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南一個小山村裡,這位農村母親正在張羅著給孩子蒸一鍋他最愛吃的菜蟒,孩子在鎮上的初中上學,半個月才回來一次,今天人還沒有到家,母親已經忙碌上了。
菜蟒在有些地方也叫卷煎,之所以稱蟒,大概和它似蛇的外形有關,農村人給食物起名字,往往是瞅著外形動腦筋。
做菜蟒用的不是發麵,都是現做現和的面,農村也稱「死面」,熱水和面醒一會兒,就開始上擀杖擀。
吃菜蟒的餡兒,農村人俗稱「三鮮」:韭菜、雞蛋和粉條,不過今天沒有兌粉條,只有地裡割的韭菜和窩裡收的雞蛋。
如果吃韭菜盒,就需要兩張麵皮捏一個,吃菜蟒省事兒,一張麵皮就可以卷一個,所以有人就打趣說這是懶人飯。
放過小磨香油的餡兒,鋪在麵皮上,還沒有上鍋蒸就已經香氣撲鼻,這個季節的韭菜嫩,味道也正。
一條菜蟒捲成了,跟做韭菜盒子和蒸餃比,這種吃法顯得有點兒簡單粗暴,但是味道並不輸前兩者。
鋁蒸鍋上下兩層,各放六條,差不多夠中午一家人吃的了,孩子多吃幾條,大人嘗嘗就行了。
廚房裡這個灶臺燒了很多年,土坯和泥巴修成,用它來蒸饃非常給力,山裡的樹枝多,不愁沒柴燒。
平常蒸菜蟒十分鐘就夠了,今天這位母親特意多蒸了一會兒,她說孩子經常在外面吃飯,時間長了胃不好,多蒸一會兒好消化。攝影記錄 | 郝紅偉(圖文鄉土河南原創)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電話0395-8899161;郵箱791275143@qq.com)。臨潁網歡迎任何吐槽、點讚,隨時給我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