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賓川】印尼小餅乾,用純手工堅守「年味」!

2021-02-17 今日賓川

現在已是臘月,離牛年春節越來越近了。儘管有新冠病毒來攪局,但在全民戰疫的大背景下,賓川人的工作生活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在賓川縣金牛鎮柳家灣華僑社區的一座院落裡,年逾70的印尼歸僑張巧顏一家正在做小餅乾。張巧顏介紹,過年做小餅乾是她們的習俗,是她們一直以來的傳統。

張巧顏家所在的柳家灣華僑社區,居住著來自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及僑眷。而張巧顏一家則是1960年從印度尼西亞回到這裡定居的,那時她才10歲,而現在她已經70歲了,對於小餅乾的製作,從小她就耳濡目染。

在張巧顏家的小院裡,幾位阿姨正熟練的製作小餅乾。蛋清蛋黃分離、打雞蛋、揉麵團,再將麵團搓成小球放進鐵盤裡,嵌上瓜子仁……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而每一種材料的用量對於張巧顏來說已然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拿捏精準,她總能把握最佳的口感。

張巧顏說,小餅乾的酥軟,關鍵在於蛋清和蛋白的比例,用打蛋器打成白色黏糊狀加入適量麵粉和黃油,攪拌均勻,這個時候,不需要靜置,要馬上開始製作小餅乾,不然等面發泡了就做不出餅乾了。

從製作到烘烤出爐,每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前者對製作者的經驗有極高的要求,後者對時長、火候的掌握則需要十分精準。

從小就跟著老人學烤餅的李小明說,烤餅時掌握火候是關鍵,底火和上火都不能太大,火力要一致。底火上面放有沙子和石頭,讓火不會直接竄上來,沙子燒熱後會慢慢的、均勻的升溫,這樣烤出的餅乾不容易糊,也不夾生。

當記者問到為什麼他們一直用爐火烘烤而不用烤箱時?張巧顏回答,曾經也嘗試過用烤箱烤,但烤出來的餅乾沒有這麼酥,口感也不是太好。做印尼小餅乾還是得用傳統的老方法才有那個味道。

