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監測中生物傳感器有哪些應用

2021-02-08 CK365測控網

近年來,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人們迫切希望擁有一種能對汙染物進行連續、快速、在線監測的儀器,生物傳感器滿足了人們的要求。目前,已有相當部分的生物傳感器應用於環境監測中。

⑴水環境監測

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種廣泛採用的表徵有機汙染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在水體監測和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控制中,生化需氧量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常規的BOD測定需要5d的培養期,而且操作複雜,重複性差,耗時耗力,幹擾性大,不適合現場監測。SiyaWakin等人利用一種毛孢子菌(Trichosporoncutaneum)和芽孢桿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製作一種微生物BOD傳感器。該BOD生物傳感器能同時精確測量葡萄糖和穀氨酸的濃度。測量範圍為0.5~40mg/L,靈敏度為5.84nA/mgL。該生物傳感器穩定性好,在58次實驗中,標準偏差僅為0.0362。所需反應時間為5~lOmin。

硝酸根離子是主要的水汙染物之一,如果添加到食品中,對人體的健康極其有害。Zatsll等人提出了一種整體化酶功能場效應管裝置檢測硝酸根離子的方法。該裝置對硝酸根離子的檢測極限為7x10的負5次方mol,響應時間不到50s,系統操作時間約為85s。

此外,Han等人發明了一種新型微生物傳感器,可用於測定三氯乙烯。該傳感器將假單細胞菌JI104固定在聚四氟乙烯薄膜(直徑:25 mm,孔徑:0.45μm)上。再將薄膜固定在氯離子電極上。帶有AgCl/Ag2S薄膜(7024L,DKK,日本)的氯離子電極和Ag/AgCI參比電極連接到離子計(IOL-50,DKK,日本)上,記錄電壓的變化,與標準曲線對照,測出三氯乙烯的濃度。該傳感器線性濃度範圍為0.1~ 4 mg/L,適於檢測工業廢水。在最優化條件下,其響應時間不到10min。[3]

⑵大氣環境監測

二氧化硫(S02)是酸雨酸霧形成的主要原因,傳統的檢測方法很複雜。Martyr等人將亞細胞類脂類(含亞硫酸鹽氧化酶的肝微粒體)固定在醋酸纖維膜上,和氧電極製成安培型生物傳感器,對S02形成的酸雨酸霧樣品溶液進行檢測,lOmin可以得到穩定的測試結果。

NOx不僅是造成酸雨酸霧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Charles等人用多孔滲透膜、固定化硝化細菌和氧電極組成的微生物傳感器來測定樣品中亞硝酸鹽含量,從而推知空氣中NOx的濃度。其檢測極限為0.01xl0負6次方mo1/L。

