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安徽壽縣多名村民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嘔吐、腹痛和腹瀉症狀,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這與當地飲用水受到汙染有關。而引發該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志賀氏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志賀氏菌」的相關知識。
志賀氏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又稱為痢疾桿菌,分布廣泛,具有高度傳染性,對人類和動物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志賀氏菌病是一種主要由志賀氏菌引起的急性直腸一結腸炎,臨床上患者表現出水樣腹瀉,裡急後重。志賀氏菌不但會導致腸胃的不適,而且具有很強的內毒素,嚴重還會吸收入血,進到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引起敗血症,出現神志障礙,甚至中毒性休克。
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途徑。痢疾桿菌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受汙染食物、水、手等經口傳播。
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以夏秋兩季患者最多。
①急性細菌性痢疾:分為典型菌痢、非典型菌痢和中毒性菌痢三型。中毒性菌痢多見於小兒,各型痢疾桿菌都可引起。發病急,常在腹痛、腹瀉未出現,呈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
②慢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治療不徹底,或機體抵抗力低、營養不良或伴有其他慢性病時,易轉為慢性。病程多在二個月以上,遷延不愈或時愈時發。
部分患者可成為帶菌者,因此帶菌者不能從事飲食業、炊事及保育工作。
臨床特異性預防主要採用口服減毒活菌苗。而治療方面,可選擇的藥物有磺胺類、氨苄青黴素、氯黴素、黃連素等。中藥黃連、黃柏、白頭翁、馬齒莧等均對於志賀氏菌有效。
對於志賀氏菌感染,生活中預防措施是關鍵。勤洗手,保證飲食新鮮,不吃生食,向不衛生飲食說不等,同時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和監督管理等。一旦懷疑是志賀氏菌感染,須立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