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自6月1日施行以來,相關部門已查處多起不文明行為,同時督促各方落實責任。不過,記者陸續接到市民反映,在交通出行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呼籲通過曝光這些不文明、不安全的行為,引起市民重視,讓越多越多的人以身作則加入文明行列。8月2日下午,根據市民反映的線索,記者來到朝陽區北五環外的廣順北大街上,路西的一座文化創意產業園門口兩側,分布著不少底商,人行道上人來人往。忽然,一輛送外賣的電動自行車騎上了人行道,由南向北行駛,幾名正常行走的路人趕緊靠邊躲讓。只見騎手騎行了百餘米後,停在了一家飯館門口,下車走了進去。大約十分鐘後,又有一輛電動自行車從人行道上經過。當時,人行道中間有3名男子正站著聊天,騎車人喊了句「讓一讓」後,減速從3人中間穿了過去,又加速向前駛去。
此後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有三四輛自行車從人行道逆行而過,其中只有一位女士騎的是自行車,其他三位男士騎的都是電動車。路邊一家飯館的員工說,這條路邊約有十多家飯館,每天取餐的外賣小哥很多,為了趕時間,騎車上人行道的現象非常多,確實影響行人通行,「這種情況每天都有,我都已經習慣了。」
進入伏天以來,本市連日持續高溫。市民在戶外常常躲到樹蔭下乘涼,記者發現,一些騎車人為了躲避陽光,也竟然將車騎到了人行道上。
在望京地區的廣順南大街,在靠近望京明苑小區的輔路邊,有兩名騎車人先後將車騎上了有樹蔭的人行道,第一位女士在人行道騎行了幾十米後,停在一個車場門口。第二名騎車的男士從輔路騎上了陰涼的人行道,晃晃悠悠前行,其間遇到幾名路人,因為道路太窄,他只好停車讓行,等行人走了之後繼續騎行。當天的天氣預報顯示氣溫高達36℃,陽光直射的輔路上沒有一點陰涼,很少有騎車人經過。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路面上危險騎行、不文明騎行的現象比較普遍,類似現象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這些不文明行為多是當事者在僥倖心理作用下的肆意妄為,因為它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的特點,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治理時的確存在發現難、治理難的問題。短時間內的集中整治可能會產生一定效果,但整治後容易復發、反彈。要從根本上杜絕不文明騎行,除了嚴格執法外,更有賴於每一名參與交通的市民,提高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的意識。只要大家的安全和守法意識逐漸提高了,我們的道路秩序就會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