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有病」

2021-02-19 總有一款槓精讓你淚流滿面

機智的小夥伴肯定已經明白了,這句出自最近灣灣一部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題目80分,不勸退)。

           灣灣近年來佳作不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荼蘼》,《血觀音》,《大佛普拉斯》,《一把青》,脫離小清新傻白甜窠臼,觸碰到更為敏感的政治、社會與人性話題。

2016年3月28日,媽媽帶著女兒「小燈泡」逛街。

突然衝出一名男人,對著女孩連砍了23刀,女孩身首異處,當場死亡。

這是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受害者與加害人沒有任何關係。

嫌犯行為惡劣,手段殘忍,引發整個臺灣群情激奮。

小燈泡的媽媽卻做出了異於常人的舉動,她堅決不處死兇手,比起讓一個殺人魔去死,她更加想知道背後的真相。

    

(真的不是聖母本母?)

3年後,這個真實的事件被改編為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編劇呂蒔媛(表白灣灣編劇大拿)通過這起「無差別殺人案」的後續風波,多視角聚焦於兇殺案對諸多捲入其中的人物和家庭的影響與動蕩,不僅僅著眼於被害人的家屬如何療傷建立希望,更是展開了加害人的家屬是否應該接受道德和輿論的「連坐」,死刑能不能徹底根除罪惡,是否應該「廢死」,「廢死」對於受害者家屬是否造成「二次傷害」等一系列討論。沒有傾向和立場,甚至沒有主角,為殺人魔辯護的律師、失去兒子的家庭、加害人的家屬幾條主線並列交叉展現出,各種各樣人性的惡。

     

失去兒子的母親心性大變,處於自責和仇恨中無法自拔,酗酒、神經質、與女兒關係形同陌路,婚姻走到盡頭。

     

加害者父母同樣遭受煎熬,無論他們如何變賣家產補償受害人家屬,下跪祈求原諒,仍然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終日隱居戴著口罩,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

想要探尋真相的法援律師,因為給嫌犯辯護,被人辱罵潑糞,舉步維艱卻堅持人權,堅持平等。

     

全劇沒有永遠站在對立面的好人和壞人,編劇撕掉標籤,赤裸裸地把人性鋪陳在觀眾面前,誰是善,誰是惡,去認同誰反對誰,觀眾自己決定。

    

新聞媒體亂象、網絡暴力、信息爆炸、輿論大眾化、精神病汙名化、死刑思辨、真相、利益與良知..每一個點都可以單獨擴展為一部新劇,糅雜在一起高潮迭起,真實而撼動人心。

對於人權的爭取,有一群人費盡心力想要廢死,但對於受害人家屬,原諒豈是旁觀者說說就能做到的事?當兩方相遇,被害人變成施暴者,究竟誰對誰錯?

      

看得越清楚,越難辨對錯。

善與惡的界限並不清晰,當你把目光對準人性,你會發現人性的善惡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離天堂太遠,又不夠下地獄的灰色,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事情激發出來。

我們對善的沉迷,對惡的追打,假善惡之名,行自我證明之實,所謂的快意恩仇充滿了情緒化的醜惡,當我們站在正義與道德的制高點譴責惡人,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遠。

善與惡是沒有最優解法的命題,人人都在不自覺中作惡,眾生皆有病。

 

     

好吧,既然觀眾自己決定,我就不裝逼了,我認為這是一部白左聖母片,個人也反對廢除死刑。

      水平有限hold不住恢弘的大片,不接受撕逼,以此圖結尾

  