事實證明,他們的堅持是正確的,用傳統工藝做出來的小餅乾每一塊都色澤飽滿、鬆軟酥脆得恰到好處,甜而不膩、香氣四溢。

不變的原料,傳統的工藝,使得小餅乾一直保持著歸僑們最初的年味。親朋好友、街坊鄰裡聚在一起,端著濃鬱的咖啡,吃著香酥的小餅乾,一個熱鬧幸福的新年開始了。

圖文/徐曉霞 吳松江 何國松

編輯/張鑌

責編/歐陽王

審核/朱曉天

終審/楊鳳雲 劉燦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印尼:手工面
    手工面(Mie Lethek)是一種印尼美食。這種面並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的成果,而是牛和上了年紀的工人生產出來的。在Srandakan村,有2個手工面生產商:Garuda和Busur Panah。Garuda手工麵廠在日惹西南方向,距離日惹有30公裡,老闆是Yasir Feri Ismatrada。
  • 鉑驪純手工定製——步步「糕」升錦鯉年糕禮盒伴你度過紅火2016!
    【年糕的由來】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 年味國潮 | 純手工的「薄金」披薩,比硬幣還薄!
    年味國潮披薩:春節的大魚大肉變成披薩陷, 意式手工Romana Pizza(薄底)!!,現炒的餡料,不僅滿足顏控小姐姐,還能吃飽「中華胃」的小仙女~!等米飯吸收濃鬱的海鮮味後,再用4種不同的芝士焗烤而成,鮮香味濃!
  • 鋒味曲奇:不只是餅乾!
    可是看別家粉絲忙著在微博上跟愛豆互動,我家愛豆也不開微博…這就算了…看別家歌迷忙著買專輯買演唱會門票,鋒行的歌迷卻只能買曲奇餅乾…這心酸誰能懂!打開酷酷的黑色鐵盒,裡面有甜酸苦辣四種口味,這麼有哲理的曲奇果然很「鋒味」。
  • 手工糖:傳遞的是年味 傳承的是習俗
    在石泉縣,製作手工糖,是一項傳統年俗,也是很多人對年的味覺記憶。每年快過年的時候,不少家庭都會自己動手做糖。
  • 舌尖上的青箱紅薯粉
    青箱村的純手工紅薯粉可謂遠近聞名,全村人做紅薯粉的盛景,也堪稱一道美麗「風景」。青箱村距灌陽縣城約10公裡,坐落在灌陽人的母親河灌江旁。近日,記者剛踏進青箱村,就見屋前屋頂,道路兩邊,都曬著紅薯粉,遠看近觀,都有一種美感。而在家裡,村民們也在生火打紅薯粉,一片忙碌。
  • 印尼旅遊必買清單:第二個是男人的心頭寶
    印尼橫跨赤道,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一個國家,素有「千島之國」的別稱,海島擁有風景秀麗的熱帶風光,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因此旅遊業是印尼五大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印尼旅遊業高度重視與中國市場對接,2016年赴印尼旅遊的中國遊客達142.9萬人次。
  • 看世界 據說是全球十大最嗲餅乾,顏值爆表味道好
    2、義大利Locker威化餅乾——義大利暢銷80年  無色素、無人工香料,含74%的奶油夾心,口感鬆脆,口味香醇。3、日本紅帽子餅乾禮盒——送禮首選  有七種禮盒選擇,盒子精美,顏值滿點,小點心也很精緻,芳草曲奇、奶油蛋卷、小蛋糕、杏仁餅等,滿足吃貨的所有想像。
  • 舌尖上的美食:熊貓餅乾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它的主要棲息地在四川。大熊貓黑白分明的顏色、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步,這一系列可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小朋友們極為喜歡。  對於平時難得一見的「國寶級」大熊貓,我們可以讓家裡的大朋友小朋友都捲起袖子來,跟著吾愛青麥麵點師學做超級可愛的熊貓餅乾吧。
  • 年味 | 嘉魚人吃豆絲,你pick幹的還是溼的?
    寒冬時節,不想出門過早,媽媽通常會煮一鍋臘肉豆絲,裡面臥個雞蛋加上幾片打了霜的白菜葉,是一年中最愜意最可口的早餐,也是每個嘉魚伢對家、對年的記憶。豆絲也是每個嘉魚人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到臘月,豆絲成了嘉魚人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在老城區的深巷裡,有一家經營多年的豆絲店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他家兩代做豆絲已有50多年,用材真、味道純,受到很多當地人和遊客的青睞。
  • 【舌尖上的年味】吃進肚子的吉祥話,天靈靈
    黃金滿屋——黃金乳酪南瓜酥南瓜可不只是聖誕節的專屬,甘甜軟糯的口感再配上乳酪的濃厚細密的甜,進入烤箱烘焙後就變成了滿眼的金黃誘人。只要你有烤箱就別放過這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機會,年味在舌尖,也在你的手上。
  • 舌尖上的年味——香腸臘肉
    昨天在微博上刷到一張圖差點笑噴了
  • 印尼萬隆:小小豆腐坊 百年「中國味」
    林永傳 攝        在印尼萬隆,有一家用中國傳統手藝製作豆腐的「豆腐坊」傳承了三代人。1923年,客家人廖伯併從中國來到印尼,創辦了這家豆腐坊,用最為「中國味」的手藝,開創了「永成」豆腐坊。  中國的「豆腐」,印尼語為「TAHU」,其發音與閩南語的「豆腐」一樣。
  • 【特產】傳統手工糕點坊裡的濃濃「年味」
    「我們進入臘月就開始製作過年備貨的糕點了,因為是手工製作,當天製作的基本都能賣光,一天能賣出三百斤左右。」張秀琴告訴記者。進入臘月後,人們拜訪親戚朋友,村裡定親和婚宴漸多,對糕點的需求很大,張秀琴一家都是四五點就起床開工,忙到晚上九點才結束,「遇到幾家定親宴,一下子就預定幾百斤的糕點,我們做了幾十年的傳統老字號,哪怕過年不休息也不能耽誤人家的事兒。」
  • 大同餅家帶著手工傳統年貨來了!老四會獨特的年味記憶!
    37年老字號餅家——大同餅家推出純手工油角、蛋散供大家選購用料足,純手工,花生油,傳統的味道!這次店裡還貼心提供半成品和成品兩種。同樣帶著年味的還有蛋散,小小個的樣子十分討喜,酥脆金黃的表面還有芝麻,看著十分心動。
  • 手工「土米粉」曬出傳統年味
    對老一輩人來說,年味是自己親手搗鼓出來的。12月18日,龍山街道塘頭村村民薛攀雲趁著天氣放晴,在自家院子裡晾曬新鮮「出爐」的福清「土米粉」。做土米粉的前一天,薛攀雲已將浸了一夜的大米磨成米漿,並洗刷好炊具。
  • 吃一碗油飯,告別舌尖上的年
    除了吃鹹湯圓,我們還有吃油飯的習俗。 油飯什麼東西?其實就是將各種材料與糯米飯混在一起,非常香糯可口的一種飯。 鄉下家家戶戶做「油飯」所用的材料、做出來的味道也各不相同。有些地方用炒的方式,有的用煮的方式,但大同小異。 做油飯一般的材料會有臘肉、臘腸、菜果(芥藍頭)、蝦米、蔥,這些基本不變,其他的根據自己口味增添。
  • 鹽選新年禮盒首發丨送你一盒故事,感受一份「年味」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在被灌輸著要如何過年:新年一定要有儀式感成人之後,大家對「年味」的定義各不相同
  • 純手工自製菌菇素肉醬,簡單粗暴就倆字:好吃!
    大家的肯定與支持是最大的動力,不斷創新、研發出廣受歡迎的醬料產品,成為有待超越刷新的小目標。小布甚至覺得,研發美食跟寫文、繪畫、作曲等藝術創作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差別。因為一樣需要靈感,好的食材,以及對產品有一定的駕馭能力。以上缺了哪一部分,都會影響整體品質。經過潛心研製,反覆調整,終於有了這款經測試後被讚美味驚豔的菌菇素肉醬。
  • 純手工的白面大饅頭,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
    ,都應有屬於他媒介【公告】2018年求職、招聘、鋪面轉讓信息發布登記,請添加「包子精英匯」小秘書②號微信:mantou520184   (①號微信好友已滿,已添加請勿重複添加!)原標題:純手工的白面大饅頭,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