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石渡村本地戶籍人口1179人、外來流動人口2500餘人。由於工作日大多數人都上班,於是,晚上和周末,成了他們最忙碌的時候。「不落一戶、不丟一人」是他們的莊嚴承諾。普查對象多、完成期限短、人手數量少使他們的工作困難與挑戰並存。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跟隨他們的腳步敲響了一戶又一戶的門。
「咚咚咚」,一陣輕輕的敲門聲之後,門開了。屋內,有在廚房炒菜匆忙跑來開門的阿姨,有正在洗頭倉促拿毛巾裹著頭髮的阿姐……這群穿著紅色馬甲的「不速之客」,厚著臉皮遞上資料,就這樣令人「討厭」地擾亂著大家的生活。
因為人手少,普查員們大多都是一人成隊,拎著好幾袋鼓鼓囊囊的普查表,走上幾個小時是基本功,把重複的話對著不同的人說幾個小時是「看家技能」。
「媽媽,這麼晚了你怎麼還不回來呀……」電話那頭傳來兩個小孩奶聲奶氣的聲音。「寶貝,你們用英語數到100,媽媽就能到家啦」。小潘姐一邊用臉和肩夾著手機溫柔地說,另一邊還在飛快地登記信息。自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以來,這樣「討厭」的騙人戲份幾乎每天都在她和孩子之間上演。
任紅波大哥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夫妻倆在望湖市場經營著一家服裝店,可為了幹好人口普查這份「副業」,任大哥直接把服裝店的經營「撂」給了妻子。於是,人普工作開始以來,黑夜中,小區樓下多了一位「不務正業」總盯著別人家是否亮燈的男人。
我目睹的令人「討厭」的人還有很多:孩子處於哺乳期卻顧不上家裡的磊哥、69歲卻依然請戰在人普一線的楊小永阿姨、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女漢子」福玲姐……
何人不想在閒暇之餘陪伴在家人身邊,無人不願在自己的事業上有一番作為,但這群令人「討厭」的人,卻放棄休息時間,將一點一滴的普查成果匯聚成信息洪流,為國家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基本依據。他們當然都是最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