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養生秘訣:顫掌讓你氣血通暢!(附視頻)

2021-02-19 道醫陳明

  看似簡單的顫掌,一開始會讓很多人看不起。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微小動作,能有多難。凡是無法順利做好顫掌的學員,其實已經有微循環障礙的問題了。正是因為身體循環不好,末梢動作才不聽使喚。很多學員反應,剛開始來學功時,以為全身的動作最難學,沒想到,做到顫掌,就已經讓人驚訝不已,想不到自己竟然會敗在一個小小的末梢顫掌動作上。

   


這個方法很神奇,雙手一顫,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3分鐘,就能振動全身氣脈,調動全身氣血。

如果操作熟練,這些振動可生出一波接一波的能量,在身體裡由近到遠的傳播,就如同蝴蝶效應一樣,在我們的體內產生多種意想不到的共振效應,可調理和檢查很多疾病。

【注意事項】練習時要避免畫圓太快或出現臀部後翹、腿部無力的情況。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不要在中午練習,建議改至下午3點以後。練完會微微出汗,感覺身體非常放鬆。

【五大錯誤顫掌】

1. 手左右擺動:像跟人家說再見的左右擺動手。

2. 上下攢動:用到過多肩膀或者手肘的上下動作。

3. 波浪鼓搖動:手像波浪鼓一樣搖來搖去。

4. 勾動手指:手掌手腕沒有動,只是勾動手指的開張。

5. 甩動手腕:手臂沒動,只是在甩動手腕。

【顫掌功效】手上有三陰經和三陽經6條經絡走過10根手指頭,十指連心,五臟相連。顫掌調動了手三陰經及手三陽經,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在調節心經與心包經的氣血通暢,這對改善末梢微循環、強化心血管很有幫助。

強有力的心臟跳動所產生的振動,會先帶動周圍血管的振動,然後再擴及到稍遠的血管振動,這些振動生出一波接一波的能量在身體裡由近到遠的傳播,就如同蝴蝶效應一樣,我們的身體也存在著不可思議的共振效應。

凡是無法順利做好顫掌的,其實已經有微循環障礙的問題了,正是因為身體循環不好,末梢動作才不聽使喚。

顫掌會將氣血調動起來,如果感覺兩手及肩膀非常酸痛,表示這裡有瘀堵,請繼續顫掌疏通。

有的人顫掌時會感覺指尖涼涼的,表示身體寒氣重,也需要顫掌加強排寒,很多人就靠這招顫掌排光體內的陳年寒氣。

頻繁使用手機、電腦,不只筋骨僵硬酸痛,還會讓肝功能提早衰退。平常在家裡或辦公室都可以輕鬆練習顫掌,有效疏通肝氣、養護肝血,對解除肩頸酸痛、筋骨僵硬很有幫助。

如果每次練習顫掌時,手都冰冷或喘氣急促,胸口悶脹,頭暈、頭痛,建議提早到心血管專科做一些詳細的檢查。日常需要堅持認真練習顫掌。

顫掌排毒很強,會有強烈的反應,一定要堅持撐過去,顫掌一開始先啟動經絡傳導,並不是馬上就能感覺到效果。真正達到有效的時機是在手顫到非常酸,酸到很想停下來的那一刻,所以一定要堅持撐過去。

否則,經絡沒有調動起來,身體的垃圾就排不出去,前功盡棄了。不論任何功法,任何修煉都一樣,只有經歷了最酸、最痛、最苦的時刻才能把最深處的病灶連根挖出,只要通了,以後就不再酸痛而變得輕鬆了。

每個人體質差異不同---鍛鍊手法及時間也各不相同,當然會在效果上略有差異。

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請看專家的介紹吧~

視頻來源網絡請在WiFi下觀看

(感謝您的閱讀,請您把文章分享給更多朋友,幫助大家遠離疾病!!!)


