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的年味

2021-02-11 琪琪的紅圍巾

 

我已經過了46個春節了,漸漸覺得都不一樣,尤其這幾年與自己孩提少年時,以前父母給的是紙幣紅包三五元(現在用微信給了四五百)了,以前一家五口圍在灶屋旁木桌上吃團圓飯,現在去飯店過年。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什麼,是現代化,尤其是人的現代化。自先秦以來,過年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經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堅守傳統文明內核的同時,也把創新思維帶了進來,創新和記錄著形式表達。

人是環境的產物,而且特別敏感,環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蛛絲馬跡。人的現代化就這樣在生活環境變化的影響下,一個傳統人轉變為現代人的過程。

思想觀念是人的精神上的眼睛。不同的觀念會使人由於著眼不同而看到不同的東西,進行不同的思考,取捨不同的信息和知識,得出不同的結論。在現代化進程裡,主體意識、公民意識、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法治意識、生態意識等越來越明顯,個體和群體都是如此。

現代人的能力結構,是現代人本質力量的集中體現,是人的現代化的主要標誌,就一般個體而言,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需具備,而對參與執政的個體要求更高,需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這個過程是推動現代化的過程,人在這個過程裡也在現代化。人,既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又是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作為主體,只有現代化的人才能擔任現代化建設重任,而作為目標,只有實現人的現代化才能真正發揮現代化的價值。

這裡繞不開一個制度問題,就是以制度創新來保證人的現代化,因為人的觀念更新和能力提升,都要在當時制度條件下和制度創新過程中得以實現,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多數中國人開汽車、說英語、用電腦是沒法做到的,因為改革開放的制度還沒有。

值得辯證思考的是,不論採取什麼制度,起決定作用的是實行這個制度的人的素質。這個觀點看似平樸,但至關重要,由此也可以深入理解黨中央為什麼一直強調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前者用制度管事,後者用制度管人。

中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14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所有發達國家總和。中國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從先秦到新中國,中國人至少過了2200多個春節了,春節沒變人在變,人變得越來越現代化了。新時代的現代化,重點是人,核心是黨,關鍵是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人事有代謝,歲年人不同,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使命一直沒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年味」。

