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です?」釋義為「沒關係,我很好,我沒事」。這個詞剛傳入日本的時候,意思和漢語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也表示「男子漢,大丈夫」。後來,日本人在鼓勵別人的時候常說「大丈夫だろう」,而だろう表示推測,意思是「你是男子漢吧?你沒事兒吧?你還好吧?」。而回答的人會說「大丈夫です」,意思就是「我是男子漢,我沒事」。就這樣日語中的 「大丈夫」漸漸就變成了「沒關係,我很好,我沒事」的意思。據說,一名從中國回到日本的歸國子女,當時幾乎不會說日語,在學校因為打破玻璃而劃傷了手臂。急急忙忙趕到醫務室的班主任老師在紙條上大大地寫了「大丈夫?」幾個字拿給這個孩子看。在漢語裡,「丈夫」是「老公」的意思。孩子看了紙條後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捉摸了一會兒後,心想:「大的丈夫」或許就是指「父親」吧。雖然受了傷,但自認為沒有必要把父親叫來,於是孩子就搖了搖頭。詢問了「大丈夫」的班主任老師見孩子搖頭,一臉疑惑。還有兩個故事,一個講的是一名到中國旅遊的日本人,為了給朋友寄明信片,在郵局寫了「切手(郵票)」兩個字出示給服務員,服務員看後說:「刀切了手就趕緊去醫院!」另外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名日本人住在賓館裡,由於想要開水,就在紙條上寫了「湯(開水、熱水)」字給了服務員。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著一碗「湯」送到客房來了。當然,認為「不管什麼事情,只要用漢字寫出來,中國人都會明白的」,持有這種想法的日本人不在少數~在日語中,「床」是指「地板」,「名字」是指「姓」,「汽車」是指「火車」,「大家,大家」是指「房東或權威專家」,「老婆」是指「老太太,老太婆」等等。漢語和日語中諸如此類的同形異義詞不勝枚舉.不僅是詞彙,有時候在句子層面也會出現誤解。日語自古以來有一句安全標語:「注意一秒、怪我一生(小心一秒鐘,平安伴終生)」;而用漢語來解讀,「怪」就變成了動詞「責怪」的意思。整句標語也變成了「一秒注意する、私を一生責める(注意一秒鐘,責怪我一輩子)」這樣莫名其妙的短語。所以,儘管漢語和日語同樣都使用漢字,但是二者終歸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即使字形相同,但意思卻不一樣喔。
生詞:
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
切手:きって
湯:ゆ
床:ゆか
名字:みょうじ
汽車:きしゃ
大家:おおや
大家:たいか
老婆:ろうば
注意一秒、怪我一生:ちゅういいちびょう、けがいっしょ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