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2021-02-12 長澤國際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狀包括手腳震顫、動作遲緩、肌肉僵硬等,傳統療法都是讓藥物在大腦中發生作用,無法根治。但新一期《細胞》雜誌指出,帕金森氏症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突破性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將兩組實驗鼠區別為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帕金森氏症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杆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研究人員隨後餵食由腸道菌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給無菌實驗鼠,並為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帕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帕金森氏症症狀。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腸道微生物組是帕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可能促使甚至導致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是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新發現意味著醫生可能要從腸道著手治療帕金森氏症,比如調節短鏈脂肪酸水平、服用益生菌或清除有害的微生物。對照現有療法,新的治療策略要容易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



▼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帕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除了行動緩慢、手腳顫抖等上述症狀外,還常伴有長期便秘、輕度憂鬱、嗅覺失靈、睡夢中容易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症狀。



巴金森氏症發展到後期,會逐漸演變至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易跌、容易在門口停滯不前、吞咽功能變差等情形,病人會說話慢、回應慢、動作慢。但帕金森氏症屬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

 


相關焦點

  • 科普 最新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 【關注】點擊標題下方「大醫道」關注我們【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來源:休斯頓麥迪康醫學諮詢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可能不在腦部
  •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但新一期《細胞》雜誌指出,帕金森氏症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突破性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將兩組實驗鼠區別為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 普亭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
    (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強人」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 研究:黑醋慄可提高注意力 抑制腦部功能衰退
    美國植物與食品研究所和諾桑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表明,紐西蘭黑醋粟可以讓人們的神經保持年輕和活力,研究發現它對調節老年人的神經衰退有潛在的作用,
  • 大腦生病:5種不可思議的腦部症候群,一直以為自己是喪屍
    腦部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腦部受到傷害就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例如失去記憶,或是無法開口說話等等。
  • 【圖解電影】陽光版《阿甘正傳》 一位患妥瑞氏症大叔的逆襲
    追求夢想的道路,會是平坦還是曲折,激動時連一句話話都說不完整的妥瑞氏患者可以順利成為一名教師?關於夢想,要付出多少步堅持,它才會對你正眼相看?看完這部影片,也許你就會有答案。精彩電影片段:那個時候,父母、醫生、老師甚至我自己都認為,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怪行為,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我的「老朋友」到底是怎麼回事。
  • 最新研究:看走路速度,就知道你是否未老先衰
    ,到了45歲,如果你的走路速度比其他人慢很多,那麼預示著你的身體和認知功能老得比別人快。美國杜克大學研究指出,走路速度是預測壽命和健康的有力指標。近期一份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公開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走路速度快的人,壽命比較長,而且,高齡者比年輕人,更能從步伐快中獲得益處。醫療專業人士把步行速度看成長者健康與身體素質的指標之一。
  •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Glybera由荷蘭UniQure公司開發,是首個被批准用於治療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適用於罕見疾病脂蛋白酯酶缺乏症。2015年Glybera在歐洲上市時治療價格為每次100萬美元,是世界上最貴的藥物。由於定價太高、市場需求受限,Glybera於2017年退出市場。
  • 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的背後真正元兇
    你的胰島素水平越高,胰島素阻抗就越嚴重。隨著問題惡化,你的身體會開始失去肌肉、生出脂肪,造成發炎,快速老化和退化。事實上,胰島素阻抗是最中重要的單一現象,會引發快速老化和未老先衰,以及最終印發包括心臟病、中鋒、失智症和癌症等疾病。  過高的胰島素水平會指揮你的身體將脂肪囤積在腹部周圍,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會變得像蘋果一樣圓滾滾。
  • 「小頭症」的元兇是殺蟲劑而並非寨卡病毒?
    該組織還說,巴西的小頭症病例激增並非偶然,因為該國已經使用了吡丙醚,而作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數量僅次於巴西的哥倫比亞,寨卡病毒感染與小頭症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緊密。  即使在巴西國內,也不是所有的小頭症病例都與寨卡病毒有關。
  • 香港演員黃浩然患上貝塞特氏症 明星為何頻頻患怪病?
    黃浩然患上貝塞特氏症?
  • 博世:突破性的電池技術
    電車匯消息:博世首次展示了其最新的電池技術,有望在五年內投入生產。收購了美國Start-up Seeo公司將有助於實現這一願景。除了電池技術領域自身的發展,博世目前擁有創新的固態電池鋰電池,以及獨家的專利。」到目前為止,申報產業目標是雙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減半,在這個十年結束前。用新的固態電池,博世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兩倍的能量,同時進一步大幅降低成本。
  • ALS(漸凍人症):清醒的植物人
    其實有可能在生活中你是聽說過這個病的。7月以來熱播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裡,趙寅成飾演的男主人公張載烈有一個幻想出來的分裂人格。第八集裡這個人格出現了咳嗽、呼吸不暢和手指痙攣等等症狀,而女主人公又提到了ALS,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人格很可能患有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中文俗稱的漸凍人症。(其實男主人公本體也出現了手部痙攣,他身上會不會其實真的有這種病?
  • 它成為全球最大的殺人元兇,每人平均餘命縮短1.8年
    國外一份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導致全球每人預期壽命平均縮短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殺人元兇。中央社報導,研究人員說,從髒空氣中吸入的微粒,縮短壽命的幅度比一手煙多,吸菸讓壽命減少1.6年;此外,空汙微粒也比其他公共衛生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更大,比如戰爭與愛滋病毒/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HIV/AIDS)。
  • 電子菸奪命元兇找到了 美官員:維生素E醋酸酯傷肺
    (綜合八日電)美國疑似因吸食電子菸導致的死亡案例已達39例,根據美國政府最新檢驗結果發現,電子菸內含有的化學物質維生素
  • 臨床藥師提醒:關於志賀氏菌 你要了解這幾點
    而引發該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志賀氏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志賀氏菌」的相關知識。志賀氏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又稱為痢疾桿菌,分布廣泛,具有高度傳染性,對人類和動物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志賀氏菌病是一種主要由志賀氏菌引起的急性直腸一結腸炎,臨床上患者表現出水樣腹瀉,裡急後重。
  • 白噪聲可能會對腦部產生不良影響
    據Livedoor門戶網站9月7日報導,最近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長時間聽白噪聲有可能會對腦部產生不良影響。白噪聲,指的是在人耳聽覺範圍內頻率均一的噪聲。因為沒有特定的頻率,白噪聲並不像吉他、鋼琴等樂器具有明顯的音色。如果要做個比喻,潺潺流水聲也許最接近白噪聲的聽感。白噪聲有助於提升注意力的說法始於上世紀60年代。
  • 遇見新詞彙:蜂王綜合症 queen bee syndrome
    「蜂王綜合症」(queen bee syndrome)一詞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研究發現,在男性佔主導地位的環境中,成功的女性有時可能會反對其他女性的升職。蜂王綜合症指處於領導地位的女性對女下屬更為嚴苛。2.Recent research has postulated that queen bee syndrome may be a product of certain cultural influences,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to the modern workplace.
  • 讓坎城評委告訴你:贏得獅子的正確姿勢!
    評委:Karen Boswell -  Adam & Eve/DDB創意總監首先要知道這個獎項的評選有兩個重點,第一點是我們應該真正理解「移動」這個平臺,而不是簡單將它看做是全球23.2億部智慧型手機;第二點是我們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僅僅是創造出驚人的產品上,而應該提供超出人們期望的體驗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