本圖文視頻來之網絡,只為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養生秘訣:顫掌3分鐘,疏通微循環,排毒抗衰老!
    這個方法很神奇,雙手一顫,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3分鐘,就能振動全身氣脈,調動全身氣血。如果操作熟練,這些振動可生出一波接一波的能量,在身體裡由近到遠的傳播,就如同蝴蝶效應一樣,在我們的體內產生多種意想不到的共振效應,可調理和檢查很多疾病。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 崑崙派的絕學「顫掌」(視頻)
    一位對中醫頗有研究的朋友發來視頻,推薦我學學崑崙派的絕學——「顫掌」。朋友說,每天只要堅持3分鐘!很簡單,看看視頻就學會了。這可是咱們平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肩頸僵硬的一種「不求人」的簡單易行的保健方法。 顫掌基礎動作 首先,把手抬起與胸同高,手臂伸直,開始微微顫掌。
  • 立秋後做下這套拍拍操,每天五分鐘,通暢氣血、幫助預防疾病!
    拍手功效:可促進氣血通暢,增加身體熱度,從而增強體質,堅持拍手保健還能讓頭腦更清明。方法:將十指分開,掌心對掌心、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尤其注意掌心一定要拍擊到。剛開始時力度可以稍微輕些,之後逐漸加重,以自身手掌能承受的疼痛度為準。注意,若太輕可能起不到刺激手掌反射區的作用。
  • 手熱多見陰虛有火,手幹往往氣血不暢
    這可能是脾肺虛、氣血弱、三焦經絡不通暢的表現。中醫認為,脾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運化失常,導致身體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抗寒能力差。要改善這種症狀,平時應多吃些性質溫熱、具有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豬肚、紅棗、桂圓、糯米等。推薦一款生薑大棗湯,具有滋脾生津、益氣和中的功效,對改善手腳冰涼很有效。此外,要加強鍛鍊,避免久坐或久站;睡前用熱水泡腳等。
  • 【健康養生】右側偏頭痛:病在肺經,左側偏頭痛:病在肝經
    肺在此時重新分配全身氣血。肺經起於右肩胛部,沿手臂外側下行,在手腕處分叉。一條走大拇指指端,另一條走食指指端。肺經沒有上達於腦,但是中醫認為右側屬肺、左側屬肝,所以把右側頭痛歸咎於肺經的問題。為什麼左肝右肺?中醫不是巫術。中醫是經驗論,已經在中國經受了數千年實踐的檢驗。
  • 「千年人參」——葛根粉:送老公解酒 送老婆美容 送長輩養生
    【「千年人參」——葛根粉】送老公解酒 送老婆美容 送長輩養生
  • 實用帖|「耳聰目明」你需要這三款養生保健法
    下面為大家推薦兩個可以「耳聰」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風府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用雙手掌掩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輕輕叩擊風府穴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竅,壓耳門,快速放開各3次。堅持此法,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鳴等疾患。
  • 天冷用好暖水袋養生
    但大家不知道,暖水袋除了取暖,在養生領域有著不少妙用。  人體氣血輸布均衡,陰陽調和,人就不會生病;氣血輸布失衡,例如氣滯、血瘀、寒凝、痰阻等導致經絡堵塞,臟腑功能偏盛或偏虛,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常見表現有四肢疼痛麻木、失眠、嗜睡、怕冷等。因人體有眾多經絡穴位輸布,中醫經常利用熱療的方式協助調整人體氣血平衡,從而改善身體狀態。暖水袋,就發揮了熱療效果。
  • 明太醫劉純的長壽秘訣(下)
    「臨睡燙腳,溫經絡以升清氣,清氣升而不死。此為養生第七」睡覺之前要燙腳。燙腳的水應當是滾開的,先用開水燻腳,然後用熱水泡腳;水變溫之後再把腳擦乾。在我國民間諺語中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南宋詩人陸遊深曉此理,一直堅持睡前洗腳,「夜眠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疾」, 睡前用熱水泡泡腳,能使雙足溫暖,氣血通暢,舒經活絡,既可促進新陳代謝,又能增強臟腑功能,還能達到安眠助睡的功效。
