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草包支書」的任女士提出國家賠償合理 但國家不能當「冤大頭」 應由責任人承擔】
「草包支書」一案,對罵「草包支書」的任女士的處理得到了公正的解決。其行政處罰決定被撤銷,當地派出所和公安局已經上門道歉,就她此前在行政複議申請裡提出國家賠償的問題,公安局也作了回應,並主動提出了精神損失賠償。任女士表示,按照當地的標準是300多元,另外還有一定的精神賠償,應該總共不到1000元,但這很重要,因為這是她的權利。
任女士行使自己的權利是應該的,提出國家賠償也是合理的。但雖然是「國家賠償」,但這個賠償不能由國家來承擔,不能讓國家來當這個冤大頭。而應該由責任人來承擔,也即出警抓人的派出所所長及辦案民警來承擔。因為當初抓捕任女士的做法本身就是違法違規的,執行的不是合法的程序,所以這個賠償只能由責任人來承擔,而不能由國家來承擔賠償。也只有如此,才能讓有關當事人吸取教訓,而不做違法違規的事情。否則,辦案民警違法違規,賠償責任由國家來承擔,如此一來,有關當事人永遠都不會吸取教訓,所以不能讓國家來充當冤大頭。
編輯:楊現力
延伸閱讀
「草包」這個詞大家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對這個詞肯定也不會陌生。對「草包」這個詞大家可能只是知道是貶義的意思,但對於「草包」的意思具體是什麼,大家也許都只是一知半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草包」是什麼意思吧!
草包的本意是指用稻草等編成的袋子,現在用於比喻沒有能力的人。因為用草編織的袋子不結實、不耐用,所以用來形容某個人不經用、沒有能力。現在網絡上多引申為罵人的意思,指那些沒有真才實學、說話行動莽撞粗魯的人。
草包一詞本是一大眾化的口語詞彙,大家常用這個淺顯易懂的詞來形容那些徒有其表、外強中乾卻非要裝作自己有多大能耐的虛偽人士。例如:在古代開戰之前雙方都會顯得非常有氣勢,而真正開戰後就會有人因漢扒不戰自退,這樣的人外面看起來很強壯,實則很弱小,因此也被稱為草包。
在現在的社會中,如果答應別人的事情沒有做成,此時會因能力不行被形容成草包。同時如果別人要求你做一件事你不敢去做或者無法做到也會被形容成草包。因此草包在現在已經是蔑視別人的詞語,對無能人的一種貶義說法。
(1).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說話行動莽撞粗魯的人。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勳戚·魏公徐鵬舉》:「其為守備時,值振武營兵變,為亂卒呼為草包,狼狽而走。」 清 李漁 《意中緣·返棹》:「草包飯包,忽然榮耀,時高運高,説來堪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可是, 洪承疇 和 孫傳庭 不是草包,咱們能想到的他們也會想到。」
(2).用草等編成的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