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夥伴們生活在廣州最普遍常見的了。早餐吃炒牛河,午餐吃炒牛河,晚餐和宵夜還能吃炒牛河。廣州人對河粉的熱愛程度絕不亞於韓國人對泡菜的熱愛程度了!
清末民初時,當地有家茶寮叫義和居,老闆姓範(也有訛稱姓樊),無意發現將米漿蒸熟切成條狀,再灑點醬油蔥花,居然非常可口,這就是沙河粉的雛形。據說,義和居用的是越南大米加白雲山泉水磨成米漿,特別細膩幼滑,名聲大起。
好景不長,在抗戰廣州淪陷前,日軍曾對廣州空襲了十四個月,義和居不幸地毀於當時戰火,如今已無跡可尋。
日軍未殺到之前,其實炒河粉只有溼炒(例如現在的豉椒牛河),炒熟的豆豉辣椒蔬菜牛肉勾芡碼放在沙河粉上。但在廣州淪陷後,汪偽政權招募了大量流氓地痞組成「偵緝大隊」,監管普通市民。
有一天晚上,偵輯大隊的一個隊長與手下,來到一家由許姓母子三人經營的大牌檔吃宵夜,點了炒牛河。但由於檔口的生粉剛用完,勾不了芡汁,許家母子原想藉此推辭,偵輯大隊隊長借勢刁難。
突然,老闆娘靈機一動,讓兒子以「料頭」先爆香牛肉,再加醬油炒河粉,最後炒進銀芽韮黃。隊長吃過後竟然連連贊好!從此,幹炒牛河便在廣東菜粉面類發揚光大啦。
- END -
版權資訊
圖文內容源於網絡
主播|趙學亮
如轉載請聯繫聽遊後臺
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微信號:tingyou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