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國留學生江歌不幸在日本東京中野區的公寓被殺害。2016年11月24日,日本警方公布案件的相關調查進展,並以殺人罪對中國籍男性留學生陳世峰發布逮捕令。12月14日,日本檢方以殺人罪正式起訴殺害江歌的嫌疑人陳世峰。
2017年8月14日,江歌的母親在微博上發起請求判決陳世峰死刑的籤名活動,30個小時內便獲得18萬網友的支持。
但是,網友們樸素的正義觀能不能實現?陳世峰會不會被判死刑?這一切要從日本死刑制度說起。
▌日本死刑制度的發展
目前,全世界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仍有58個,其中就包括日本。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為數不多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其法定行刑方式是絞刑。關於世界範圍內死刑的情況可點擊閱讀數說司法第118期推送《人類死刑簡史》
公元4世紀起,受中國司法制度的影響,日本逐漸吸收了包括死刑在內的刑罰制度。自奈良時代起,受佛教傳播的影響,酷刑及死刑制度逐漸被廢棄。從平安時代至源平合戰300年間,死刑制度被完全廢止。
至鎌倉時代,死刑被廣泛適用並且手段越來越殘忍,包括火刑、烹刑、釘十字架等等。室町時代的死刑執行方式更為殘酷,包括刺刑、鋸刑、五馬分屍等等,即使輕罪也有可能被判死刑,罪犯的家人、鄰人也可能會連坐。這種濫用酷刑的現象從江戶時代延續到明治早期。
1871年,日本修改刑法典,刪除了一部分死刑。在1873年的修改中,又有一部分死刑被刪除,並且死刑的執行方式限定為斬首和絞刑。
▌日本判處死刑的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日本法院根據「永山準則」來判斷是否判處死刑。「永山準則」的確立源於永山則夫案。1968年,年僅19歲的永山則夫在大街上用槍先後射殺了四人,並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但在1983年,日本最高院認為判決有誤,改判死刑。此後,在判決死刑標準上,法院逐漸確立了「永山準則」。
「永山準則」包括以下九條標準:
結果嚴重性,特別是死者人數
犯罪的性質
犯罪的動機
犯罪的方法,特別是殺害方法之連續性與殘虐性
遺屬之被害感情
對社會的影響
犯人的年齡
前科
犯罪後的情況
其中,死者人數是判處死刑最為重要的標準。被告人只殺害1人時被判處死刑被認為是「反常」的。
▌日本死刑的最新數據
在司法實踐中,在死者為1人時,日本檢察官幾乎不會向法官要求判處死刑,而當死者為2人以上時,檢察官則幾乎必然要求適用死刑。數據也顯示,1980年到2009年,死者為1人時,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為32%,死者為2人時,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為59%,3人以上時79%。
也就是說,殺害一人,死刑的機率僅為三成。即使殺害三人,死刑的機率也不到八成!
從2010年被判死刑的被告人,平均殺害2.6人。殺害一人被判處死刑的比例僅為22.2%。
另外,從總數來說,每年日本執行死刑的人數也很有限,2014年起不超過3人,2011年更是一個都沒有。
1993年至2017年執行死刑數量圖
綜上所述,僅從歷史數據來看,江歌案被告人陳世峰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較低。
快來評論區聊聊江歌案吧~
◆ ◆ ◆
掃碼關注「數說司法」 回復100
獲取閱讀《美國近40年死刑數據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