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臨泣:頭痛、目外眥痛、目眩、足跗腫痛

2021-02-12 灸郎中

點擊上方「灸郎中」免費關注

【取穴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解剖位置】

有足背靜脈網,第四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

【功能主治】

足臨泣主治頭目、胸脅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頷痛腮腫、齒痛、耳聾、咽腫、瘰癧、腋下腫、乳腫、胸痺、脅肋痛、髀樞痛、膝踝關節痛、足背紅腫、咳逆喘息、瘧疾、月經不調等。

現代又多用足臨泣治療結膜炎、淚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頸淋巴結結核等。

足臨泣主治脅肋痛,目眩,偏頭痛,目外眥痛,乳癰,瘧疾,月經不調,足跗腫痛等。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

月經不調,胎位不正,乳腺炎,退乳;

其它:中風癱瘓,足跟痛,間歇熱,呼吸困難。

【穴位配伍】

足臨泣穴配三陰交穴治痺證;

足臨泣穴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月事不利。

足臨泣穴配丘墟穴、解溪穴、崑崙穴,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痛。

足臨泣穴配風池穴、太陽穴、外關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足臨泣穴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

【穴位治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帶脈。


中醫有「同身寸」一說,針灸取穴比量法,出《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為測量身體,尋找穴位的尺度。


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時,中節橈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為1寸。


拇指同身寸: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


橫指同身寸: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四指的寬度為3寸。


此外,將食指和中指併攏,以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兩指的寬度為1.5寸。

註明:本文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使用不當請聯繫刪除,文章內容若涉及配方針灸技術,僅供參考,請勿隨意使用。

相關焦點

  • 6.懸釐穴:治療偏正頭痛
    懸即懸垂,釐同「氂」,指長毛,此穴在顳顬部,懸垂的長髮之中,故名懸釐。懸釐穴主治頭面,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外眥痛,耳鳴耳聾,齒痛,面痛,心煩,熱病汗不出,癲癇,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面腫,現代又多用懸釐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三叉神經痛,神經衰弱,結膜炎,鼻炎,牙痛等。因此刺激懸釐穴,可以治療偏正頭痛。頭暈目眩時,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揉按懸釐,不適很快就能緩解:重按懸釐穴,可止偏頭痛。
  • 承靈穴:頭痛 眩暈 目痛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的氣血變化為吸溼冷降,陽維脈滿溢之氣隨之匯入穴內,故本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附註:足少陽、陽維之會。承靈穴意義:頭之天部的寒溼水氣由此匯入膽經。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運行規律:散熱吸溼冷降並交於腦空穴。功能作用:吸溼降濁。
  • 玉枕穴:頭項痛、目痛、鼻塞
    玉枕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有緩解治療頭痛
  • 養生課堂:一日一證之頭痛(二)
    證候分型之外感風熱頭痛:頭脹而痛,遇熱加重,發熱惡風,面目赤紅,咽喉腫痛,口乾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證候分析之風熱頭痛:可由風寒不解鬱而化熱,或由風挾熱邪中於陽絡。熱為陽邪,喜升喜散,故令頭痛發脹,遇熱加重甚則脹痛如裂;熱熾於上則面目赤紅;風熱犯衛,則發熱惡風;脈浮數,舌尖紅,苔薄黃皆屬風熱之象。以頭脹痛,遇熱加重,痛甚如裂為特點。
  • 耳和髎:頭重痛 耳鳴 牙關緊閉 口喎
    【主治病症】耳鳴,牙關拘急,鼻準腫痛,流涕,口喎,瘈瘲,頭痛頰腫,面癱,面肌痙攣,耳炎鼻炎。 【作用功效】耳和髎穴,祛風通絡,解痙止痛。【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頭痛、面神經麻痺、下頜關節炎等。【穴位配伍】耳和髎穴配養老穴、完骨穴治耳聾。配聽宮、翳風主治耳鳴;配頰車、地倉、陽白主治面癱;配太陽、印堂、足臨泣主治偏頭痛。
  • 養生課堂:一日一證之頭痛(三)
    證候分析之風溼頭痛:為風挾溼邪上犯,清竅為溼邪所蒙,故頭重如裹,昏沉作痛,"因溼痛者,頭重而天陰轉甚。"(《證治匯補.頭痛》)陰雨溼重,故頭痛加劇。溼性粘膩,阻於胸中則氣滯而胸悶,擾於中焦則脘滿而納呆。脾主四肢,溼困脾陽則肢體沉重。
  • 缺盆穴: 氣喘、咽喉腫痛、缺盆中痛
    屬足陽明胃經。缺即虧缺,盆是器皿名稱,該穴在鎖骨上窩,形如破缺之盆,故名缺盆。【腧穴釋義】天蓋《針灸甲乙經》,尺蓋。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潰缺破散並輸布人體各部。本穴物質為氣舍穴外溢而來的地部經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後,地部經水滿溢外散輸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狀,故名。
  • 醫生:除了糖尿病足,還隱藏著7類疾病,及時就醫
    「血管障礙」引起的腳麻糖尿病:在足踝專科的領域裡,因為血管問題造成腳麻症狀,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患者極容易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就像在沙漠中缺乏雨水一般,引發微血管病變,而有麻的感覺。醫生指出,糖尿病會促進血管的老化進而引起動脈硬化,脂肪混合著平滑細胞及鈣堆積在血管內壁,造成心血管疾病與周邊血管症狀如間歇跛行、足部潰瘍等疾病。
  • 頭維穴: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
    屬足陽明胃經。頭維為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陽維脈之交會穴。頭即頭部,維指隅角,穴在頭之額角部位,故名頭維。【腧穴釋義】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
  • 全淨通:肺熱性疾病咳嗽、氣喘、胸痛、發熱、咽喉腫痛、失音等按這兒可以調節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胸痛、發熱、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熱性病症肘臂手指攣痛指麻癱瘓【全淨通刺法】又此處肌肉豐隆,形如魚腹,又當赤白肉際相會之處,故名  日常用兩手對搓,或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魚際,感覺酸痛時,再稍稍堅持一會兒,能增強肺功能,從而改善容易感冒者的體質狀況,提高其抵禦外邪的能力,有益保持身體健康【配伍】咳嗽:魚際、大椎、合谷、外關、列缺咯血:魚際、尺澤、太淵、肺俞、膈俞、三陰交寒熱:魚際、風池、少海、少衝、合谷、復溜、臨泣
  • 中英文字幕:馬蹄內翻足(Clubfoot/Talipes Equinovarus)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常見的先天性足畸形