  • 肩井穴:你的生命之井,按一按,疏通全身氣血!
    井,地部孔隙也,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口井,井口就是本穴,只有保持井口暢通,人體內的氣血才能源源不斷。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痺痛,臂不舉。」所以,捏拿按揉肩井穴治肩痛就不難被人理解了。刺激肩井穴時感到疼痛,就說明你這裡已經有淤堵不通的地方了,只有把淤積的垃圾清理出去,才能消除疼痛。
  • 保健養生,預防冬季疾病~
    光療養生,既能溫經通絡,又可補陽藏陽。光療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提出利用陽光治癒各種疾病的理念,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隨即將陽光運用到醫學治療。光療——可達到疏通經絡、預防早衰、防治疾病,同時可以為人體補充陽氣,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 肩井穴:一個穴位,疏通全身氣血!
    只有保持這口井上下暢通,人體內的氣血才能暢通無阻。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痺痛,臂不舉。」所以,捏拿按揉肩井穴治肩痛就不難被人理解了。刺激肩井穴時感到疼痛,就說明你這裡已經有淤堵不通的地方了,只有把淤積的垃圾清理出去,才能消除疼痛。
  • 陽池穴:讓你冬天不再怕冷
    陽池穴,經穴名。出《 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別名:別陽。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中渚穴傳來的弱小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受外部傳入之熱,此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如陽氣生發之池,故名「陽池穴」。陽池穴的位置在手背部,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關節橫紋處有一凹陷處,或簡單地說腕背橫紋中點即是陽池穴。按摩陽池穴時可用一手的拇指指腹按壓在對側陽池穴上,點按或按揉穴位 100 次即可(先左後右,交替進行)。
  • 康美人生中秋巨獻 八大豪華養生禮盒
    康美人生中秋推出多款養生滋補禮盒,歡迎團購!團購電話:4006600518轉2。 龍騰四海禮盒 禮盒產品:海參 西洋參禮盒說明:補氣、滋陰、補腎,抗疲勞,抗秋燥,讓你精力旺盛!推薦人群:男性 保溼美顏茶 禮盒產品:石斛 黃芪 枸杞子 冰糖禮盒說明:滋腎陰,助水上行,有效保溼。
  • 冬天養生不生病,從避寒開始
    淤血會堵塞經絡,只有疏通了經絡,才可使氣血通暢,緩解痛感。歡迎健康養生愛好者,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加小編一起學習一起交流.
  • 兩款暖冬藥膳,助你養足氣血!
    中醫理論有一句話對氣血之間的關係做了很好的概括,「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 元宵節養生,揭秘七個煮元宵/湯圓好吃的秘訣
    >
  • 跟《黃帝內經》學養生:皮膚搔癢?你需要養血祛風了!
    「嗯,你這個是風團,得養血祛風,我給你開個方子調調看,先吃7付試試。」老大夫說道。「『風』是什麼?大夫啊,您能不能說點我能聽懂的話,算了,管它是什麼,回去吃藥吧……」 內心戲十足的小李接過處方取藥去了。你是不是也在每次看過中醫大夫後帶著苦苦的藥與一肚子聽不懂的名詞回家?今天我們就來為您解惑,聊聊養血祛風。養血祛風是一種中醫治法。
  • 養生素食:生薑胡蘿蔔紅棗湯
    在中國的栽培與種類有上千年的歷史,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貌美必先體健。體健所指即為陰陽平衡、營衛調和、氣血通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肌肉皮膚的營養供應,使氣血旺盛,面色榮潤,容光煥發。生薑具有「宣諸絡脈」的作用,經常食用生薑,可以宣通絡脈,使氣血調和順暢,達到榮養肌膚的目的。
  • 冬天分時段曬太陽,養生效果會事半功倍
    冬季多曬太陽好處多可以溫煦體內陽氣,驅除寒氣每天曬太陽30分鐘以上,還能強壯骨骼不過曬太陽有很多技巧做對了養生效果才會事半功倍可以在午飯後到室外散步一刻鐘,脫掉帽子,讓陽光溫煦頭頂百會穴,有助通暢百脈、調補陽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