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催吐#這個話題再次上了熱搜。
蔥蔥第一次知道催吐,是在之前央視扒出網紅大胃王吃播造假。
那個時候蔥蔥對於催吐的概念,還是某些大胃王們為了滿足看客的需要,用手指摳嗓子進行催吐。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催吐早早地就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前段時間,有媒體記者曝光了一種專門「催吐」的工具,是一個50cm長的管子。
催吐者們要將一邊往嗓子裡灌水一邊塞管子,直到胃的最深處。
在店家口中,這些難受的感覺是「瘦身」必經的一條成功之路。
更無語的是,商家們為了售賣這個管子,還起了一個相當可觀的名字——「仙女管」,並且把催吐者叫做「兔子們」。
但大家都知道,無論名字多可愛,催吐的副作用是相當大的。
看了看店家的銷量,銷售額每月大概有200多人。
事件被曝光之後,有網友罵購買者無腦,罵商家沒良心。
還有的人吐槽道:女人就是事兒多。
但我們深思熟慮過後就會知道,有些「兔子們」是「被迫」開始這樣的催吐。
來看看新聞採訪到的一名「兔子」,14歲的女孩從小因為肥胖被同學們嘲笑,原本想要減肥的她,因為各種原因耽擱了計劃。
於是女孩開始選擇催吐,終於有一天,她的身體出現不正常現象,她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父母。
父母將其送去醫院之後,醫生告訴她患上了進食障礙症。
蔥蔥搜了搜與之相關的例子,發現微博上就有一個暴食症話題。
有的人病症發作之後,只會機械般地吃飯。
有的人一頓飯就要吃掉大量的食材,然後再次催吐。
這是暴食者每天的日常,我們無法體會他們到底有多難受,但從文字描述來看,這是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
蔥蔥希望這些男孩女孩們在發現病情時及時就醫,千萬不要選擇催吐這種害人害己的方法,一切遵照醫囑,一定會慢慢好起來。
那麼,關於「暴飲暴食」,我們該如何用英文表達呢?
binge指一種「放縱的行為」,醫學上的暴食症被稱為binge eating disorder.
These brain changes last long after the diet is over and prod otherwise healthy individuals to binge eat under pressure.
節食結束以後,腦部的這些改變會持續很久,在壓力下還會刺激健康人狂吃海喝。
scarf用作動詞,特指「狼吞虎咽」。此外,它還有「圍巾」的意思。
If you scarf down your meals, you are probably overeating because of it.
如果你狼吞虎咽,很有可能吃撐。
overeating/overconsumption
音標:/ˌəʊvəkənˈsʌmpʃən/
指「過度消耗「,相當於overeating。
If you plan what you're going to eat, you reduce your chances of overeating.
如果你對要吃的東西加以計劃,飲食過度的機率就會減少。
音標:[wiːn]
指的是「使斷奶;使斷念;使放棄」,也可引申為「戒掉」(毒癮)的意思。
You are given capsules or pills with small quantities of nicotine to wean you from the habit.
會給你一些含有少量尼古丁的膠囊或藥片幫你戒癮。
kick和break都有「切斷;阻斷」的意思,habit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習慣」啦。
Are you trying to kick the habit?
你是不是想戒了這個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