瞧,我離惡又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分享:所有身體有病和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緣,眾生慈悲,需要我們每個人去覺醒!
    媽媽吃不了任何需要嚼的食物,只能吃點碎麵條,再重新配牙還要等很長時間,媽媽又著急又生氣…昨天我爬香山時給老媽打電話感受到媽媽的無助情緒,就趕快來到娘家,幫助找也沒結果,晚上我一直在聽師父的直播和師姐音頻,我不斷的為家族及父母的冤親債主和丟牙因緣的眾生們送眾生到師父的故宮道場等待得渡,感知眾生的求度🙏🙏今天早晨醒來手機裡還在放著師姐的音頻,定心又送了一遍爸爸媽媽的眾生和丟牙因緣眾生
  • 【安利遊戲】你有病還是我有病?大家都有病!《我滿懷希望的有病信仰》
    《我滿懷希望的有病信仰》就是這樣一款探討究竟是誰有病的神經病遊戲,受到日本中二文化的印象,這家家名為「有病製作」的臺灣遊戲工作室就開發了共計兩款的神經病遊戲,分別為《我滿懷青春的有病測驗》和我今天推薦的《我滿懷希望的有病信仰
  • 太大方的人,有病!(很現實)
    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更難有真誠的將心比心。所以,你自以為的善良與大方,或許在別人眼裡,根本算不上什麼。其實,我們應該要明白,做人,過分的大方,也是一種病,得治。1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樣的案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不少。 網上曾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 萬物有靈實圖
    萬物皆有靈性拜佛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做的事這些可愛動物們竟然也會虔誠拜佛!請善待眾生,願眾生平等,勿殺生。動物雙手合十虔誠拜佛,太感人了看完這些小動物拜佛的視頻和照片你有沒有被感動呢?為了這些可愛而又虔誠的動物們,請分享給您的身邊人吧!
  • 致磊哥: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但我想跟你講的,關於成人這件事,是這個:萬物皆虛,萬事皆允嗯,這就是刺客信條這個遊戲裡最深刻的道理,我是覺得比那些講成人的責任和義務要好一些,畢竟,那些東西你自己會判斷,你會有你自己的生活和抉擇,承擔代價就是負責,你有這個品質,無需多言。
  • 口交、肛吻 恐得愛滋新共病
    2015年12月22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灣政府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根據最新監測資料發現,年輕男性染「桿菌性痢疾」或「病毒性A型肝炎(A肝)」,並且合併有愛滋病毒HIV的感染個案數有增加現象,一口氣發現56例,推估都與口交、肛吻有關。
  • 【有圖有真相】實踐驗證,這樣放生魚籽,一救千命!
    東北有沒有魚?有。    經過零下40度的低溫,來年開春之後,春暖花開之時,這些魚籽還會不會孵化?依然會孵化。這溫度比我們的冰箱要低很多。既然證實了這件事情是真實的,我們何不趕緊去做呢?每到這個放生魚籽的時節,老宋總是大力提倡。不得不提倡啊。有這麼件好事、善事,錯過了多可惜!     如理如法的放生魚籽,當然你去的時候不能要求對方殺魚,你要魚籽。
  • 名老中醫話胃炎:肝膽為病胃發炎
    【何任】    慢性胃炎初期多屬氣滯,其病位雖在胃,但與肝膽密切相關,肝鬱氣滯,橫逆而犯胃,致胃氣不和,通降失司,膽氣不利,疏瀉失和,常出現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泛酸,噯氣,矢氣則舒,苔薄白,脈弦等。
  • 杭州圖書館:有一扇門為眾生而開 有種溫暖為乞丐存在
    ,於是找到褚樹青館長,說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圖書館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褚樹青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  地處新城外來務工人員多  杭州市圖書館分為老館和新館兩部分,老館附近有杭州市一醫院、浙江省中醫院、龍翔服裝城、延安路商業街,因此不時會有乞丐、流浪漢光顧;新館因為位於新區,
  • 開坑啦:病美男流行什麼病
    病美男之病,猶如花之色。賞花賞的是好顏色,好顏色承載著花之魂;我們看的是病美男之病,而伊人之病,襯託出人之質。
  • 節氣|小滿養生: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被譽為「生命健康之禾」,在祛除內熱、健脾利溼上有顯著功效。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在煮粥前用小火炒薏米至微黃。蓮子肉:甘,平。補脾、益肺、養心、益腎。 茯苓粥:粳米洗淨,加入茯苓粉20克,一同煮熟,放入適量鹽、生薑粒若干,攪勻食用。2.艾灸 艾灸對於除溼的效果非常好。
  • 你有病 總有一些你想得又得不了的病
    LBX GALLERY是一個盈利非藝術機構我們辦展覽 賣作品 賣器材 放音樂看錄像 做紋身 預約食物 喝酒 搞活動但裡面不能抽菸你有病
  • 啊,這個世界有病,真的!
    >雖然身為一個滑鼠每天都得忍受被人上下其手的騷擾但這是我的工作我不能拒絕啊這個世界有病每個人都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蔡仁偉<有病>等等等等都會被他拿來寫進詩裡嗯也許是因為他的詩全是來自生活是與你我有關的生活所以看了會特別有共鳴
  • 有公主病的大部分不是公主,而且有病
    他們說每個姑娘都有一個公主夢只需要扮扮柔弱偶爾來句嬌嗔就可以出行有人接
  • 愛的釐米:徐秀蘭「有病」的背後暴露了單親媽媽的生存現狀
    什麼樣的人最怕別人說自己有病?不是正常人,恰恰是精神病人。什麼樣的人不承認自己有病?
  • 來看看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做法,有病治病,無病養老!
    實現轄區內老人有病治病,無病療養,滿足老人的健康服務需求。目前敬老院裡住有50名60歲以上老人,大部分都屬於無子女親人的老、弱、孤、殘「五保戶」,由政府提供免費養老與醫療服務。在市衛計委、民政局及辦事處等部門的共同協調下,在敬老院裡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臺灣香蕉業一瞥:「臺蕉5號」抗黃葉病效果顯著
    臺灣香蕉研究所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要以改進香蕉的生產及運銷,促進香蕉產業的發展為己任,研究範圍包括香蕉病蟲害防治、品種改良、健康種苗培育技術的研發和耕植技術的推廣。 香蕉為目前臺灣外銷金額最大、數量最多的農作物之一。
  • 設計這些假人模特的人,是不是有病啊...
    話說,一群網友最近Po出了自己發現過的商店裡的一些奇葩假人模特,看完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平時在商店裡看到的那些面無表情,動作中規中矩的假人模特外,還有一幫蛇精病一般的假人——準確來說,製作這些假人的人,才是蛇精病吧....比如這個,只有當人類擺出同一個姿勢,才知道這個姿勢有多奇葩...喜歡這麼扣內內的人,看來不在少數...
  • Science子刊:我們找到了帕金森病和阿茲海默病的共同元兇
    >不過,兩者的病理特徵、影響的大腦部位和臨床症狀有很大的區別。那麼這之間是否會有一些共同的機制呢?新加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兩者間的一個共同聯繫——β澱粉樣蛋白的前體APP蛋白上稱為AICD的部分,它有很強的神經毒性,在兩種疾病進程中都扮演的重要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了最近的《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Signaling》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