴。本穴為太陽穴膀胱經之第一穴,其氣血來源為體內膀胱經的上行氣血,乃體內膀胱經吸熱上行的氣態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經之血由本穴提供於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視,變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
  • 【十大艾灸保健穴位】足三裡穴位準確穴位圖及作用
    足三裡穴位描述〖延年益壽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 立秋後做下這套拍拍操,每天五分鐘,通暢氣血、幫助預防疾病!
    拍手功效:可促進氣血通暢,增加身體熱度,從而增強體質,堅持拍手保健還能讓頭腦更清明。方法:將十指分開,掌心對掌心、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尤其注意掌心一定要拍擊到。剛開始時力度可以稍微輕些,之後逐漸加重,以自身手掌能承受的疼痛度為準。注意,若太輕可能起不到刺激手掌反射區的作用。
  • 巧用這三組穴位治療肩頸酸痛
    強力按壓此穴位,能促進組織的通達,有緩解肌肉疲勞的功效。手背三穴位也可:中渚穴、陽池穴、關衝穴中渚穴: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間,下方約2釐米處(手腕側)的部位。背後和小臂兩穴位:肩井穴、手三裡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
  • 肝火盛,氣難調:6個穴位、8味藥,將肝火一瀉而盡
    1、調節氣機《內經》裡說道「百病生於氣也」,而肝負責疏通氣機,調節氣的升降平衡,避免肝氣鬱結和肝氣不足等。2、調節血液《難經·二十二難》裡說道「氣留而不行者,為血先病也。」人體血液的暢行與氣機通暢相互關聯,中醫認為「肝主藏血」,有調節全身血液運行的作用。
  • 頰車穴:面部美容之奇效穴位
    頰車穴的位置: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    「頰車」。「頰」,指穴所在的部位為面頰。「車」,運載工具也。頰車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運送胃經的五穀精微氣血循經上頭。本穴物質為大迎穴傳來的五穀精微氣血,至本穴後由於受內部心火的外散之熱,氣血物質循胃經輸送於頭,若有車載一般,故名頰車。    本穴對面部美容有奇效,刺激此穴,可解決皺紋、水腫等面部問題。
  • 長壽操:最實用的經絡拍打操,不花錢,拍走全身疾病!
    拍打肩部中間肩井穴:拍打肩井穴,可以增強呼吸道的抵抗力。天宗穴:肩胛骨有一個凹陷,掐下去覺得上肢麻木,這就是天宗穴。與氣海穴正對應的股肱上面就是命門穴,拍打這兩個穴位,有助於調腸肝。                                                                           脊椎兩側都是與我們體內臟腑有關的穴位,肝、髒俞、脾俞、肺俞、
  • 肺經:感冒咳嗽的基本穴位(視頻)
    小兒推拿的作用 小兒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具體表現為:穴位與經絡的治療功能,已被現代臨床醫學所證實。穴位即為經絡上的最重要點,通過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調整經絡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正氣自然充足,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也就是抵抗力增強,得病的機會相應減少。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小兒推拿確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保證小兒氣血充盈,飲食不偏,食慾旺盛、發育正常等。如果小兒有病,推拿小兒身體的某一部位,通過經絡的聯繫,使其體內相應的臟腑產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 3 個動作 1 個方法,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3 個動作 1 個方法,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1、毛巾熱敷中醫講,血得溫而行,熱敷可以促進膝蓋的氣血循環,有效緩解疼痛。2、搓膝蓋經常搓一搓膝蓋,能夠刺激周圍穴位,並且搓的動作可以產生熱量,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
  • 【家庭保健】落枕的穴位保健方法
    另外,外受風寒,使頸背部氣血凝滯都容易導致「落枕」。       落枕之後該怎麼辦?「落枕」以後,應當慢慢地輕揉頸部,最好用點穴的療法,做到點中有揉,揉中有點,使攣縮的肌肉鬆弛,加快血液循環。若快速好轉,可以使用毛巾包裹一些碎冰粒,每次敷20分鐘左右,一天之內很快就會康復。
  • 養生秘訣:顫掌3分鐘,疏通微循環,排毒抗衰老!
    這個方法很神奇,雙手一顫,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3分鐘,就能振動全身氣脈,調動全身氣血。如果操作熟練,這些振動可生出一波接一波的能量,在身體裡由近到遠的傳播,就如同蝴蝶效應一樣,在我們的體內產生多種意想不到的共振效應,可調理和檢查很多疾病。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 家用保健養生足浴桶,蒸腳健全身!
    經常對腳進行汗蒸足浴,是足部的湧泉、太衝、隱白、崑崙等諸多穴位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流通,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脈,達到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曲阜聖康新型足浴桶改變了傳統的用木桶進行熱水足浴療法,採用遠紅外線、頻譜加熱系統和使用電氣石,砭石等保健材料研製的一種新型足浴桶。
  • 穴位保健 提神保健穴位,幫你甩掉節後慵懶,神清氣爽進入工作狀態
    節日後,心情煩躁、精力難以集中、萎靡不振、無精打採,甚至身心乏力,並有頭疼、疲勞的感覺,此時可以掐甲根。該穴在用指甲切壓時很敏感,手足共10個穴位。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甲根穴是「井穴」的延伸,它是陰陽,精氣血津交接之處,刺激按壓甲根穴手指會有麻、熱的感覺,能暢通經絡,運行氣血,調整各臟腑生理功能,以及提神、開竅。
  • 千年養生秘訣:顫掌讓你氣血通暢!(附視頻)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微小動作,能有多難。凡是無法順利做好顫掌的學員,其實已經有微循環障礙的問題了。正是因為身體循環不好,末梢動作才不聽使喚。很多學員反應,剛開始來學功時,以為全身的動作最難學,沒想到,做到顫掌,就已經讓人驚訝不已,想不到自己竟然會敗在一個小小的末梢顫掌動作上。
  • 學會一招,通經絡,暖全身,這個冬天不感冒!
    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容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很多人因此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發病機率也明顯增高,死亡率也出現明顯上升趨勢。說到底都是冬季經絡不暢、氣血不足引發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