相關焦點

  • 氣體壓力傳感器的生活應用
    氣體傳感器作為一種高效、高效的工具,在環境監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了環境質量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規劃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按照國家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環境領域氣體檢測儀器量也逐年增加,環境領域氣體傳感器的數量逐年增加,如用於檢查汽車尾氣、工廠廢氣、廢氣、室內空氣壓力傳感器。
  •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傳感器在工業廢氣監測中的應用
    顆粒性廢氣汙染物主要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性煙塵,其來源主要有水泥廠、重型工業材料生產廠、重金屬製造廠以及化工廠等。氣態性廢氣主要有含氮有機廢氣、含硫廢氣以及碳氫有機廢氣,是工業廢氣中種類最多也是危害性最大的。常見的廢氣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氣、氯化氫、一氧化碳、硫酸(霧)、鉛汞、煙塵等。
  • 氣體壓力傳感器的效果有哪些?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開展著,進而也帶動了傳感器職業繁榮開展,氣體壓力傳感器作為先進智能的氣體壓力監測剖析設備,在環境監測中有著極為廣泛的使用。
  • 地下車庫需要做環境監測嗎?_地下車庫環境監測系統
    _地下車庫環境監測系統 仁科測控 發表於 2020-05-24 10:20:09 日益緊張的城市用地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了汽車停車資源的嚴重短缺,因此地下停車場就成為了一個可以利用和有必要充分利用的停車場所。
  • 空氣淨化器中兩大主流PM2.5傳感器對比及應用
    相比於淨化器配備的空氣品質傳感器,大部分人更熟悉的可能是常見的「霾表」,隨著空氣汙染的日益嚴重,這種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絲毫不遜色於大部分淨化器,這也正顯示了用戶對於身邊空氣品質的關注。不過您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淨化器本身配備傳感器的同時,很多人仍選擇霾表來監測室內空氣品質呢?
  • 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的創新方向:環境感知和個人健康管理平臺
    Allen表示:「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發布新機時還是主要在強調手機本身的功能或硬體配置如何如何。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要看手機對人類生活和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而下一代手機又會改變什麼呢?MMaxim認為手機除了各種硬體技術和應用APP的演進,還將在不遠的未來對個人所處環境的監測及健康管理產生重大影響,手機將從電話、社交娛樂為中心的平臺過渡到以生物、環境感知為中心的平臺,這也是未來手機的創新方向之一。」
  • 環境監測-空氣監測
    監測空氣中活性微粒的現有技術受以下限制:(a)現有設備,(b)證明所取空氣樣本中存在微生物的所需時間,(c)未能及時對環境進行再取樣和(d)連續監測環境的難度,如培養培養基幹燥等。雖然使用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去除空氣中的粒子是減少環境中微粒負荷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在靜態條件下,但設備和人員的正常活動水平可能會大大降低其有效性。人員是對環境產生活性和非活性微粒的重要因素。空氣環境監測計劃的目的是確定在粒子可能沉降的產品接觸表面,即可尋找到工藝中間體或最終產品途徑的位置是否有活性和/或非活性空氣粒子。
  • 傳感器熱點:新型超薄傳感器,讓智能隱形眼鏡走向現實
    該傳感器由薩裡大學、哈佛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新的隱形眼鏡傳感器系統包含一個用於接收光學信息的光電檢測器,一個用於診斷潛在角膜疾病的溫度傳感器以及一個用於直接監測淚液中葡萄糖水平的葡萄糖傳感器。該超薄傳感器層與傳統的智能隱形眼鏡不同,它們的剛性或體感傳感器和電路晶片夾在兩個隱形眼鏡層之間,通過微流體傳感通道與淚液接觸。
  • 納米傳感器讓手機長出「電子鼻」
    只需將納米傳感器外接或直接嵌入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實時監測空氣品質,發現潛伏在身邊的有毒有害氣體。   無論是超標排放的汽車尾氣、大氣汙染中的氮氧化合物還是室內漆料家具散發的甲醛,這些看不見的「隱形殺手」無時不充斥在人們周圍。但是,目前可用於檢測氣體的傳感器通常價格昂貴、體積龐大、笨重並且操作複雜。
  • 2020第四屆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論壇誠邀您的參與
    」,屆時芯智訊將邀請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的相關代表廠商及上遊供應鏈廠商共同探討新冠疫情之下的生物識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與此同時,聲紋識別技術也在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遠程健康回訪等方面得到了應用。此外,用於檢測疑似發熱患者的紅外測溫技術與人臉識別乃至AR技術的結合,也得到了大力的應用。這些技術在這場科技戰「疫」當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次疫情也給眾多生物識別技的應用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 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指標有何差異?
    空氣品質的好壞,決定著生態環境優劣,也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因此,對空氣品質的實時監測是十分必要的。對城市來說,人口越密集的地方空氣品質就越差,無論是生活中汽車尾氣排放,還是工業生產排放,都是影響城市空氣品質的因素。而對於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來說,不同場景下需要重點監測的空氣品質指標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室內、室外兩種環境下空氣品質指標具體有哪些不同。
  • 德潤達強勢助力中國環境監測總站PM1試點比對監測工作
    由於研究結果的局限性,目前國際上尚未制定PM1的健康風險標準,美國、歐盟等的空氣品質標準中未規定PM1的濃度限值。為更好地指導相關環境監測工作,為國家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持,落實李幹傑部長調研總站時關於「儘快開展環境空氣PM1監測研究」的指示精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了環境空氣PM1試點監測工作。
  • 環境大數據應用的最新進展與趨勢
    但與此同時,在眾多討論中,也不乏針對我國環境數據的透明度和數據質量的質疑聲音,而且許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也對不同來源和不同標準的環境數據存在「無從下手」的情況。上述這些問題勢必將對全面開展科學研究產生負面影響,從而不利於提升我國的整體環境治理能力。
  • 能量敷料:由人體熱量驅動的傳感器
    佩戴在皮膚上或作為植入物的傳感器正變得日趨流行,以收集個人醫療生物數據。傳感器可以監測人類健康的重要標誌,如心率、血壓、大腦活動、肌肉運動、卡路裡燃燒和某些化學物質的釋放。最終目標是自供電可穿戴技術,但是這些技術需要可靠且持久的電源。佩戴在皮膚上的傳感器很快就可以靠人體熱量提供電能熱電材料利用溫度梯度現象來實現發電。
  • 【武裝自己】推薦大氣質量監測類三款APP應用
    ,特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最近柴靜的《穹頂之下》這部環境紀錄片,讓公眾再一次將視線集中到空氣汙染這個永恆的話題上,這個話題一直都被人們議論著,但似乎從沒有像這次一樣,引起如此大的公眾反響,她在視頻中談到一句:「害怕女兒有一天會問我『什麼是藍天『,『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裡』」,看了讓人很有感觸。而我們雖然不能通過應用去改變環境,但是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遭遇著什麼樣的汙染也是有必要的。
  • 喜訊:Zhaga book18道路照明傳感器獲得DALI聯盟Zhaga-D4i最佳應用獎
    DALI聯盟(DALI Alliance)宣布首屆「DALI照明獎」,該獎勵是獎勵在照明工程中應用的優秀的DALI產品。
  • 閃亮登場:博世推出堅固耐用型氣壓傳感器
    氣壓傳感器使可穿戴設備能夠檢測到用戶的海拔變化,例如上下樓,以計算用戶燃燒的卡路裡數量。到目前為止,許多氣壓傳感器還不具備抗液體能力,因此將其集成到防水產品中一直是個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Bosch Sensortec開發出BMP384,這是一款堅固的氣壓傳感器,採用緊湊型封裝並提供領先市場的精度。
  • 推進藍天工程,曙光M-Pro助力河南省環境監測
    在通報2016年河南省環境質量狀況之時,河南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朝軍表示:「雖然全省環境攻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全省環境質量狀況整體形勢依然嚴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生態環境仍然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短板。」目前,河南已經將「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納入2017年全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
  • 【新版】《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範》發布
    本標準規定了地下水環境監測點布設、環境監測井建設與管理、樣品採集與保存、監測項目和分析方法、監測數據處理、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資料整編等方面的要求。 本標準是對《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範》(HJ/T 164 -2004)的修訂。 本標準首次發布於 2004 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 無需貴金屬的電化學傳感器——定量檢測亞硫酸鹽,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標   籤:學科前沿關鍵詞:離子液體 電化學傳感器 亞硫酸鹽 吩噻嗪亞硫酸鹽在生產和存儲過程中被廣泛用作食品和飲料行業的添加劑。但亞硫酸鹽的毒性可能會引起哮喘、過敏等疾病,所以如何能夠有效且靈敏的檢測出食品中的亞硫酸鹽含量是食品質量控制和環境安全研究中具有挑戰性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