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鱉多種病害的致病菌,本文主要介紹愛德華氏菌病的防治情況。遲鈍愛德華氏菌中含有兩種外毒素,它們可引起兔皮膚紅斑和兔浮腫和潰瘍性紅斑。水溫在24℃~32℃時,易發愛德華氏菌病,病發死亡率20~100%,易形成爆發性死亡。
1、症狀:
病甲魚表皮脫落,腹面中部可見暗紅色的淤血,稍浮腫。肝腫脹質脆,有米黃色小點,小點融合成一片,形成典型的肉芽腫,局部壞死。膽腫大,呈墨綠色。腎、脾腫大,有出血狀,深紫色。腸發白,很少見充血。腹腔有腹水,背腹甲內壁有淤血。病甲魚精神不振,不攝食,動作緩慢無力,懸浮於水面或岸邊呆滯不動,極易捕捉。
2、發病原因:
外塘越冬苗轉入溫室養殖,應激大,管理失誤時;水質惡化,飼料黴變等因素,極易導致該病的發生。
3、病原:
遲鈍愛德華氏菌又稱緩慢愛德華氏菌或遲緩愛德華氏菌,屬細菌。愛德華氏菌病,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生長溫度12℃~42℃,最適生長溫度25℃~37℃, pH值範圍5.5-9。
4、預防措施:
① 控制養殖密度,適宜的放養密度有利於甲魚的健康生長。
② 注意水質管理,水體pH值保持在7.0-8.0,溶解氧保持每升水3毫克以上,定期消毒養殖水體,定期排汙。
③ 在飼料中添加適量電解多維,以增強稚鱉的抗病能力。
④ 定期給甲魚飼餵一些「三黃粉」,可同時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⑤ 使用優質全價配合飼料。
5、參考治療措施:
根據水體情況潑二氧化氯2克/立方水,隔天使用碘製劑再消毒一次。
該菌對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紅黴素、新黴素、痢特靈、氟苯尼考敏感,請結合實際養殖情況,並參照抗生素使用注意要點,選擇使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8-10克三黃粉,早晚兩餐進行添加,中午一餐不予添加,連用7天。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