相關焦點

  • 家在哪兒,年味就在哪兒
    春節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團圓契約同時也是屬於自己內心的年味記憶我們心中的年味
  • 家味,年味,幸福味.
    家味 年味 幸福味作者 / 陳美園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臘月到,吳江年味也愈來愈濃。水鄉人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或是自做各種腊味,這年也算是終於盼來了。   年關已至,吳江不同腊味,更是慰藉著遠在他鄉遊子的心。臘腸是吳江人年味中必不可少的一味,當地不少人家在還沒有進入臘月前,就已經著手開始製作臘腸了。
  • 愛·回家 一起尋找身邊年味 找回身邊感動
    廣西電臺新聞910羊年春運「愛·回家」大型活動線上線上聯合廣播一起尋找身邊年味找回身邊感動但現代人「越來越從簡」,身邊的年味越來越少。新年羊年,沒有「紅」怎麼「鴻」呢?!現在起, 你只要手指動一動,拍下身邊的年味,記錄你回家一路上的「中國紅」通過照片告訴大家體現著中國年的底色沒有變!團圓、快樂、喜慶、祝福、憧憬依然是新年不變的主題。聽說,曬的「紅」越多,鴻運越旺噢~「媽媽,包放哪?」,「爸,我媽呢?」
  • 42歲周杰倫又肥了一圈,髮型20年不變,網友:這是陳赫?
    劉海髮型20年不變在周杰倫的造型中能發現,他的髮型真是二十年如一日,這個經典的劉海髮型就是他的最愛,從出道至今,這款髮型是他留得最多的,幾乎20年不變。皮衣造型男人味十足用機車夾克打造出來的全黑色調,造型氣場都不會差,加上周杰倫本身出眾的魅力,就顯得很有霸氣感,輕鬆穿出了硬朗時髦的風調。
  • 水尾村的年味變遷......
    春節期間,水尾村是異常熱鬧,年味十足,不過這年味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停地變化。在我小時候,水尾村的年味跟其他農村地方一樣,小孩盼著穿新衣服,放鞭炮;大人們忙著貼對聯,準備年夜飯,並囑咐小孩要說吉利話,高興話。
  • 我的年味,都藏在了鋒味廣式臘腸裡!
    小時候年味是爸爸擦的玻璃媽媽做的蒸碗長大了年味是天南海北奔波時對家的思念
  • 【舌尖上的賓川】印尼小餅乾,用純手工堅守「年味」!
    在賓川縣金牛鎮柳家灣華僑社區的一座院落裡,年逾70的印尼歸僑張巧顏一家正在做小餅乾。張巧顏介紹,過年做小餅乾是她們的習俗,是她們一直以來的傳統。不變的原料,傳統的工藝,使得小餅乾一直保持著歸僑們最初的年味。親朋好友、街坊鄰裡聚在一起,端著濃鬱的咖啡,吃著香酥的小餅乾,一個熱鬧幸福的新年開始了。
  • 年味
    小時候,最期盼的莫過於年了!          一到臘月,爸爸媽媽就開始置辦年貨,有水果蔬菜。
  • 貴州年味丨紅燒黃魚·遷徙的家鄉味道
    不過文化的多元,開始讓春節的年味變淡,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每天都是新年,每天都是過節。可是過年不一家人團聚,不做年夜飯,不吃團圓飯,這樣的每一天又跟其他任何一天又有什麼區別?家的記憶又從何而來?這樣說來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過年的儀式,無疑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這頓年夜飯。
  • 「溧水味」的年,真香!
    不要怕,去秦淮源頭南京溧水過大年逛燈會、賞梅花、採草莓、品農家菜……用年味延續你的喜悅,緩釋你的悲傷讓您真正感受一次「溧水味」的年!天生橋風景區開展「天生送福·『豬』事順利」活動,入園不僅可以拼手氣搶新年紅包,更有財神大巡遊,隨機贈送新春好禮;大金山風景區真人CS、雷射打靶、霹靂炮等軍事項目半價體驗讓遊客玩個過癮;紅色李巷「迎豬年·好運旺」「寫春聯·送祝福」「開油鍋·賀新年」「蒸米糕·包糰子」「唱紅歌·贏大獎」,讓遊客感受濃濃年味;涼篷下的炸油果、磨豆腐、蒸米糕、打餈粑、做青團、製作手工冰糖葫蘆惹得孩子們口水直流;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味◎覺】年味特輯第三道菜——金玉滿盆
    一桌年夜飯,總是七份食材、八分時間、九成心意,才吃得出十足的年味來。
  • 藏在食物裡的年味
    雖說春節只有「七天樂」,可那年味卻氤氳了整個假期。年瀰漫在煙火氣中,年升騰於飯菜香裡,年靜落在傳統儀禮之中,年也生長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年味漸淡,但是春節依舊是每個國人心中對團聚最高敬意的情感表達。青白糰子、臘八粥、臘腸臘肉、春卷……這些食物表達著辭舊迎新的使命感,也傳遞著人們對年味的最初印象。蒸籠揭,煙氣升,霧蒙蒙裡鑽出白胖墩。一口糯米馨香,肉汁四濺,上了桌,也就團圓了一家。「菜傳縴手青絲細」,年已至,春不遠,菜葉青汁灑,「白胖子」便有了青團作伴。
  • 家鄉的年味,城步人感受到了嗎?
    記憶中家鄉的年味淡薄、簡樸,有給人以日子艱難、度日如年的直感。不過不管年代和習俗如何衍變,年、依舊是父老鄉親最眷戀的味道。我的家鄉不算很偏僻,但出行十分不便,所處如同一座孤島,雖然村前村後可望見公路,但看見路行得哭。
  • 【年味鄉情】醴陵年·幸福味:「雞」祥如意迎新春
    (小女孩手捧「福」結,送給大家)(河岸沿線也掛上了小燈籠,年味「無處不在」)
  • 全家過好年~便利GET家年味倒計時!
    ❤金玉滿盆還有更多精彩年菜內容看過來:#全家12道年味#福利大放送曬全家年味,免費年菜你先嘗!全家便利店推出#全家12道年味#主題年菜,嚴選食材只要通過簡單料理,就能還原美味,輕輕鬆鬆拿上桌!登錄 IN APP,參與全家福利社活動即有機會獲得免費品嘗年味機會~~活動日期:2016年12月2日起至2016年12月8日止#全家12道年味#直播,俊男美女吃貨大PK經典年菜做起來有多簡單
  • 小工區,年味濃|春節特輯⑧·工區年味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回家過年是大家一年中最大的期盼和牽掛不論是年夜飯、貼春聯、掛福字還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濃濃的年味縈繞在每一個國人心間但是春節期間我們每個工區或是值守點都需要留下堅守崗位的人他們雖不能回家過年但在工區年味也不能少貼春聯、貼福字,迎新春接福慶,忙活的不僅僅是增添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更是以行動來開啟新年的美好祝願。
  • 【年味】炸藕盒:藕脆味鮮、肉香四溢
    又到一年臘月時,空氣中開始若有若無地飄起年的味道,城市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已盛裝打扮,期盼著新年的到來。
  • 上海年味:筍乾燒肉
    筍乾燒肉俗話說「進了臘月門,轉眼便是年」,進了臘月,意味著春節的腳步進入倒計時階段,意味著阿拉上海人要開始忙碌起來了。老上海人過年,總有一種隆重的儀式感,從元旦開始就要著手準備年貨,直到年後的元宵節,兩個月的時間裡,申城的空氣都仿佛飄散著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